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陳到與白毦淺考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2017-09-22 23:17:52
※ [本文轉錄自 SAN 看板 #1PnIbUCs ]
作者: colamonster (可樂怪) 看板: SAN
標題: [心得] 陳到與白毦淺考
時間: Fri Sep 22 23:16:43 2017
之所以會想來寫這篇是因為陳到這人被二創界發掘出來也有一段時間了,
也漸漸的被用在各種創作上,但接下來在網路上的討論裏,
總是會冒出很奇妙的說法....我最早聽到的說法(還是從中文維基,親愛的上帝啊)
是陳到在夷陵率軍斷後,數百槍殺退吳兵;
再來也是我聽過最多次的說法,是陳到在正史的事蹟,
都給羅貫中移花接木到《演義》的趙雲身上去了;
然後最近一篇本版的文章,信誓旦旦的說陳到是劉備的護衛隊長。 TwT
重點是在我滿頭黑人問號的同時,我完全不知道這些說法從哪來的....囧
我是可以理解陳到作為一個跟趙雲(!)扯得上關係、
又跟一個神祕的特殊部隊白毦兵(!!)有關、
而且事蹟一片空白(!!!)的歷史人物,是再適合加筆也不過,
只是若要以此討論「正史上的陳到」,似乎就有點本末倒置的味道。
因此本文也不是甚麼辯偽文章,陳到的事蹟本來就太少,
只是就筆者自己連日來的討論,試圖還原一個可能的陳到跟白毦形象罷了。
1.關於陳到
其實也沒甚麼好考證的,陳到只能見於《季漢輔臣贊》中的這句話:
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以及下面陳壽的附註: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
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能描述陳到一生的東西八成就在這裡了,剩下的20%,
一是〈李嚴傳〉提到第一次北伐時將李嚴移至江州而讓陳到督永安:
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
另一個就是《諸葛亮集》裡提到跟白毦有關的部分,這個我們留到講白毦再談。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的陳到基礎資料就是:
他是汝南人,應該是排行老三(字叔至);
加入劉備陣營的時間應該可以從劉備第一次駐小沛(為豫州刺史)到劉備前往荊州;
(「自豫州隨先主」語焉不詳。如果直翻就是「從豫州追隨先主」,那老實說啥時都行 @@
就算考量到地緣關係,時間帶也可以拉得很長)
家世可能在中等以上;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但汝南陳氏有一個不得了的重量級人物:陳蕃。
陳蕃的家世雖然拚不上四世三公,但是陳蕃本人當過太傅,又在黨錮之禍中位居中心,
真要能扯上關係也是蠻了不得的事....不過跟我前面說的一樣,沒有直接證據)
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通常次於趙雲,但二人都以忠勇為人著稱;
(所以一般介紹常常說他跟趙雲「齊名」其實是有點問題的。
齊名的話通常地位要差不多。但是從陳壽註釋中可看出他基本上就是班在趙雲之下。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趙雲在蜀漢陣營中很邊緣的話,陳到就要比趙雲再邊緣一點。)
(又,當然兩人的性質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近的。不僅官位升遷相當類似,
趙雲從中護軍轉任征南將軍、陳到也從護軍改任征西將軍,且兩人都駐守過永安,
或者是從第一次北伐的安排,諸葛亮-趙雲跟李嚴-陳到的比較,
其實也可以從中窺見一點上下關係。)
性格以評語來說,應該是忠勤能幹那一型的;
(征西忠克,忠好解釋,克者,肩也,任也,能也。
《揚子·法言》曰:勝己之私謂之克。所以代表他負責任又能幹。)
官位從護軍轉任征西將軍,永安都督,可能是他畢生最高職位;
並且從此來看,可能也跟趙雲在差不多的時間逝世。
(如果把〈與兄瑾論白帝兵書〉鎖定在第一次北伐前的話。)
以上大概就是可以從陳到的紀錄中,可以推測出來的基本資料。再說一遍,只是推測。
....不過相對陳到來說,白毦的記載就更少了。 Q_Q
2.關於白毦
白毦的資料僅見於《諸葛亮集》的〈與兄瑾論白帝兵書〉中:
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
以廣益之。
這裡要先釐清一個問題,即我之前在版上論特殊番號部隊時也提過,
一般通稱白毦「兵」是有問題的。當然我是能理解二次創作者看到「西方上兵」,
就一股熱血上湧的感覺啦....但就如同我之前也提過的,
白毦是種代稱,他原本是指犛牛毛的裝飾,通常用於衛士的服裝上,
所以這裡的白毦,其實是代指禁衛軍。也就是說不一定有一支叫「白毦兵」的部隊。
又,陳到手上這支白毦既然是禁衛兵,而且是駐守永安的禁衛兵,
表示他們的主要職責應該是護衛劉氏在永安的行轅,而且很可能是老兵。
理由很簡單,禁衛軍一定跟著皇帝跑,劉禪在成都應該也有一支禁衛隊,
那永安的這支可能就是劉備留下來的老人,專門防衛永安行宮。
不過雖說是老兵,應該也沒多老,畢竟從劉備死到第一次北伐,
也不過三四年的時間,而劉備建置這支禁軍的時間,從兵源來看應該也不會太早,
一戰之力還是能有的,所以諸葛亮也才會說他們是「西方上兵」。
至於兵源我同意田老的看法,應該是從益州少數民族中選取,
而且這支部隊的最初率領者,搞不好就是能夠徵用賨族的程畿:
季然名畿,巴西閬中人也。劉璋時為漢昌長。縣有賨人,種類剛猛,昔高祖以定關中。巴
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衞,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
羲聞,甚懼,將謀自守,遣畿子郁宣旨,索兵自助。....後隨先主征吳,遇大軍敗績,泝
江而還,或告之曰:「後追已至,解船輕去,乃可以免。」畿曰:「吾在軍,未曾為敵走
,況從天子而見危哉!」追人遂及畿船,畿身執戟戰,敵船有覆者。(《季漢輔臣贊》)
總之白毦能考證的地方大概就到這邊。
3.〈與兄瑾論白帝兵書〉的正誤問題
最後我想討論一下這封提到白毦的書信到底是寄給誰的問題。
千年來都認為是諸葛亮寫給諸葛瑾的信。但是田余慶教授提出批駁,
認為是寄給李嚴的信。就我個人認為,因為這封「書信」太過簡短,
因此要提出可一錘定音的證據來證明是寫給誰,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不過就我個人認為,我是較傾向於這封信是寫給諸葛瑾,而非李嚴的。
我其實並不是很清楚田老之所以持此論的論點,所以我只拿我遇見過的正反說法來說:
通常認為不是寫給諸葛瑾的說法,蓋由於諸葛瑾雖然是諸葛亮之兄,
但為敵國之臣,諸葛瑾不應問、諸葛亮也不該答自己國內的軍事部屬給他。
而如果看作寫給李嚴,可以解釋成李嚴故意跟諸葛亮討價還價,試圖要到更多好處。
這當然是一種說得通的解釋。而我認為這封信是寫給諸葛瑾而非李嚴的原因如下:
一、如果純以兩國之間的權謀來看這封信,
諸葛亮跟諸葛瑾的互動也可以解釋成試探跟示威:
即諸葛瑾故意問「你們永安的兵看起來好少好弱啊?這樣沒問題嗎?」,
諸葛亮則回「不不不,咱家阿到率領的白毦強著呢。你嫌少我們在江州還有預備隊喔。」
這是一種故意展示自己實力的手法,意圖在於警告對方不要輕舉妄動;
再說這些情報就算透漏給孫吳孫吳也不能拿來幹嘛,
孫吳又沒有導彈跟轟炸機可以準確投射到白毦的駐紮地點、
也沒有任意門可以跳到永安後面阻擊江州兵。
再說諸葛瑾的防區就在荊州,他不可能對白帝一無所知,
他又是可推測的對蜀漢友善派,甚至夷陵之戰爆發都有直接聯繫劉備的管道,
蜀吳重修盟約後,兩國也時不時會軍事互助連動,
所以諸葛瑾問永安軍事是可以說得通的
說個題外話,諸葛亮跟諸葛瑾這對兄弟,雖說退無私面,
可是諸葛亮寫給諸葛瑾的信超多談到公事的 XDDDD
趙雲燒棧道也拿出來講、打陳倉也拿出來講,
大概是不涉及兩國直接利益的事就不算公事吧?
二、古人文章用詞遣句有一定的規矩,「兄」這個字不會隨便用在無關的人身上,
比如說〈馬良傳〉提到馬良給諸葛亮寫信,稱呼諸葛亮為「尊兄」,
惹出裴松之特地為這一段作註,認為可能馬良跟諸葛亮曾結為義兄弟,
或是兩家互為姻親,才會稱諸葛亮為兄。由此可見兄不會亂用。
諸葛亮跟李嚴關係應該沒有好到可以稱兄道弟。在別的書信裡,
諸葛亮對李嚴的稱呼是「足下」。
三、最後,或許這篇書信整段的語意可以看做李嚴故意跟諸葛亮討價還價,
但如果是寫給李嚴,有一個地方就有致命的矛盾:就是嫌白帝兵不夠精練這件事。
別人都可以嫌,就只有李嚴不能嫌。為什麼?大家不妨回想一下,
從劉備去世到孔明第一次北伐(寫給李嚴的話能鎖定的時間點),
都督鎮守永安的是誰啊?好像就是你李正方吧?
你四五年時間都蹲在那邊,結果你嫌白帝的兵訓練很差。那請問這兵誰練的?
不就你李大人嗎?你何苦自揭瘡疤,中華一番的李嚴,
也沒有一上來就自承「我忘了做醬汁」,甚至嫌這道料理沒醬汁啊!
雖然也許從後來他倒台的運糧門來看,他搞不好就真的這麼笨,
但大概也沒笨到臉直接湊過去給諸葛亮打吧?
所以以上這三點就是我傾向認為這封信是寫給諸葛瑾的可能性較大的原因,
當然我還是得不厭其煩地說,史料就那一句,解釋會有千百種,
我也只是提出比較讓我信服的原因,不敢說一定是這樣,更沒有要橫挑田老(抖),
還請各位看官明鑑。
以上就是我對陳到此人跟白毦的一些心得,請各位大德不吝指教。
作者: terryinchaos (憂國憂民的紳士)   2017-09-23 01:41:00
專業分析推!
作者: melomelomelo (melo)   2017-09-24 15:41:00
專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