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9/03/11
小說家張愛玲去世十四年之後,遺作《小團圓》在台問世。
去年電影《色戒》,今年小說《小團圓》,
張愛玲死後十幾年,還是華人世界的熱門人物。
八十四年九月八日,張愛玲去世,
當時,電視、報紙只知道「張愛玲是張小燕的表姨媽」,
於是,只能拚命圍堵張小燕。張小燕和張愛玲過去根本沒交集,
媒體自然問不出什麼具體內容。
當時,筆著不禁心裡好笑:台灣現成有那麼一個張愛玲幼年手帕交,
與張是中學、大學同學,但媒體就是不知道。
張愛玲這手帕交,不是別人,就是俞國華妻子董梅真。
董梅真祖籍安徽,從小在北平長大,後來到上海讀書。
那時候,上海還有租界,有許多教會學校,有貴族風氣,以英語教學。
董梅真就讀於上海聖瑪利女中(St. Mary)。在那兒,她與張愛玲是同班同學。
不但是同班同學,並且是極為親近的手帕交,
兩人都能唧唧咕咕講流利的上海話。
青少年時期,董、張兩人走得極近,可謂無話不談。
對日抗戰爆發後,董梅真和張愛玲都到了香港,又都進入香港大學讀書。
當時太平洋戰爭尚未爆發,香港是英國殖民地,無懼日本侵略。
董、張兩人中學同校,大學也同校。
對於張愛玲早年,董梅真曾告訴筆者,張是性情中人,
但是,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有著比較特殊的處理方式,
態度比較「孤寒」,比較自我。
港大之後,兩人各自紛飛,二戰後期,董梅真赴美留學,
在波士頓與俞國華結婚。之後,兩人去英國,俞國華入倫敦政經學院深造。
民國三十六年春天,俞國華、董梅真利用寒假,到歐洲大陸去做了趟旅行。
歐洲大陸之遊結束後,董梅真接到老家電報,父親去世,董乃先行趕回中國,
回到上海老家。
董梅真回上海辦父喪,有天在上海街上走著,
突然背後有人拍了她一下。她回頭一看,
發現竟然是多年未曾謀面的張愛玲。
那天,董梅真和張愛玲在上海街上聊了一會兒,
談及兩人自香港大學分手之後,各自際遇,
也談到一些兩人共同朋友的近況。
董梅真對筆者說,那天和張愛玲街頭談話,
分手之際,正是黃昏時分,
她看著張愛玲在金黃色夕陽裡,在街頭愈走愈遠,
那也是她最後一次見到張愛玲。
在此之後,兩人各自紛飛。
董梅真告訴筆者,對於張愛玲後來的際遇,她並不訝異,
因為,她自中學時代就認識張愛玲,兩人是手帕交,
又都是香港大學同學,她知道,張愛玲的個性就是那樣。
張愛玲去世兩三年後,董梅真也去世了。
一個世代正在逐漸凋謝,其中多少精采故事,也隨之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