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atwmark (水印)》之銘言:
: 人類20~60歲, 人體代謝其實都差不多
: 30歲後容易發福, 主要是年紀變大 體力變差 活動量變少而導致.
: 另外我認為還有個主因是, 經濟能力變好 所以吃的也更好, 或該說吃太好.
: 日本人走路多所以不容易胖 也是錯的
: 以前有研究每天需要打獵採集的非洲部落人和美國現代人的的生活型態後發現
: 兩者的每天基礎代謝率其實差不多, 因為人體會自我調節基代
: 所以美國人胖子那麼多, 只是單純吃太多.
: 醣 吃進人體後會轉化成葡萄糖
: 葡萄糖是人類活動必需的營養素, 包含你的內臟 大腦都需要它.
: 糖 簡單說是人體完全不需要的營養素, 而且吃多了讓你大腦過量分泌多巴胺
: 導致糖上癮風險大增.
: 減肥的基礎觀念就那樣, 並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醫學知識
: 就像健身, 其實學一點基礎操作 發力就夠了, 真正難的是持續規律的身體力行.
: 但大部分人做不到, 所以網路上才會一堆奇奇怪怪的減肥 健身觀念
: 那些都是用來呼弄沒毅力的胖子用的.
吃的量 還有熱量 都是
然後以前的人飲食比較原型跟簡單,所以相較現在肥胖的人少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
一日要三餐 早餐中餐晚餐的概念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
從醫學的角度 人類真的需要一日三餐嗎
還是其實兩餐或是一餐就夠了?
也有醫生出書提到,保持飢餓感,可以讓身體進一步的消耗熱量 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