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誤會,這不是在討論尺度分級。
換另一句話問,在某一個時代人,他們的創作較能對應到同一個時代成長的其他人。
舉例來說,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紅十年了,
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最不能獲缺的一部分。
年輕人愛用的社交軟體,從盛行FB到長輩跟上FB,年輕人棄FB轉到IG,
過兩年,生活面貌就洗一輪了。
好,請問一個十年前離開校園的漫畫家,要怎麼畫現時間點在現代的校園漫畫?
他可以不必嚴謹的考據,等他鑽牛角尖好了,時代風向又變了。
他們(1990-2000)是桌上電腦的原住民,
90後其實也不老出,理所當然不會落下時代的潮流。
但是現在的學生們是手機網路的原住民,90後高中大學才有的事物,
新世代國小就用得很順手,就像後天學游泳和天生魚類的差別一樣大。
每隔一個世代腦構造和整套認知都有很大的不同。
不能忘記現在有各種手遊、youtuber和直播,
網路上動漫資源豐富,過去在電視機前每週追,電腦等下載,
現在是30年前的動漫、到現在的新番,韓劇、陸劇,
漫畫有網頁的老漫畫、App的彩色直漫等等,全部放在同一個時代一起互相比較。
那些事物,老我十幾歲的人也會用,有這麼嚴重嗎?
有!新世代(也許才8歲)是從摸到網路開始就在這個環境長大了。
而且大部分的人,很少例外,18到20歲大腦就停止成長了,
成年以前的生活經驗,塑造這個人行為的深層原因,
不同的世代,必然有太多無法溝通的事。
但是,同一個世代的人,不論是創作還是讀者,總是不能避免各有各的事要忙,
彼此之間的共通點只剩下日益模糊的年輕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