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spairile (.....)》之銘言:
: 上述的發言都忽略東吳一直以來的外族威脅-山越
: 關於外族 3個國家簡單講
: 魏-從東漢末開始 曹操開始討伐至魏-蜀交戰 把烏丸擊垮(207) 卻讓鮮卑崛起
: 鮮卑整個魏史是一個大麻煩 最後是刺殺首領去解決 時間也到236年了
: 匈奴則只是依附東漢政府 簡單說就是屈服於東漢政府的淫威之下
: 但是 曹操至少讓北方的外族威脅衰弱至少5-10年 不然他怎麼南征
: 蜀-南蠻征伐 不需要說了吧 夷陵之戰導致南中叛亂
: 南中平定的關鍵在於諸葛亮直接打主要目標孟獲 並且成功降服他
: 花1年時間平定南中(225-226)
: 吳-山越 吳的外族跟蜀魏最大的問題在於
: 他們在史書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最大老大做代表
: 另外山越廣義上 甚至可以當作是不服東吳的所有人 因為每一家幾乎都有部曲
: 而且山越都躲在山上 平時搞你 打不贏就躲回山上 這樣打ㄐㄐ
: 最後孫吳採取了諸葛恪的建議 用堅壁清野的方式把山越逼下山才平定
: 時間從234開始 這年也是孫權跟諸葛亮第5次北伐連動的合肥戰役
: 以史料來說 山越相對搞定的時間可能是抓237 甚至更晚
: 這讓東吳長期以來是沒有北征能力的
山越的歷史背景就是那樣,
兩漢其實都沒有特別處理這塊地,
所以等到真正出現以江左為根據地的大勢力孫家,
終孫吳五代發展,自然要跟這些山越搶錢搶糧搶娘們(?).
曹魏的對異民族策略就延續東漢,
安排話事人(護XX校尉/中郎將),
但是話事人手邊都有配屬兵力,真的做得起事,
除非事情太大條,不然曹魏中央不需要動手(動真格的大概就鮮卑Laoda Kobe能);
大概跟東漢比較不同的是,扣除護羌校尉可能涼州刺史兼任以外,
這些話事人不出包沒出事的話,就是釘在那邊一生只督你一族,
尤其搞懷柔與分化不可或缺,挑出聽話的部族當頭,不聽話的部族,一定要拿棒子打.
蜀漢對異民族策略則是相對多點兩漢紅利些,
益州與南中異民族基本上很吃兩漢官場這一套,
就連雍闓都傳說是那個劉老三超討厭但第一個封侯的雍齒後代,
最邊境的永昌呂家也自傳呂不韋後代,
南中以外,巴郡的板楯蠻則是劉老三嘉獎過的戰鬥民族,
所以產生了蜀出相,巴出將的環境風氣.
加上諸葛亮南征以後其實沒有對南中介入太深,
他要的是西南絲路的經濟價值,按時有$$有兵源可以進來,
除了成都中央派去的政協委員兼話事人(庲降都督),
基本上就是南中人治理南中.
成都中央不會給政協委員很多兵,偏偏他的政廳又放在南中,
所以他必須要能夠好好喬事,喬得好你吃香我喝辣,
不聽喬事的,政委就要聯合主要的南中大姓來壓制不聽話的,
真正處理內亂的兵都是大姓出的,讓合作後有利可圖的大姓們,覺得舒適很重要,
舒服了,成都中央抽起稅來也是乾乾脆脆的,反正我大姓屯的財富可以更多,
大姓們活得超滋潤,有機會還可以去成都做個2000石大員官,
自然是自告奮勇出來幫委員平亂,甚至編個無當飛軍給丞相去玩玩也很OK的.
反觀孫吳,越族本來就沒有跟中原文化瓜葛多深的底蘊,
秦朝雖然廢越王為君長,設郡縣欲治理,但說穿了有沒有實質治理都很難說,
加上為了充實人口變成罪犯流放地,反而強化了中原人越族化的底蘊,
秦末越王的子孫直接起兵造反之後建國,
還獲得漢朝的王位認證建立東甌與閩越,
就算到了漢武帝的時代亡國了,
這些人民也沒有實質依附漢朝,而是變成了一種集合體,
然後後世的人也不管這些人是啥了,一個山越的稱呼統包了一切.
吃中原那套的南中,和不吃中原那套的越人,
也造就了蜀漢與孫吳對異民族政策的差異.
孫吳的作法一向是以高壓剝削對待異民族,相當於「我把你當人看」,
先把人家糧搶光光,再逼人家下山當奴隸,
除了土地拿了麻煩以外我全都要,
要用軍力徹底盪平也同樣不可能,
不然不會到孫皓亡國那一年還有山越造反,
因此被安排當孫吳新手每日任務副本禮包不是沒理由.
當然這樣的對待異民族風氣也延續到對付嶺南越人,不聽剝削我就剿,
加上孫吳的部曲制度,吳國皇帝要誰去交州吸瘴氣,當然是整團帶過去,
整團帶過去自然也是要在當地剝削的,
就連接到那個九真郡のたわわ(?)的傳奇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