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串初期有推文提到葡萄牙「新國家體制」的安東尼奧‧薩拉查,
我剛好略知一二,就稍微提一下:
薩拉查1932-1963年統治葡萄牙,
在他治下,葡萄牙大致上像是一種「低開發、維多利亞農村時代的貧窮農業國家」。
1960年葡萄牙人均收入160美元,甚至比土耳其219美元還低。
貧富差距極大,嬰兒死亡率和文盲率是歐洲最高,
你要說當時的葡萄牙跟非洲無異,其實也不能算錯。
儘管薩拉查學過金融,上台初期的確也幫助混亂的葡萄牙金融業恢復穩定,
但隨著執政日久,缺乏國外投資和市場消費的經濟就陷入停滯,
奇特的是,薩拉查本人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
薩拉查基本上靠著祕密警察來控制整個國家,
雖然葡萄牙軍隊是該國唯一有能力推翻薩拉查的力量,
但心懷不滿和意欲改革的基層軍官沒有民意基礎,
兩次政變企圖都被挫敗。
葡萄牙殖民戰爭是讓薩拉查政權衰亡的開始,
由於安哥拉發現石油等豐富物資,加上葡屬非洲是國家認同的一部分,
薩拉查不可能放棄殖民帝國,
於是就讓這個歐洲窮國開始一步步拖入泥沼。
四分之一的役齡男子被徵招入伍,每年消耗將近一半國防預算在三線戰場,
葡萄牙軍隊怨聲載道,軍官不滿薪資過低、戰爭無望;士兵不滿被強制徵招去前線,
最終在1970年薩拉查死後四年,以支持停戰的斯皮諾拉將軍被免職為導火線,
部分支持推翻新國家體制的軍官發動政變,並得到民眾支持,
迫使薩拉查的繼任總理卡埃塔諾將大權移交給斯皮諾拉,並流亡巴西。
因為該次政變大致上沒有流血,支持者向起事軍官送上康乃馨祝賀,
史稱「康乃馨革命」。
1976年,臨時軍政府正式移交權力給文人民選政府,
葡萄牙50多年來第一次成為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