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有點到重點,不過沒有提到系統性的原因
歐美阿宅一樣被歧視,無法掌控話語權
但要檢討為何ACG掌握不到話語權
不應該從少數視聽者的脫序行為來看
如同足球迷上街放火,不會貶抑足球這個運動的風評一樣
※ 引述《DarkHolbach (黑道公子讓你變失業魯蛇)》之銘言:
: 那為什麼ACG會被歧視呢?其實很簡單,就沒掌控話語權而已。
: 你說因為ACG的道德怎樣,那坦白講都不是真正的問題,你說ACG粉絲給人印象差,聽搖滾
: 那些嬉皮也沒多好,搖滾明星嗑藥、濫交都是日常,相較之下,聲優連交男友都不行,更
: 別提如果哪個聲優像Axl Rose一樣機掰,大概會被業界封殺。
我認識一個老師是德國人,研究藝術文化政策
他不喜歡日系的ACG,是因為這個業界在生產作品時,有著系統性的問題
日本的ACG製作公司,往往信奉某種成功模式
從故事構成,章節分配,人物關係,小到眼睛的畫法,頭身比例
總是存在太多製作方單方面認為「反正我知道市場喜歡的就是這樣」的無理要求
這樣的要求,讓日本的ACG在製作過程中,受到某種程度的強力規範
使得同一個時期製作出來的作品,彷彿全體主義一般,都有高度的相似性
大家可以想想看,有些作品明明劇情緊湊
卻在無謂的地方被塞一集海邊泳裝回還是卡拉OK回
結果劇情到最終回塞不下大崩壞,虎頭蛇尾
明明不需要的東西,卻再三出現在每季的新番中
模型周邊或許是賣得好,但毀了一部好作品,值得嗎?
群像劇中的合理行動,是戲劇成功的基本原則
要成功的描寫一群人基於各自價值觀而出現的衝突與合作
展現出製作團隊想要傳達的,劇的中心價值
這跟萌不萌燃不燃還是黑不黑暗都無關,那些都是敘事的手段
在歐美一般觀眾看來
莫名其妙的商業思考把良作搞成糞作,本來就該本著市場機制抵制
問題是某些日本動漫搞成這樣居然還有人願意買單,甚至上網全力捍衛
在一般人看來這些程度很差的觀眾,自然是會被疏遠的一方,沒有話語權可言
: 但是人家搖滾樂為什麼地位比較高?因為人家發展歷史比較長,已經有很多上流社會的
: 粉絲,然後有強大的音樂公司跟公關。
: 這種次文化變成高等文化的例子其實不少,爵士樂就是例子,以前爵士樂在剛誕生的時候
: 被罵傷風敗俗,蘇聯跟納粹都有禁過爵士樂,結果現在去音樂廳聽爵士樂變成高尚的娛樂
接下來從社會環境,觀眾素養來談
ACG看多之後,能夠從各種細部下去分析戲劇的優劣
這不是宅,而是賞析作品的素養
能夠從自己的角度看懂劇背後想要傳達的價值,在歐洲是一種基礎教養
在德國,一般庶民可以牛仔褲加拖鞋,上半身套個背心去聽古典交響樂
音樂會需要的不是西裝外套跟領帶,而是聽懂音樂的素養
美國文化在歐洲不易擴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歐洲社會成分破碎
即使美國有強力藝能影響力,多元的歐洲社會頂多認知並包容那是某種文化
美國的表現手法不見得會受到歐洲認同
在歐美,日本ACG也不是全盤被歧視
宮崎駿的作品,在台灣多被當成小孩看的輕鬆小品
但在歐美得到超高評價的原因,是敘事手法
歐美的觀眾能夠理解宮崎駿藏在動作中細膩的角色刻劃
進而解讀出宮崎作品內包的社會共通價值
與其說是市場不同,不如說是觀眾對於戲劇的素養,價值觀不同
日本製作公司在亞洲吃得開的表現手法,在歐美觀眾看來隱晦難懂
這樣的不同,使得日系ACG在歐美社會處於小眾
: 所以ACG要地位高,先爭取多一點上流社會的人垂青吧。
隨著安倍的cool japan政策,近幾年日系ACG在歐美的能見度大增
在尊重當地價值觀下
(如多拉A夢任意門不能一打開就是浴室有人在洗澡等)
日系ACG開始從沒興趣,到開始有著正面的評價
即使如此我的德國人老師還是不喜歡日本ACG
他很難理解被卡車撞死穿越到遊戲世界大殺四方當英雄的樂趣
應該說,這一套可能還不夠cool
要歐洲人理解,還需要一段時間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