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有不少很推戰國系列 事實上我自己也頗喜歡 所以這樣說大概不太中聽
但老實說 戶次川之戰這一段就是作者處理最失敗的一段
對於既往定論的「戶次川就是仙石邀功硬出兵被痛打,結束」,
作者有從史料挖出來兩段很好的觀點:
1.加上鶴賀城的兵力,兵力其實有優勢的可能
2.豐臣軍有救援鶴賀城的壓力
本來作者大可用上面兩個史料解釋成仙石不得不出戰,
但作者耍了個花式翻滾,在提出上面觀點後進一步說仙石出兵原因是
「戰國時代快結束了,就是想打一場像武士的戰鬥」
然後大家不知為何也都認同,因此定案。
這有點可惜,但基本上還是可廣義解釋成「仙石就是好大喜功」。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
仙石最大的婁子在於戰敗後沒有統合四國部隊就先撤退,
然後又丟下責任自己跑回四國,才會觸怒秀吉而被沒收領地。
結果這一段作者輕描淡寫以「仙石因為大慘敗而失神落魄,
當他回神以來,已經回到讚岐的領地了」來詮釋,然後一路描寫仙石個人心情下去。
作為大名的描寫呢? 沒 作為武將的描寫呢? 也沒
長宗我部家呢? 再也沒出現 陪葬的十河呢? 也不管了
也就是說戶次川被當作對於仙石個人(及他家)的重大打擊,
卻完全沒談到仙石作為大名做出如此判斷的政治責任,
因此號稱的「戰國最大的失敗」似乎有點打高空。
整體來說,作者對於仙石作為大名統治的部分一直有點逃避的感覺,
戰國最早的架構是「上司信長-中間管理層秀吉-基層仙石」,
後來秀吉地位愈來愈高,而仙石也慢慢提升地位,
等到信長死後,秀吉成為天下之主,此架構理應變成「上司秀吉-中間管理層仙石」,
但是仙石在劇中明明有相當地位,卻始終像是個永遠的基層(甚至有降智現象)。
這作為個性描寫OK,但都當上大名了,總還是有一些必須描寫的東西才是。
作者在推特曾經說「讀者都不大喜歡看文戲,會寫信跟編輯部抱怨」,
所以他也都盡量少畫。
但,一來秀吉部分的文戲也不少(也不能不描寫就是),且評價反而更好,
二來光是仙石成為浪人在追尋自己人生的文戲,就畫了超過一集,
所以與其說是作者應讀者與編輯部要求做出的判斷,
更像是作者個人因素更大(無論是不擅長畫、不想畫或覺得不需要畫)。
這個部分是我個人對於戰國系列的第四部權兵衛,感到有些惋惜的部分。
其他還有小田原之役時,仙石的三子明明就有一同參戰,
結果作者以「十三四歲就上戰場,通常都是美化」的理由不畫,
但這其實也是作者不擅長畫小孩而徹底閃避描繪。
作者選擇自己擅長不擅長的內容其實也是一種創作上的策略,沒有甚麼不好,
但畢竟對於「盡可能忠實」呈現戰國史料的題材來說,
有些東西刻意避開就是不免落人口實對吧?
不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 引述《chordate (封侯事在)》之銘言:
: 本來計畫是和鶴賀城的5000兵力會合,兵力才有優勢
: https://i.imgur.com/Mze6bjR.png
: https://i.imgur.com/rVDO6Zv.png
: 但是你已經知道鶴賀城城主死了,城兵根本不敢動
: https://i.imgur.com/Yimusbk.png
: 那仙石你還用劣勢兵力去硬踩陷阱?
: 話說這一部的長宗我部家倒是強的很,
: 讓人覺得長宗我部元親和信親要不是兵力太少,
: 絕對不會輸島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