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來拋磚引玉寫一篇好了。
本來以為會看到有講到日本歌曲尤其動漫歌常見的「結構」,但完全沒人寫。
我不是相關科系也不是相關工作,純粹有興趣跟喜歡這種結構。
真的是獻醜,歡迎指教。
日本流行歌尤其動漫歌,在結構上的常見特色是:
1Aメロ→1Bメロ→サビ
2Aメロ→2Bメロ→サビ
間奏
落ちサビ→サビ
(有常見就有不常見,例外很多)
在翻譯上有點困難的是,「サビ」若依習慣翻成副歌,「落ちサビ」就翻不出來了。
而日本也有人把落ちサビ叫做Cメロ或是大サビ。
落ちサビ之前的「長間奏」有著非常好的「蘊釀」效果。
先以流行歌當例子來看,Mr.Children的「Tomorrow never knows」,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jteCMzYUo
https://i.imgur.com/BYd4tjn.jpg
再看動漫神曲,only my railgun,這首應該不用貼影片。
https://i.imgur.com/uhTCnMA.jpg
把サビ拿到最初,製造出很棒的動感。
而Aメロ的變調等於是緩和,讓歌曲不會一直亢奮。
但這樣的Aメロ→Bメロ→サビ,是為了最後的鋪陳。
「....この心が叫ぶ限り 誰ひとり邪魔などさせない」之後是一段極長的間奏。
2:36~3:04,將近30秒的間奏後。
落ちサビ,「儚く舞う 無数の願いは....」,這首歌最精華最讓人想跪下去的部份。
沉靜過後再接回サビ的動感,收尾。(八叔請受我一拜)
"落ちサビ"這就是很日本歌曲的特色,不單純只是副歌。
在應援時也會一改揮螢光棒的方式,而是用「捧げ手」的動作,
從自己的胸前往上「捧」的動作,甚至偶像場還會真的跪下去的(?)。
這邊有解釋:
http://d.hatena.ne.jp/keyword/%CA%FB%A4%B2%BC%EA
這是我很喜歡動漫歌結構的地方,這種由動至靜,又有著極度的沉靜,非常有意思。
題外話,八叔曾經在live中大發飆,就是該靜下來的部份,底下有人喧鬧....
(不是2018廣州那次,是2016/12/23的仙台公演)
「サビ前のあそこは無音を感じてもらうために作ってんだよ。
意図があんだよ。ぶち壊してほしくねえんだよ!」
(サビ之前的這段是為了感受到無音才這樣去作的,是有意圖的,不要毀了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