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以下有漫畫雷,超多雷,怕劇透的動畫檔請小心)
各位水水、巨巨安安,打給厚,
不好意思又是我(ry
站在死忠粉的角度來說,
有如陰影纏繞著(這麼說應該不為過)Vinland Saga這部作品的兩則負面評價,
其一為漫畫中期的農奴篇章步調過於緩慢、適應不良
其二為動畫改為順敘式,開頭冗長沉悶
這兩則負面評價同時擺在一起,相信明眼人能一眼看出來,
這兩件事所指的其實是同一個癥結的一體兩面。
基於三人成虎的道理,以及因為人腦處理"負面印象"的權重大於"正面印象"
(ex. 一個產品有100個優點,但一旦出現1個缺點,
這個缺點在消費者心中會被放大檢視、有時甚至會抵消掉100個優點的正面評價)
為了避免長久之後,人們在談論到這部作品時,
會有「我記得這是部很精緻的作品,可惜動畫開頭很無聊 / 漫畫中間很悶」
這種脫口而出式的既定評價,
站在給予作品公允評價的立場(尤其是當那個缺點並非真的是缺點),
請容我在此花點篇幅談談載體差異,以及為何這並非是缺點的原因。
唉不過我想願意看長篇文字的人並不多,
相信就算打了這篇,不少觀眾心裡肯定會維持上面那則評價不會變吧。)
=========================================================
(前言先放上之前的訪談翻譯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64734358.A.BBA.html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65164131.A.050.html )
在繼續往下談論前,有一個概念想先說明,
在評價一則故事時,兩大標準為娛樂性及故事概念的完整性,
前者自不必提,
而後者影響到一個故事是否能自圓其說、創作者欲傳達的意圖不會顛三倒四。
為何漫畫會以攻城戰為故事開頭
因為漫畫初期是在週刊上連載,為了吸睛,
必須要端出讓讀者會持續往下翻的牛肉。
而這項決定也造成了一些讀者在進入這作品時,
最初的誤會,也是後來中期農奴篇適應不良的遠因--
意即這部作品,並非是宣揚武力的傳統少年漫畫。
假使我們以阿謝拉特的死亡作為漫畫的前後分界線,
即便在漫畫前期,
漫畫第一回的氛圍也和之後的回數有所差異,
可以說第一回是整部作品中氣氛最輕快的故事,
回首漫畫連載,法蘭克攻城戰完接著便是童年回憶篇、1013年英格蘭入侵篇、
再來就是一路直奔阿謝拉特謝幕的庫奴特王子篇,
以調性而言,甚至可以說漫畫第一回的情緒和其他篇章完全不同。
(漫畫前期除了第一回以外,之後幾個篇章都沒有丑角式的角色登場,
足見這個第一回反而是與故事基調相異的存在。)
同時,作者為了保全娛樂性,做為取捨,
漫畫第一回將故事的主題按下不表,
直到童年篇托爾茲的登場,才點出這部漫畫的價值觀核心--戰士不需要劍。
而這時讓我們先跳出海盜戰記,
看看其他同樣是價值觀先行的作品中,成功的案例:
鋼鍊--第一回就點出等價交換
進擊的巨人--第一回就指明主角對自由的渴望
並非所有的劇本都需要在第一回就開章點題,
但要說幸村誠在Vinland Saga有什麼算是作的不夠洗鍊的地方,
就是第一回不僅沒有點題、也和他想描述的價值觀沒有掛鉤呼應,
令讀者對作品的發展有了錯誤的期待
(而中文的漫畫譯名更是直接誤導了讀者XDDDDDDDDDDD)
動畫的改編
與漫畫還在持續連載不同,
動畫給予的故事篇幅是有限的、劇情是已確定的,
必須要把它當成"就算今天沒有漫畫補足,動畫也是一個能自圓其說的故事。"
我偶爾會想,也許動畫的編排,才是這則故事脫去當時的連載壓力後、
所該呈現的真正樣貌。
動畫開頭的第一個事件,就是托爾茲看見了妻小的幻影,決定假死脫離戰場。
而整部作品的價值觀核心,亦源自於托爾茲這名角色。
這也是為何動畫一次放送前三集、讓它看起來完全就是托爾茲的個人前傳:
因為這才是這部作品的理念根源。
從訪談中編劇的說法來看,
我相信海盜戰記動畫版的劇本編排會採用首尾呼應的作法
在演完阿謝拉特之死後,結尾會是原創、
以托爾芬回想其父托爾茲的幻影作為動畫的ending。
這僅是我的猜測,只能留待最後一回才能驗證。
(原作漫畫中在阿謝拉特死後,劇情彷彿嘎然而止,時間一下跳躍到兩年之後(1015年)
動畫組勢必要作出原創的小結,甚至有可能會出整整一回後日談,
才能讓觀眾的情緒放下來。)
=============================================
從前作的惑星奇航到本作Vinland Saga,
幸村誠的文戲表現一直都是最精湛出彩的地方,
每個角色在劇本中站的位置都有其功能,彼此互相參照
透過人物之間的交流,建構出恢弘而深邃的哲學觀。
只是剛好,這樣一位漫畫家又很擅長畫動作戲XDDDDDDDDDDD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