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年前配訓班的見聞
也分享一下
※ 引述《toolmaster (工具人大師)》之銘言:
: 輾轉聽過幾位有名配音員的薪資
: 很難想像這是專業配音員的薪資
: 這可能只是一間公司的價格
: 但是以這價格來說
: 放在日本會是超小咖的聲優
: 或是菜鳥級的
: 不過也可能是業務量不大
: 台灣的配音員問題超大
: 1.
: 技術太強
: 劉傑 蔣篤慧
: 老師們的技術太好
: 一人飾多角
其實不是因為技術好而導致壓低價格
是因為客戶給的預算只請得起幾個人頭
(印象中動畫差不多五個吧,含領班自己下海)
(有些狀況還包含削價競爭,演變成預算惡性循環)
既然只請得起幾個
那領班要找強的熟手上陣
還是要冒著砸鍋的風險大量發給新人練兵?
又新人真正碰到麥克風之前應該是接近無給職學徒
也就是所謂的跟班,印象中會幫忙處理台詞本雜務(?)
有機會就被叫上去配個路人甲,可能可以領到薪水
慢慢磨練這樣
吃努力、吃天分、、吃毅力,更加吃錢
正職配音員收入都不固定了,更何況是跟班的新人預備軍
以前男生還有兵役問題
據說也是新人女存活率多於男的原因之一
: 加上以前要正音班 讓咬字清楚
: 這技術讓新人越來越難以進入
正音反而不是問題
認真上幾堂正音課+回家勤念報紙念文章
嘴型正確、咬字清楚
不用搞得像北京腔或國語文演說比賽
大學有修過國音學的話很容易上手
沒修過的話,參加配訓班也有專業老師
主要是矯正一些你自己平時不會發現的盲點
例如狼人藍人浪人讓人
發音發全了,不用上字幕也可以清楚聽辨這樣
: 能請一人 為什麼要請多人增加支出?
: 2.台灣大多數人都覺得配音員沒技術
: 可能都覺得就是在錄音室講講話就好
: 實際上 語氣 腔調都要研究
同意!
還有那種台詞本上不會打出來的「氣聲」
例如欲言又止,但還沒真正說出口時
配合角色情緒和嘴型先嗚、呃、哈氣等等
另外翻譯導致語句長度跟嘴型不合也要改詞
其實臺灣配音員(在環境的逼迫下)也習得很多後製層面的技能
: 3.台灣動畫作品少
: 像美日的作品多
: 對他們而言 聲優是演員的一部分
: 台灣大多都是配音
: 剪接起來
: 較難抓到原聲優的語氣 風采
: 畢竟導演能直接溝通的還是原聲優啊
這點我覺得還好,因為臺灣配音員詮釋的是「角色」
而不是「角色的原聲優」
領班(聲音導演)也是會有要求的呀
: 還是有例外
: 協忠老師的 阿亮
: 4.日本聲優 偶像化
: 我沒有要批評長相
: 有技術 有能力 還要有長相
: 公司才會要你
: 但日本把聲優包裝得更有吸引力
偶像化就真的已經跨領域了
臺灣連TPE48都養不太起來
有經紀公司的真偶像都很難紅起來了說
: 以上幾點循環下
: 讓台灣配音員變得比較不像日本一樣那麼重視
: 希望台灣配音員加油
更希望客戶加油
多吐一點預算出來嗷嗷
: ACG產業要一起帶動
: 才能互相變更好
: 讓更多人重視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