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uoyipong (petohtalrayn)》之銘言:
: 日本戰國則是他們的當地史,這跟民族國家的建立與基本教育的養成有關
: 他們對自己的歷史相對比較熟悉,也因此用這些歷史做遊戲的作品一開始數量就多
: 數量多的話就比較容易產生有趣且知名的作品流傳下來
其實也不盡然是如此,
日本戰國史會流傳也是因為一堆江戶時代的說書人跟劇團保留下來的,
而且創作也沒有特別中斷.
例如甫庵信長記,川角太閣記,甫庵太閣記,三河物語,常山紀談.
畢竟寫書這方面就已經是傳統了,
更早的平家物語,義經記,太平記是室町時代武家愛讀的軍記物,
或是藝能的名曲目很多都是出自這些讀物,
然後哪個歷史人物很愛唱又可以拉抬風氣.
戲劇方面歌舞伎石川五右衛門也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帶出了伊賀宗師百地三太夫.
到了維新以後到二戰,報章雜誌發達了,連載小說也跟著登場了,
從幕末發展下來還有了新的團體(?),例如真田十勇士這類,
然後像吉川英治這樣的近代小說家也影響力超強,宮本武藏就是代表作.
雖然從江戶,維新,帝國,戰後各有各的主打史觀,
但這個體系是有接續下來的,媒體越多就是不乏有新的作品.
日本歷史的二創史來看,其實就是濃縮版的華人圈,
畢竟平民教育也要江戶時代的町人文化成形後,
需要把教育帶給這些都市地帶的庶民讓他們的經濟體制自主循環,
基礎的識字有了,有閒錢了,那麼看小說看戲就變成了推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