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lic (白蝙蝠巴比特)》之銘言:
: https://video.udn.com/news/1283058
: 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8250302
: 據新華社微博、中共政法委微信公眾號《長安劍》等官方媒體報導,
: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表示,
: 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裡提到了中國的龍,
: 當時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
: 但他後面解釋的時候依然使用了「dragon」這個詞。
:
: 報導稱,在馬可楫i羅的東方遊記裡就有「dragon」這個詞。
: 從外形上觀察,馬可楫i羅認為中國建築上的龍和西方的「dragon」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
: 後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出了史上第一部《華英字典》,
: 裡面就將龍譯為「dragon」。
: 這部《華英字典》的影響非常深遠,
: 「dragon」這個詞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
: 中國的龍更友好和善,西方的龍則是巨型魔怪。
: 「在中國,龍的形象非常正面,是一種幫助人類的動物,是尊貴的」;
: 「在西方,龍形象幾乎都是負面的,非常糟糕,是殘暴的野獸。」
: 報導指出,幾位對中國文化比較了解的西方學者這麼區分「dragon」和「龍」的內涵。
:
: 總結來說:西方龍:口吐烈焰+巨翅長鱗+烈性如火,形象負面。
: 中國龍: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代表好運吉祥。
:
: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稱,
: 至少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就有學者指出,「龍」和「dragon」不宜互譯。
: 原因很簡單,中華文化中的「龍」和西方語境中的「dragon」,有著顯著差異。
: 中國龍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主要負責保佑一方風調雨順,
: 承載著勇敢奮進、活力無窮、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
:
: 相比之下,西方龍是海洋文明的產物,
: 常在地中海東部、古希臘等地出沒,興風作浪、噴火食人,大多被視作邪惡的象徵。
: 在《權力遊戲》等西方影視作品中,就都有這樣的形象塑造。
:
: 當中國人以「龍的傳人」自居並對外宣傳時,
: 不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很可能會因此產生誤解。
: ...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報道「新春龍舞挑戰賽」活動時,
: 將龍年譯為「Loong Year」,「龍舞」譯為「Loong Dance」,
: 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英文名也譯作「Loong Chenchen」...
: 《北京日報》評論文章指....
: 又稱翻譯問題「絕非沒事找事,實則關乎潛移默化的形象認知」。
: (bbc跳著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