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kalen123 (歸來舊茶)》 之銘言:
: 推 shirokase: 那有個疑問,基本就是你原文反過來而已 02/14 13:23
: → shirokase: 為何日商好開發的臺灣不做,自虐且大量的進軍對日本自 02/14 13:23
: → shirokase: 己超沒好感的支那與南韓? 02/14 13:23
因為市場在那裡
在商言商才是商人,哪裡有市場,哪裡有利可圖,商人就會到哪。
最典型的例子是冷戰時期美國的百事可樂都願意花大錢打通關係,好進入共產大本營蘇聯,
比起這種根本就是戰爭邊緣的兩大強權之爭,你說的情況根本是小孩子扮家家酒。
誰管你喜不喜歡我國,只要我能從你手上拿錢就行了,這就是商人。
順便回應另一則回文:
你錯了兩點
1. 我說的是日商普遍認為臺灣對日本接受度高,所以不會刻意試圖融入本地,又或是對臺
灣的消費者特性進行調整,從來沒說過日商不會為了降低風險而合資,或是就地取材用人。
而且生魚片本來就有保鮮的問題,僅是出於成本的考量也不會考慮的從日本運(真要這麼幹
的也只有像和牛肉這種高單價食材)這已經是基於不同考量的情況,混為一談實在很蠢。
2.強勢弱勢?這根本是虛偽命題。你應該看過日系商品,哪怕是一個保鮮盒,在包裝上出現
過以日本原來的標示為主,旁邊貼了張中文補述的情況,難道你要說這是因為日本的保鮮盒
強勢,在市場領先?你又可曾在韓國,中國,美國看過這種事?
回到原文,日商的這種“只要是日本,臺灣都愛”的思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真的在大部
份時候有效,日商可以用最少的成本進入,但偶爾也會有例外:例如臺灣和日本的消費習慣
差異,注意廣告的方式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是日商在臺灣表現不佳的主因。
所以推文其實也有點吹過頭了,我們其實並不是真的如日商所想的那樣“逢日必愛”,而是
確實有高接受度,但也有不接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