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真的有,而且不只一次。
第一次就像原文推文說的,民初時期就有人反對,
只是當時正從舊社會要進入新社會,完全捨棄的話,就像推文說的,
連經濟、衛生、警察、.....這些詞都不能用,
如此要現代化,又要拖累十年以上的歷程,所以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中間還有沒有不清楚,我相信抗日的時候應該也是有,只是也只是不了了之的下場。
最後一次應該是30年前,日劇風靡台灣的時代,
除了上述已經變成傳統的經濟、衛生、警察...這些撼動不了的詞外,
又一大波新詞進入中文圈,諸如元氣、一番、.....之類,
很多人喜歡寫字加個の,也是這個時候,
當時的倭語警察可不是像現在在網路上說屁話的市井小民,
而是黨政高官,黨國大佬裡面討厭日本的出面在電視上,在報紙上呼籲,
時值台灣民主化初期,這種事又不能立法禁止,最後還是敗給了流行的力量,
就變成現在這樣子了。
除了倭語警察外,台灣也出現過粵語警察,
經濟奇蹟的起頭,台灣剛開始有錢,碰上錄影機年代,剛好台灣電視節目貧乏,
很多人喜歡租港劇回來看,裡面都是粵語加字幕,所以台灣也流行過一陣。
粵語警察跟倭語警察都是失敗的,
唯一有成功過的就方言警察,在國民政府的高壓下執行幾十年,
搞得台語、客語跟各種原住民語都步入死亡倒數計時,
這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