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0.09.11 10:10 pm
「那個家是一座囚禁的塔,她用一輩子在逃離,卻又戀戀難忘、反覆追憶。」昨天是張愛
玲九十歲冥誕,皇冠推出其自傳小說「雷峰塔」、「易經」中文版。書中描述張愛玲的成
長經歷,為讀者打破她心中的幽暗之塔。
「雷峰塔」從張愛玲四歲寫到十八歲,「易經」則描述她在港大的求學生涯,與增添張愛
玲婚戀經歷的「小團圓」,剛好構成張愛玲的「人生三部曲」。張愛玲在「小團圓」中化
為女主角「九莉」,「雷峰塔」、「易經」中則化身「沈琵琶」。
「一般人總以為父親和胡蘭成是張愛玲一生的痛點,看完『雷峰塔』與『易經』,你才發
現傷害她更深的,其實是母親。」文學評論家張瑞芬指出,「雷峰塔」起筆於一九五七年
,正是張愛玲母親黃素瓊逝世前後;而「易經」用了極大篇幅著墨母女之間,這在張愛玲
作品中更是少見。
張瑞芬表示,「雷峰塔」開頭於母親出國離棄了張愛玲,「易經」則結尾於張在烽火中拚
死回到上海母親的公寓,顯示她對母親的依戀。然而母親待她卻比對陌生人還要緊張防備
、在銀錢上斤斤計較、時時要女兒記得還錢還情、甚至懷疑女兒用身體換得學費……。
這些一點一點扼殺了張愛玲對母親的愛。她在「易經」中嘲諷母親「想要東西兩個世界的
菁華,卻慘然落空,要孝女沒孝女,要堅貞的異國戀人沒有堅貞的異國戀人。」張瑞芬認
為,「金鎖記」中的母女七巧和長安,其實就是張愛玲母女的縮影。
「易經」與「雷峰塔」都和「小團圓」一樣,在張愛玲生前皆未出版。曾被張愛玲要求銷
毀的「小團圓」,去年出版後雖創下百萬冊銷售奇蹟,卻也遭張迷批評為「非法出版」。
張愛玲文學遺產繼承人宋以朗表示,「雷峰塔」、「易經」是張一九五七至六四年以英文
寫成,卻找不到出版社願意出版;但張愛玲在書信中只怨「賣不掉」,卻從沒說「寫得壞
」。而他選擇出版這三部「未刊稿」,是向讀者「提供選擇的機會」—可選擇讀或不讀。
「易經」之後,還會再出版張愛玲的「未刊小說」嗎?宋以朗說「應該沒有,但不敢保證
。」他透露手上還有一部英文遺稿「少帥傳」,描述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卻因
法律問題而不打算出版。此外,他打算將張愛玲手稿捐贈予大學圖書館,條件是必須數位
化所有資料,以供全球讀者查詢。
【2010/09/1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