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第一次發文,如果違反板龜、或發文不符版上大大胃口之類的,還請告知。
看到這篇文底下關於遊戲性的爭論,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一個遊戲,各自表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聲光、特效是基本 (之前在 GameDesign 版拜讀過 allenwang15 大大的文章很有感)。
喜好 RPG 的玩家會更注重"劇情"、"身歷其境的感覺"和"遊蕩感"(巴哈任天堂開發文)。
喜好 FPS 的玩家通常會分競技類和休閒類,有的注重戰術、擊中判定,有的要擬真。
喜好 TCG 的玩家有的喜歡cooool,有的不喜歡RNG,但大家都喜歡抽卡、研究牌組。
喜好 RTS 的玩家在意戰術和兵種的相互作用、地圖、種族(或國家)之間的平衡性。
諸如此類,每款遊戲都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內涵。
舉例來說,像是 DarkSouls,開發人員會鑽研如何合理的把玩家打死;
而倖存、並仔細研究的人,就會觀察入微、反應快速,變成打怪、打王的高手。
某些特別版的馬力歐也是如此,不放棄的人會找到密道,或一旁的好烏龜。
一如進入做學問時"驀然回首"境界的人。
剛入一個遊戲坑時,很容易因能力不足而被欺負。
但偉哉"矮人要塞"教我們,"Losing is fun."
只要在努力的同時,有所學習就好,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強了。
前幾天 Reddit 上也有人分享自己打 Dota 得到的東西,包括視野、勇氣、人生觀。
我覺得認真鑽研一款遊戲的人,都會因此得到屬於自己的內涵。
伴隨內涵而來的是一種感動,不管結果如何,對於所付出心血的滿足感。
像有些人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破關洛克人的心情。
像有些人永遠不會忘記信長第一次秀操作單殺別人的快感。
像我永遠不會忘記小時候皮卡丘打排球第一次打贏電腦的感覺。
請問,有人玩手遊,有體驗過這種感覺嗎?
會讓我稍微感到滿足的是紀念碑谷、Cytus那類遊戲,不用氪金的那種。
綜上所述,對我而言,遊戲性代表的是一個遊戲的內容豐富度。
像是前幾天 Gwent 的 Homecoming,讓遊戲變得簡單,而且沒有完全把 RNG 去除。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讓遊戲性減低的好例子,它成功地使有打比賽的核心玩家們失望。
(對了原Po回文提到昆特要出手遊是真是假啊!?我有一陣子沒注意消息了。)
像是對我而言,Dota2 的遊戲性絕對大於 LOL。
從高度和眼位、要Farm或推塔,到BKB、發育曲線、攻擊前搖後搖、動力鞋屬性轉換。
我覺得,更大的大局觀、更小的小細節,讓這遊戲的豐富度增加,遊戲性增加。
星海的兵種相剋、各種招成形的時間、偵查等紀律性,到王蟲飄點、坦克奇葩架點。
Diablo 2 也是有前綴後綴等等,各種可能讓某些玩家研究到崩潰的奇葩東西。
而不像那些一直抽裝備、洗寶石、進化超越的某些手遊。
而當初開發人員是怎麼想出、訂下這些東西的,
在研究這些東西之後,要怎麼把這個遊戲玩壞,或讓自己變強,
這些都是遊戲性,不過很少手遊做得這麼細。
但手遊不是不好,
我覺得 Cytus、紀念碑谷,或畏光都市、Man or Vampire 之類的小品,很值得肯定,
也很期待 Steam 上 Lumino City 那類的解謎遊戲出手遊,
昆特牌和 MTGA 有手遊版就更好了,取得容易會更好推廣;
毀了手遊的是一些像網易一樣只會換皮的廠商,
他們除了賺我們錢以外,給過我們甚麼感動?
(我不是課金玩家,因為不了解,就不討論為甚麼玩家會課金了)
最後我想說,我覺得原Po見解是合理的,手遊是個好的商業模型。
但這是就廠商賺錢的眼光來看。
祝大家在資本主義、快餐文化的影響下,還是能找到遊戲給的感動。
※ 引述《kuku321 (halipapon)》之銘言:
: C洽常常有主機手機遊戲大戰,到頭來都是回到轉蛋上跳針。
: 但這議題從一開始的討論出發點就有問題了。
: 首先來看極簡化的商業模型:
: 買斷式遊戲:
: https://i.imgur.com/4Bvgtli.jpg
: 雖定價是固定的,但玩家的滿意度決不會是一致的,
: 以平均來講要達到遊戲定價完全切合玩家滿足度是很困難的,
: 要不覺得被坑不滿足,不就是覺得過滿足,定價再高一些都願意付錢的玩家。
: 要不是如此STEAM的特價也不會如此讓人瘋狂了,
: 【便宜使遊戲感覺更好玩】正是價格與滿足度的重新平衡。
: F2P課金遊戲:
: https://i.imgur.com/xFaLs5M.jpg
: 首先沒有了價格門檻,起始的玩家數很容易一口氣超過買斷式遊戲。
: 後續就是看遊戲有趣與否,覺得不課金也沒差的用戶不課金也沒關係,
: 但覺得被滿足到,持續想花錢平衡滿足度的玩家則會花超過原本遊戲定價的價格購買,
: 因此理論上這是一個WinWin的完美商業模型。
我覺得上述這段很合理...
: 而買斷性遊戲也開始逐漸導入類似設計,
: 日廠多數是追加服裝、角色或劇情DLC,又或是常見的各種周邊特典限定版。
: 而歐美廠則多為持續營運類別(FPS等),提供新場地等季票選擇,
: 近期在遊戲發售時,同時推出2~3種價格版本的玩法也是從歐美來的,
: 多給你一匹馬+一個任務+一些資源,多300塊。
: 再給你一把武士刀,一套衣服,再給你裝了幾首BGM的聽歌用APP,再多500。
: 這不就跟日本手遊所謂的【新手包】有87%像嗎?
: 以時序來說,手遊【新手包】似乎還是從歐美商業模型參考來的,而非日本發明的。
: 大家消費能讓自己滿足的價格,這就是這套商業模型的運作方式。
: 所以批鬥他人課金毫無意義,因為只是他被滿足到了,而你沒有,就這麼簡單。
也有些人是覺得不應該讓那種換皮毒瘤公司存活。
: 日本手遊最熱潮時應該是2010年前後,
: 那時才是真正的幾乎無門檻,成本低,有紅起來就賺大錢的時代。
: 但現在手遊成本高非常多,新作沒有3D模組,沒有流暢度,直接掰掰。
: 更別說手遊真正要賺錢是在後續的營運階段,如果沒有紅起來,你就是每月虧月月虧。
: 這賭起來比家機還要嗨。
不覺得賭得比家機還嗨,
有人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同時上架安卓和 Steam 的遊戲,像 Heroes Evolved 之類的,
看看評價會發現比起用電腦的,手機玩家其實更容易滿足。
: 所以現在只要有作起來的手遊,其實都是很厲害的,
: 代表廠商找到了一群需要被滿足的玩家,並且成功讓他們感到滿足了。
: 而當你噴他們的那一瞬間,代表你本來就不在需要被滿足的目標受眾當中了(攤手
看到這句話,深深感到慶幸。
: 至於【為什麼要讓知名主機IP跨上手機,是不是要騙錢】常聽到的類似說法。
: 在主機上推出作品,是最有效迅速確立IP的一個方式。
: 成本大利潤大像賭博一樣,但是在口碑的建立和SNS的擴散等,主機作品火力強大太多。
: 然後在當中一定會有一票粉絲捨不得跟作品說再見,
覺得不是捨不得,看到網易會暴動很正常。
: (買斷式商業模型的右邊那塊紅色區塊玩家)
: 所以才會有什麼跪求DLC,DLC出多少買多少的說法出現,
觀念錯誤,除了"主要目標是賺錢,不是做遊戲的廠商",
DLC 是平衡性(星海一、魔獸三),或是增加遊戲性(文明帝國),而出現的。
: 拿個人價值觀套在他人身上根本沒意義,
: 因為不管對廠商、對玩家、對系列粉絲,你的價值觀都沒什麼價值。
沒錯,自己覺得再醜的衣服都會有人喜歡。
但即使廠商有客源,我覺得還是要去噓一下,
不然以後暗黑四是手機版又是代理的話,我也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