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重組堂區──從「必需」轉為「無畏」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8-10-29 14:56:38
坐落在法國南部塔恩區的阿爾比總教區,從中世紀起就被劃分成五百零三個堂區。
但在聖神降臨瞻禮這個週末,總主教若望.勒格雷(Jean Legrez)完成把教區重組為廿
一個新堂區。
這是個令人欽佩的改變。在作出這一決定時,阿爾比的總主教是跟隨了法國九十三個教區
之間的總體意向;這些教區中有三分之二,已對其堂區的邊界與結構作出了重大改變。
有些時候,這些改變已在存在著;譬如勒阿弗爾教區於一九七八年,已把其堂區的數目從
一百七十一個減至廿一個。
顯然地,改變的目的,是為更好地組織起這些堂區,以應對司鐸人數不斷下降,及人口結
構的變化。
勒格雷總主教說:「這不僅反映教會的現況,也反映社會現實。而關鍵是在現實中要保持
穩定。」
很明顯地看出,只有七十位活躍的司鐸,因此,塔恩區的五百零三座聖堂能有規律地舉行
禮儀,已是多年前的事了。
十五年前,這些堂區已被重整為三十六個「堂區部分」。
那麼,現在為何要改變呢?主要原因是要符合教會法的要求。
萊格裡茲總主教說:「教規層面上,並沒有『堂區部分』這樣的事。」
但這樣一種表達方式已在法國各教區廣傳。一個新術語已應運而生,對信徒來說,這也不
總是清晰明瞭的,更不用說對那些與教會有一段距離的人了。
這些表達還包括「堂區小組」、「堂區部分」,甚至「本地團體」。最近,像「傳教標竿
」乃至「感恩祭的發射極點」等術語,已在法國北部的雷恩區開始流行起來。
依撒伯爾.阿巴爾(Elisabeth Abbal)是一份有關堂區的博士論文的作者,她說,「人
們正在尋找不同形式的區域性組織」,而表達的多樣性闡明在面對逆境時,各教區的「想
像力」。
她說:「今天,人們優先選擇『標竿』的模式;即是一個「中心位置」向著它的地區教友
有需要覆蓋到。」
但阿巴爾指出,但這模式也造成其他難題,就是一開始的事實就是最終結果形成了「教會
沙漠」。
她說:「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也有權利傳福音。」
雖然當地教會已展示出巨大的創造力,但這往往是因為他們被迫著要如此做。
儘管如此,這並沒有阻止某些主教們在努力面對挑戰時,表現出極大的勇氣。
在某些地方,十五或廿年前所創立的「新堂區」實際上已顯得太大,它們現在也得改變。
芒德教區,這包括法國中央高地區的洛澤爾省,再不僅僅劃分為五個堂區。
二零一七年年尾,盧昂教區決定該區的某些部分,甚至將不再擁有堂區的地位。
多明我.勒布倫(Dominique Lebrun)總主教宣佈它們為「傳教地」,以減輕司鐸們的負
擔。
同樣,在法國中部科雷茲省的蒂勒教區,其主教方濟各.貝斯蒂翁(Francis Bestion)
於二零一六年決定,把教區劃分為四個「傳教區域」,每個空間都由一司鐸團隊共同管理
幾十間聖堂。
阿巴爾視這些發展為「回到早期教會在我國的區域性」。
她說:「在五、六世紀間,高盧教區的基督宗教就是從這些城市開始的。」
因沒有司鐸能定期到來,教區便開始依靠教友來推動他們當地的團體;然而,這一模式還
有待考驗。
阿巴爾說:「顯然地,我們缺乏司鐸,但我們也將缺少願付出的教友。」
另一方面,勒格雷總主教希望,新堂區的構成能確實喚起阿爾比「教友的蘇醒」。
她說:「他們需要意識到,他們在傳遞信仰中所起的作用。現在許多人來到教堂,仍只是
把自己當作『消費者』。」
這些問題很容易導致悲觀主義,這是為何普瓦捷總教區的帕斯卡爾.溫策爾(Pascal
Wintzer)總主教堅持要把問題放進「合適的背景」下來處理。
他說,「重組在管理、行政與財務上都是有利的」,「但這並非為福傳;福傳不僅僅是區
域網絡的問題」。
【完】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天亞社編譯。
https://tinyurl.com/y9jelje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