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張愛玲是因為半生緣,
只覺得她好狠的心啊,使曼楨遭受到那麼可怕的厄運,
陸陸續續看了幾本小說,
總覺得她是一定相當冷漠,和她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後來看到了這篇「愛」:
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
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罷,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
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他見過面,
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
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在說什麼,站了一會兒,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做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
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
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
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
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
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原來這是胡蘭成庶母的故事,
張愛玲寫這篇的時候,和胡蘭成在一起,聽胡蘭成說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因為懂得,所有慈悲。」也是出自於張愛玲,
寫這句話的當時也是和胡蘭成在一起,
張愛玲曾送給胡蘭成的一張照片,
背後寫著一段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
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但花總是要凋謝的,他們最終仍沒廝守到老。
每次讀到這幾句話,我總會想張愛玲當時一定很愛這個男人,
原來張愛玲也會因為愛情面前也卑微,變得很低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