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巨人腦粉,我對巨人結局是失望的。巨人從開頭到艾連抱著尤彌爾那邊在我心中永遠
是偉大的作品,但我認為結局淡化甚至推翻了一些巨人本身最吸引我的元素,也與前面
篇章的思想格局天差地遠,淪為一場缺乏價值觀衝撞和反思的鬧劇。
1. 自由
自由是本作的主題。艾連從小生活在城牆之內,憎惡牆外限制他的巨人,指責只想躲在牆
內過日子的平民是「家畜」。變身巨人、拿石頭堵牆時,說出「我們每一個人,自從出生
的那一刻起,便是自由的。不管阻擋我們的人有多麼強大,都沒有關係。」的美國建國名
句。在城牆真相揭開後,反抗禁止真相的王政。在打到對面海後,反抗禁止艾爾迪亞民族
生存的全世界。最終目的是反抗施於艾爾迪亞人詛咒的巨人之力。
艾連的自由,是反抗的自由。我對他特別有親切感,想想自己如何指責拒絕參政權/法治/
婦女投票權/言論自由/同性婚姻的人是港豬/藍絲/父權/耶撚/紅脖子/大中華膠/法西斯/
納粹,不由得對他罵別人是家畜的心境深有同感。
與艾連的自由相對的,是阿爾敏、團長以及韓吉的求知的自由。他們要的很簡單,只是單
純地想了解世界的真相而已(雖然團長相對另外兩人没那麼單純,求知慾中還夾雜著對父
親被迫害至死的愧疚和心結)。兩種自由間的對比,在<白夜>中艾連哭著說「我的心被對
巨人的仇恨滿滿拈據,阿爾敏卻對這個世界還有希冀」一幕達到高潮。
當帕島人打出海外時,這兩種自由便不可避免地產生衝突。對好奇寶寶阿爾敏和韓吉來講
,世界如此廣闊,有那麼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滅世只應該是最終手段。而對艾連而言,反
抗壓迫者是第一要務。看海那段可視為巨人上半部的結束,第一次看見海的調查兵團團員
如同初次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貓崽般踏入海水中,欣喜地感受海浪,已知曉未來的艾連卻指
著海對面,神情恍惚地問︰「海的對面是敵人,殺光了他們,我們便自由了嗎?」對過去
的艾連而言,殺死巨人、推翻壓迫真相的政府,都是在追求自由的路途中理所當然之事;
現在他了解到自己追求的自由原來和其他人類是有衝突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生而自由
的」,這個我們,是指自己的同胞,還是全人類?如果全人類的自由,和某群人的自由有
衝突呢?「狼群的自由,意味羊群的死亡」,此刻的艾連充滿悲憫,成長了。
諫山老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僅處理不同人的自由間的衝突,他還在劇本裏埋入自由的代
價。艾倫的爸爸古利夏一開始跟阿爾敏一樣,懷著單純的求知慾帶著妹妹踏出收容區的大
門去追看飛船。不料妹妹後被當權者凌虐致死,古利夏的爸爸為了保護家人還卑躬屈膝地
對當權者說話,這份仇恨讓古利夏轉化成像艾倫一樣的憤怒者,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而加
入復權派。同樣因仇恨而追求自由的古利夏,卻在看到殺妹仇人被巨人吞食後,告訴梟「
要是早知道這是自由的代價,我一開始就不會去做了。」
梟答︰「我選擇你的最大理由,是因為那一天你來到了牆外。要不是那一天你帶著妹妹來
到牆外,你就會繼承父親的診所,長大成人的妹妹如今也已結婚,說不定還生了孩子.
....但是你走出了那堵牆。」<那一天>是我最愛的一回,梟的回答是叫古利夏對自己的選
擇負責,這個選擇既是害死家人興同胞的罪,也是追求自由的天性。縱使代價如此巨大,
古利夏最終仍是接受自己的宿命,繼續為自由而戰,這就是諫山寫給自由的情書。
故事舞台來到瑪雷,故事發展到尤彌爾的過去︰渇求愛與自由的奴隸放跑了豬圈裏的豬,
受到主人流放(諷刺的是主人在流放她時嘲諷地說「你自由了」),後遇到神秘生物寄生
成為巨人,回到主人身邊成為戰爭兼生育工具,就算在死後仍受王家命令束縛,在無盡的
時空中持續製造巨人。艾連排除萬難進入道路中,抱著她宣告「你是自由的」那幕,實在
無比震撼,自帶「農奴翻身把歌唱」的BGM。當時不少網民推測所謂「不管在哪個時代都
會為了追求自由而不斷前進、為了自由而戰」的進擊的巨人,就是為了追求始祖尤彌爾的
解放。
然後結局居然說始祖奶奶一直深愛她的奴隸主,解題方式是愛情而不是自由,我真是下巴
掉下來。奴隸愛主人這種事情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但放到一套以自由為主題的作品的結
局顯得極不搭調。而且現代讀者跟本難以對奴隸對主人的愛產生共嗚,不加批判地引入這
個情節有喪事喜辨之嫌,純粹是想噁心讀者,正如《最美鄉村教師候選人郜艷敏:被拐女
成為山村女教師》一文被網民罵成狗一樣。<Gone with the wind>這部經典的種族主義和
婚內強姦等到現代,恐怕没機會出版得了吧?
有很多巨人讀者補充指出始祖尤彌爾的心路歴程,不過在我看來太藍色窗簾了一點,光就
這個情節諫山並没有交代好。何況自由這個主軸一直寫得深刻,何必畫蛇添足?
2. 「世界是殘酷的,也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