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狄培理變狄百瑞 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9-07 21:54:38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國際漢學權威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日前透過唐獎基金會,正式將其中文名改正為「狄培理」。中央社訪問到狄培理的學術好
友、清大榮休講座教授李弘祺,說明當初翻成「狄百瑞」的始末。
現年97歲的狄培理,在華文圈以「狄百瑞」之名為人熟悉,他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參與
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
狄培理今年6月獲得第二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在與唐獎基金會聯繫時,特別表達希望
藉此機會,向華人社會「正名」。原來「培理」二字,是他年輕時造訪燕京大學(今北京
大學前身)時,由國學大師錢穆所取,具有深刻的意涵。
清大榮休講座教授李弘祺,是「正名」事件的關鍵推手。他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解釋,1982
年時,他還是年輕教員,因和狄培理有過幾次信件來往,香港新亞書院邀請狄培理擔任「
錢穆講座」,院長金耀基便請教他如何翻譯de Bary的中文名字。
李弘祺表示,他當時不知道狄培理有沒有專用的中文名,於是採用一位台大學者的翻譯,
此人專門研究儒學,就這樣把名字定下來了,並沒有特別去確認。
後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狄培理的演講集「中國的自由傳統」,由李弘祺掛名翻譯,就是使
用「狄百瑞」這個名字。這本書在學界非常有名,卻也因此加強了「狄百瑞」的流傳。
直到1991年,李弘祺從香港應聘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任教,離哥倫比亞大學很近,狄培理
邀請他參加研討課,才從本人口中得知,狄百瑞其實應是「狄培理」,且是出自錢穆的手
筆。
李弘祺表示,「狄百瑞」之名當然也很好,富有長壽百命的意思,但「狄培理」意義更為
深遠。狄培理當初到北京時,已對明末思想家黃宗羲有高度興趣,錢穆用de Bary譯音取
名,選擇宋明理學中的重要觀念「理」和「培」,正是對狄培理的鼓勵和嘉勉。
李弘祺提到,狄培理有一個好朋友默頓(Thomas Merton),兩人一同在哥倫比亞大學求
學時,便立志追求一個安身立命的歸宿。結果默頓成為非常著名的天主教思想家,狄培理
則在宋明理學找到寄託。
狄培理其實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到全世界各地演講,都會找地方做彌撒。但這並不妨
礙他對儒家的瞭解和體會,狄培理則堅信中西文化價值,基本上是相同一致的,也就是宋
儒朱熹所說的「理一分殊」。
李弘祺回憶,狄培理曾跟他談起中國「孝」的觀念,西方也是一樣的,「舊約」中「十誡
」的第四誡,便是要人們孝順父母。
李弘祺說,狄培理很能體會錢穆的用心,一生的研究和著作,「的確成功地把錢先生的嘉
許展現出來。」
在李弘祺眼中,狄培理的知識生活甚至還高過錢穆,因為錢穆做學問時仍念念不忘要維護
中國「學統」的獨立特色,狄培理則能以「自由」和「人權」貫穿中西思想,凸顯孔子所
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精神,以及黃宗羲「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法治觀念。
李弘祺知道翻譯上的錯失後,寫文章時都會使用「狄培理」,並多次跟人私下談起這個名
字,卻一直沒有在正式場合來訂正。這次唐獎的機會非常難得,心想一定要說明清楚,才
聯絡狄培理的代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鄭義靜,以及中央大學教授楊自平等人,一同和唐
獎基金會說分明。1050907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9070027-1.aspx
====
想不到《七重山》的作者跟他是同學,好巧。
可惜狄培理先生年紀太大,這次未能來台,否則也許他會在台灣參加主日彌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