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頁
我個人認為,《青豬》是一齣被不討喜的外表(或者說名字?)給耽誤了的優秀作品。
初見此作品的名號,想必大多數人心中應該會嘀咕:
「又是一部靠賣設定的校園後宮爛梗喜劇?!」
然而,深入了解,細細品味後,才發覺此一作品所要闡述的,並非所想的那樣。
雖說同樣是以高中生的視角向閱聽者介紹世界觀及角色,
但在鴨志田老師的巧手之下,以名為量子力學的科幻外殼包納奇幻的設定,
藉此來貫串劇中角色之間的微妙互動,
以及面對「思春期症候群」所帶來的困境及挫折時,
劇中角色們的轉變與成長。
細膩的角色互動、對少年少女心理的觀察入微,是本作的拿手好戲。
也是閱聽者在欣賞本作時,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
《青豬》一作,著實在這個充斥無意義設定的濁流中,
帶來了一些接近真實人性的清新感。
而到了小說第六、七卷時,伴隨著主角咲太與初戀對象牧之原翔子的再會。
在大小翔子之間的謎團逐漸明朗的同時,驚濤駭浪也隨之朝劇中主角襲來。
在各個世界線上所發生的事件,皆是對劇中角色們的提問、甚至是對當下價值觀的挑戰。
畢竟,在每一次的選擇背後,都代表著一陣撕心裂肺的生離死別。
《青豬》之所以優秀,並不是真的有什麼龐大的世界觀。
也不若部分作品打著高大上的理念,向閱聽者說理論教。
把科幻外殼的奇幻設定去掉,劇中角色就是有血有肉的少年少女。
會對自己的決定感到猶豫、悲傷、掙扎,
然後在勇於面對兩難、困境後,瞭解到自己已盡了力,
真正在心境上豁達,成長為更成熟的自我。
但是,以上是針對「原著小說」的評論。
身為一位《青豬》小說的讀者,
一開始得知要將六、七卷的內容以劇場版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其實是相當期待的。
不過,當台灣地區正式上映的時候,看到僅有90分鐘的片長,心裡就大概有個底了。
於是乎,今日晚上(喔不對已經是昨天的事了),在進入影廳前,
就已經做好搭上特快車的準備了。
只不過,電影開始放映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搭上的不是特快車,而是波音747。
閱讀小說時,透過文字的描述,我們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可以揣摩、將自己代入角色中,
然後,細細咀嚼、品味角色在遭遇事件時的心境。
是故,理應在製作本片時,就應該留下餘量,讓觀眾進入狀況後,再進到下一幕。
然而,製作方似乎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而是很勇敢地想要用短短的90分鐘把兩冊的故事量交代完。
於是顯而易見的,整部片如同起飛的噴射客機一般直衝天際,一路狂飆到結尾。
這對於強項在揣摩角色心境的《青豬》來說,無疑是自廢武功。
而不知為何,製作方在製作本片時,似乎並沒有認知到這是一部「劇場版」動畫。
反而是繼續沿用TV版動畫的作畫。
雖說《青豬》本就沒有什麼大動作的戰鬥場面,可在描繪人物的表情時,
不管是哪個角色,永遠都只有一(正常)二(驚恐)三(哭泣)號表情,
缺乏細微的表情變化以及漸變的過程,導致聲優們演得聲嘶力竭,
但畫面的表現卻跟不上,因而在角色聲音中的情緒理達到最高點時,
畫面上卻只是流著兩行淚的木然表情,令人有種「聲音不是由畫面中角色發出」的感覺。
最後,是有關劇情刪減的部分。畢竟時長就是只有90分鐘,
所以我能理解將一些無礙於劇情推進的情節刪除的作法。
但這次製作方可能有些刪減過頭了。
沒錯,就是保健室那段。
劇場版中的敘述,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讓主角活下去。
但小說中的敘述,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以及「未來的幸福」,
也要讓主角能夠幸福地迎向未來;無比溫柔,卻有如鋼鐵一般的決意。
不過就是再加個兩三分鐘的演出,可以讓這一部片的層次及份量昇華到何等境地?
我想應該不用多言。
連這段都給刪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然,作為改編作,本片並非一無是處。
畢竟,肯忠於原作,沒有太多原創改編的作品,已是少中之少。
但作為原作小說的高潮部分,卻嚴重錯估片長,
加上畫面表現在大銀幕下暴露無疑的硬傷,令表現力大打折扣,
沒有發揮到劇場版的優勢,著實可惜。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應該會穿布偶裝把在售票亭買票的我給撞飛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