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odomilk (豆豆奶)》之銘言:
: 可以看到在戰前,每公斤在來米零售價最高也不會超過0.25圓
: 做為參考,1896年台中苦力每日工資0.25圓,大甲每日0.50圓
: 當年米價還只有0.05圓。
: 換句話說日治時期台灣人做一天工可以買5~10公斤的米,吃都把你吃撐!
這個參考的時間差異會不會太大了,參考性也太不佳
建議可以參考下列的論文更新一下,有比較詳盡的數據
[尾高煌之助] 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湾の労働経済
[袁堂軍, 深尾京司] 1930 年代における日本・朝鮮・台湾間の購買力平価:
実質消費水準の国際比較
字太多、數字也太多,已經有點醉了腦子沒法整理
所以下面有個一頁收工的比較輕鬆
[曹建平] 近代日本の植民地における家計支出構造と煙草消費の特徴:
満州・台湾・朝鮮の家計調査分析から
台灣總督府官房企劃部的『家計調查報告』(官房企劃的家計調查,怎麼感覺色色
1940年的報告,調查日期為昭和12年11月至昭和13年10月(1937~1938)
調查對像為台灣從北到南各地都市中,有記家計帳的給料生活者&労働者
給料生活者(官公吏、銀行職員、教職員)=上級國民
労働者(工場労働者、交通労働者)=一般勞工
工場労働者=製造業勞工
交通労働者=交通運輸業勞工
內地人=日本人
本島人=台灣人
本來要調查日本人、台灣人各500戶,但收集數據不全的部分被除外,詳細見下方截圖
https://i.imgur.com/usqBn4r.png
建議可以直接看表2中上色框起來的比率(%)
表中以実支出為100%,所以実收入會超過100%。實數入與實支出之差為支出剩餘
上級國民跟中產日本人就拿來對照用
重點是最下方的台灣勞工(本島人労働者)
每戶的飲食花費為51.73%超過實收入的一半,恩格爾係數超高
我個人認為參與本統計的對象,住都市、有記帳習慣
可以認為所謂的本島人労働者應屬台灣人中的藍領中產階級,應該不太會太底層
而農村務農的台灣人看來不在調查對象中,有可能因務農省點飲食支出費用
因為調查對像是以戶(世帶)為單位,但看不出家戶人口
也有可能是吃飯的嘴比較多張,所以恩格爾係數高
但要說過的好不好就難說了,吃就花掉一半以上怎麼說都不能算日子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