※ 引述《jixian (litMager)》之銘言:
: 其實大家都知道歷史小說最擅長的就是張冠李戴,
: 若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陳壽)
: 那司馬懿情何以堪?
: 但個人認為這樣的想法其實是被小說家洗腦的,提出來與大家討論閒聊,並非引戰:
: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於治軍嚴明,兵器改良以及陣法,
: 然而他的戰績似乎是乏善可陳
他的戰績乏善可陳的理由是因為 前期劉備需要的是偏重內政與外交為主的人才
他的前中期也主要以這部分為主
但是劉備託孤後的戰爭 說他乏善可陳= =? 我怎麼覺得這是在低估他
: 回憶蜀國的許多重要勝戰諸葛亮扮演的都是內勤或是安定後方的腳色罷了
: 像是赤壁之戰主要為外交
: 四郡也是安定荊州
: 益州之戰好幾年也都是後勤
: 漢中等等也非他的功勞
=>劉備軍前期戰事 需要的是外交人才 為什麼劉備常常打仗要逃 某個程度上跟他前中期
沒有任何人才懂外交甚至經營有關
外交能力在漢末是很重要的 袁術 呂布為什麼會敗亡 除了自身經營不佳 外交也是0分
益州/漢中 他負責後勤 有啥問題嗎
: 等到北伐時成果也是寥寥可數,耗盡國力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 by 李白 這是唐朝對於蜀地進入困難的感嘆
時間往前推到漢末 我看只會更難 打仗不是按個按鈕發射飛彈 或者滑鼠按一按
調個兵就結束的事情
: 但是看到這邊可以發現,諸葛亮的內政能力應該是無人出其右了
: 蜀地貧瘠,國家積弱,但是能夠不斷北伐,
: 失敗後又撐了好幾年,都是他墊下的基礎。
: 再來是他用兵的習慣,可以看出是個非常穩健的人,
: 沒有什麼突襲,奇謀等方式,大部分都是平穩出擊兵分多路
: (題外話,他的北伐路線似乎是想要拿下涼州來取代失去軍事重鎮的荊州。
: 個人也認為就算真的直接打長安風險太大,拿下了又如何?)
: 私以為陳壽的評價不為過
很多人在看三國時代的情況 常常忽略了幾個問題
1.人口爆減:漢末人口是從5000萬開始噴 一路噴到勉強千萬之數
冷兵器時代 人越少很多事情越難處理 不管是打仗還是發展內政都一樣
蜀+吳的人口還輸給魏的人數
Wayne110113的文已經告訴各位蜀自從夷陵敗北後的守軍少的可憐
諸葛亮的戰術是讓蜀全力發展幾年後 全力敲一次魏 爭取存活時間
放長遠來說 人口會成長(給他一直生一直生) 蜀地小 相對要防他國的點也少
這樣的策略完全沒啥問題 單純是他看長期的時間看很長 一般人沒那個心情去等
最後都會憋不住
2.外患:劉備進蜀後 蜀地算是被他壓制 因此看不出外患=>南方部族的風險(就南蠻)
夷陵之戰的南方部落也沒有全部都一起去 代表著蜀地並非大家想像中的穩定
一敗北 馬上南方部族叛亂 我們看看魏跟吳
吳=>山越 一直打 打到諸葛亮掛了才勉強處理好
魏=>匈奴 只能靠分裂戰術穩住北方
蜀只花1年搞定 而且後續叛亂很快就被當地解決掉 軍事+內政不強根本做不到
上述的東西在演義中並不會詳述 只會略提 要去補史書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再來 出兵穩健的理由很簡單
1.人力不足:上面講了 發展跟打仗都要人 人就不夠用
蜀每死1個人相對於魏大概是死2-3人 蜀沒有輕易死人的本錢
2.道路難搞:蜀出兵最大問題永遠都是運糧 運糧不是只要供給前線 還有運糧人員
的食物 道路越難走 消耗糧食越多 前線消耗糧食也許是固定的
但是運輸人員一旦交通越糟 需要的糧食越多=>要帶更多糧食=>國內撐得住?
3.聯合外族:為什麼堅持涼州出擊 因為外族=即戰力人口=不需要蜀地太多人去當兵
=>可以讓更多蜀人去發展內政+生孩子
再來 蜀魏交惡之後 別忘了中國自古的南船北馬
代表戰爭物資的馬匹蜀很難取得=>蜀騎兵不足
涼州出擊可以直接從當地取得馬匹 甚至養馬/帶馬去南方養
馬甚至可以拿來做為運輸工具
另外 蜀最後一次進攻魏選擇要在當地屯田 這跟涼州出擊很相似 因為可以直接當地
自給自足後邊境騷擾 甚至要奇襲 正攻都是可以選擇的手段
演義是因為尊劉貶曹 諸葛亮又是蜀的代表人物之一 也確實因為他 劉備才有發展機會
所以越寫越玄 把他寫的跟神一樣也就不足為奇
另外關於接班人的問題 夷陵之戰死一批人是一個原因
再來,當時中國的正統是北邊的魏 代表著要吸引人才難度高的可怕
蜀當時新生代的人物大概就馬謖跟後來投降的姜維 其他可以去查詢資料基本上
都算是老一輩的人 不然後來也不會出現夏候霸跑到蜀地 立即封將的狀況
馬謖南蠻之戰表現不錯 結果第一場北伐就炸開=>bye
那只剩下姜維=>降將 降將基本上一定會被排擠 這是無解的問題
最有機會接班的費禕在影響三國最重要的興勢之戰後被刺殺 等同是蜀的內鬥就開始
==>也就是準備等輸
最後 陳壽寫三國志的時間點是晉朝=>晉朝開國算司馬懿
=>司馬懿跟諸葛亮鬥N次 諸葛亮掛掉之後 司馬懿對他的評價是
天下奇才也!
PS:(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