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三個功能替換看清中國化實質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5-09-30 14:32:47
三個功能替換看清中國化實質
2015-09-29 陳小 基督工場
文/陳小
2015年8月27號學者韓恒發表了一篇文章:《多層次功能替代:政府治理基督教的策略分
析》文中提到政府采取了多層次功能替代的策略治理基督教:通過非宗教的方式滿足民
眾需求,進而從功能上替代宗教組織的發展;在“宗教市場”內部,通過傳統宗教信仰
滿足民眾需求,進而從功能上替代外來宗教信仰;在基督教內部,保護合法(登記)宗
教組織的發展,進而從功能上替代非法(未登記)宗教組織。對于未登記的宗教組織,
政府容忍溫和宗教組織的存在,進而從功能上替代極端宗教組織。
政府對待基督教采取以上的策略,是要讓非宗教的民間團體組織或者其他的宗教組織,
滿足群眾的各種需要,以達到抑制基督教的發展。縱觀最近所發生的事件,這些策略其
實已經實際展開。
首先是通過非宗教的方式滿足民眾需求,進而從功能上替代宗教組織的發展。這一點政
府從兩個角度去實施,一是通過外在的類宗教形式來吸引群眾,比如永嘉縣每周日進行
試點的“文化禮堂日”活動,包括禮儀、活動、互動等內容,具體包括唱國歌、崇德禮
、誦村規、做反省等。據須,永嘉縣目前有59座文化禮堂,今年還會繼續增加20所。此
外有些基督教堂也被改成文化禮堂,如甌海戈恬村教堂就被整改成文化禮堂。
為達到第一層功能替換,政府采取的第二個方法是五進五化中的五進。在《多層次功能
替代:政府治理基督教的策略分析》一文中提到:“因病信教的比例高達68.8%”,另外
有些是因為經濟困難得到教會的關心和探訪而信教。所以為了替換基督教的醫病功能,
政府提出了“健康醫療進教會”,為了替換基督教的愛心探訪,政府提出了“扶持幫困
進教會”。文中同時提到“除了物質層面的功能之外,教會在滿足信徒社會層面需求、
精神文化層面需求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完成這個功能替換,政府提出了“科
普文化進教會”。
其次是在“宗教市場”內部,通過傳統宗教信仰滿足民眾需求,進而從功能上替代外來
宗教信仰。這一點甚至比“三改一拆”還實行的早。具體表現就是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大力支持佛教、儒學的發展。所以我們看到從城市到農村的圍墻上、公告欄中出現了各
式各樣的宣揚傳統文化的藝術作品,還有一些電視臺在固定時間不斷播放紅歌,一些地
區涌現國學熱等等。
最后是在基督教內部,保護合法(登記)宗教組織的發展,進而從功能上替代非法(未
登記)宗教組織。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把三自這個組織的本有功用發揮出來。因為浙
江的三自會一直以來是被教會架空的,所以政府首先得從浙江開始重新把三自這個組織
搭建起來(如果無法重新扶起來,可能會成立類三自組織)。所以,但凡忠心于神的真
教會和真信徒就不能再聽信三自的言語,他們一切的努力不過是為了完成黨國交代的任
務(在小弟兄看來,就是三自在拆十過程中的反抗,也是利用教會作為籌碼表達自身被
無視的憤怒,更是為了以后好作教會的思想工作,并不是與教會真正站在一起)。搭建
三自的同時要做的就是對家庭教會的誘導,所使用的方法就是沖擊、恐嚇、查賬等等,
然后提出加入三自的要求。比如發生于9月20號的貴州盟約教會事件。(這次事件,有三
自的牧師參與)
在文章的最后,不得不提今天所發的十架短訊,最后一點提到: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鐘
鑒著文推行“基督教中國化”,主張“修改基督教教義”,修改工作表現為兩個重點:
一是突破基督教「唯一拯救」的基要主義教義,放棄霸權主義說教和以基督教改造中國
政治與中國文化的野心;二是突破福音派擴張地盤的傳教模式,拋棄救世主代理人的身
份,以謙虛精神與其他宗教展開交談,要用優秀的中國文化解釋教義,把神學理論建立
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
牟教授的提法已經再明顯不過,政府對待基督教,絕對不是停留于物質層面的,他們劍
指教義,這就是“五化”(神學本土化、教義適應化)的本質。如果教義被修改,唯有
基督是救主被突破,教會已經不是教會。我們如果接受被修改的教義,如果還在認同黨
國定義的教義的教堂里聚會、服侍,我們遲早也會變成不信派。
親愛的肢體呀,要知道我們是主耶穌基督重價所贖買回來的,難道我們可以背叛我們的
主嗎?難道你忘記了祂為你流血嗎?難道你忘記了祂為何要犧牲嗎?如果祂要妥協,何
至于死呢?如果歷史歷代的圣徒委曲求全,還會有現在還存留的純正教義嗎?如果今天
你妥協了,將來你如何面對那雙釘痕手呢?
親愛的肢體呀,請你抬頭看耶穌在十字架的眼神,那眼神曾經望著彼得,今天祂也在望
著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