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tills0408 (dand2234)》之銘言:
: 我目前是大學生 最近去掛號安排電腦化測驗想看到底有沒有ADD 目前還在排隊等測驗
: 讀書常常會心思跑掉、尤其要背的覺得難以專注
我也是,單獨念書的話注意力不會超過5秒
如果是上課的話要看科目,通常連續專注時間為1分鐘至5分鐘不等
: 上課模式如果太無聊也會沒辦法專心
: 其實還有一些事云云
: 但是在這邊主要是想問
: 學習成效差是否等於ADD? 又或者說這兩者間的界線是什麼?
不完全等於,要看科目跟難度
: 以下舉例學習時遇到的問題,當然生活中也有更多,這邊就先不提到:
: 讀書時看到難題會想跳過(不想動腦)
我是相反,看到太容易的題目會想跳過,反而難題容易連續專注
: 對於讀書這件事一直拖延(因為讀書這件事需要專心)
: 讀書時一直想別的事情、滑手機(很難專心)
: 上課時可能因為無聊沒辦法一直專心而滑手機
: 特別難準備的東西丟到最後(因為需要專心)
: 以上問題,根據我自己聽到看到的經驗,在我們學校有些同學也會這樣,不過確實,如果
: 對
: 象是頂大的話這種同學的比例少很多,畢竟高中考大學時,已經進行了一次分流,「或許
: 」有ADD的相對多人考不到所謂頂大;無論如何,在普通學校這種同學還不少的前提,我
: 該如何界定自己到底有沒有病?
其實你講的不見得,我國中念考試篩選的資優班,高中念地區第一志願
我不知道你頂大的定義是在哪裡,但我大學是國立中字,應該不算太糟
身邊的高中同學有很高比例有ADD/ADHD或相關傾向,但跟我一樣都沒在成年前察覺
也有念台大的朋友確診ADD
我這邊所謂的高比例是「以我自身認識的同學總數中共有多少位存在相關傾向」
無關正式、嚴謹的科學證實與統計,僅供參考,大約是10~20%左右
而作為比較,臨床研究統計上的ADHD比例為3%~5%
: 又或者我只是那個「重視這個問題而去看病」的人,未必有病?
我今年27歲,一直到今年才意識到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的傾向
因為目前有唸書的需求,需要極高的專注力,所以才求助身心科
也是在跟諮商師評估的期間才恍然原來自己其實從小到大都有ADHD
事後追蹤家族史也獲得印證,家母與家姊都有類似傾向,而家姊的小孩也於去年確診ADHD
過動症孩童該有的典型行為其實我小時候都有,為何沒有發現個人推測兩原因
一是我還算聰明,魏氏智力130;二是當時台灣基礎教育界相關常識不足
因此智商高低、會不會念書等,個人認為完全不是判斷是否有ADD/ADHD的依據
相反的,以個人的經驗,我認為有潛在ADHD傾向或真的有ADHD的孩子中
越聰明的小孩越有發展為成人過動症的危險
原因在於聰明的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其單靠智力無法應付的課業難度會越高
也相當於越晚、年紀越大才會使其注意力缺失表現在課業成績上
而大家應該都知道:成人過動症與兒童青少年不同的點在於其幾乎是無法被治癒的
若兒童青少年階段即發現並治療,其成年後有機率不依靠藥物改善注意力缺失
回到你的問題:如何界定自己有沒有病
以個人觀點來看,不需要把「注意力缺失」視為一種疾病
即使已確診為ADHD的我,在做某些事情時仍能長時間(1小時以上甚至更久)保持高度專注
或許你對於課業的注意力缺乏有較大比例的原因是來自於你對其興趣不高
若相關狀況沒有影響到生活及工作,令你感到困擾的程度,個人認為不需太過在意
但反之若你為此感到困擾,就應尋求專業進行相關評估
而過動症的臨床用藥如bupropion、metylphenidate等都有相對高的機率產生嚴重副作用
其藥物機轉為作用於腦內神經接受器,若未經醫師評估即擅自使用很可能適得其反
甚至造成無可回復的腦損傷
如果僅是程度輕微的注意力缺乏,有機會透過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改善
以上為個人一些心得及淺見,本人目前工作與腦損傷臨床研究相關
對於ADHD也曾瀏覽過相關近代醫學研究文獻
若內文有任何病、藥理上的錯誤希望路過先進可以不吝指正
ADHD的病理機制及臨床上如何確診等相關經驗也歡迎大家與我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