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解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蘊含的詩歌理念

作者: GodTaipei (上帝)   2014-03-14 09:15:56
解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蘊含的詩歌理念
解非
第一首: 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賞析:元好問認為漢樂府民歌與建安詩歌是對《詩經》的風雅傳統「正體」繼承與發揚,
是值得借鑒與學習的,而宋金詩壇上「偽體」盛行,漢魏詩歌傳統得不到弘揚,迫切需要
有「詩中疏鑿手」出世來正本清源,引領詩歌發展的正確方向。這「詩中疏鑿手」就是我
們今天的「詩評家」。且由詩評家來分開涇水、渭水這樣一清一濁的詩歌之流。這組詩:
論詩的動機、目的和標準。
第二首: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賞析:元好問用形象的比喻來推崇曹植和劉楨為建安詩人的「兩雄」, 詩歌風格「嘯虎
生風」,具有骨氣奇高,真骨凌霜之美。這也是肯定了風骨剛健、風神飄逸的建安文學的
風骨論。而西晉詩人劉琨的「雅壯而多風」和「清拔之氣」(《詩品》)可比建安風骨。
這組詩:論詩歌的藝術風格。
第三首:鄴下風流在晉多,壯懷猶見缺壺歌。風雲若恨張華少,溫李新聲奈若何。
賞析:元好問認為建安文風西晉時期的詩人繼承的很多,建安風骨的影響比較大,真的就
是:「壯懷猶見缺壺歌」。但是,詩歌綺靡文風也已經潛滋暗長了,他以張華為例子,指
出張華的詩歌: 「兒女情多,風雲氣少」。(鍾嶸評張華詩語)以至於到了晚唐的溫庭
筠、李商隱更是兒女情長,風格婉約。而這樣的綺靡婉艷,文字妍冶的詩歌是不利於詩歌
的發展的,雖然詩人的名氣高,也不過一時罷了,缺乏豪壯慷慨之氣的詩歌無建安的風骨
,而風骨才是元好問所肯定的詩品,所以 「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問對綺靡文風的強烈
不滿之情緒。這組詩:論詩人的品格。
第四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陶淵明的,元好問崇尚陶淵明詩歌自然天成,無人工雕琢粉飾
的痕跡,清新真淳而無矯揉造作詩風。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
是那麼的自然質樸,剝盡鉛華,獨見真率,具有真淳雋永、萬古常新的詩藝魅力。但是,
在元好問心目中陶淵明雖然能高臥南窗嚮往古代,但是他並不超脫飄逸,他的詩歌還是運
用了自然平淡的文筆反映了晉代的現實。也就是說陶淵明並未超脫於現實之外,還算不上
真正的隱者。這組詩:論詩歌的境界。
第五首:縱橫詩筆見高情,何物能澆塊壘平?老阮不狂誰會得?出門一笑大江橫。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阮籍的,他認為阮籍的詩歌文筆縱橫,有如長江奔流一般的恣
肆,且神韻幽遠。這正是阮籍高尚的情懷和憤慨之氣的自然流溢,真情實感的自然抒發。
世人皆以為阮籍的「狂」與「癡」,豈不知阮籍所處時代正是司馬氏大肆屠殺異己的恐怖
的政治時代,阮籍本有濟世之志,曠世之才卻不得不以一個「酒癡」來逃避迫害,故而也
做出了不少驚世駭俗的事情。元好問可謂阮籍的隔代知己,他深知阮籍是「不狂」的,認
識到阮籍心中的「塊壘」是「高情」的隱約曲折,興寄深遠的詩品詩風之所在。這組詩:
論詩歌的詩品詩風。
第六首: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西晉太康詩人潘岳的,他毫不留情地嘲諷潘岳做人做詩的二重
性格,鄙視他的詩歌擅長於描繪自己淡於利祿,忘懷功名,情志高潔,可他的實際為人卻
是躁求榮利,趨炎附勢,鑽營利祿,諂媚權貴的無恥小人。因此,元好問認為揚雄的學說
「心畫心聲」來識人是不可靠的,也會失真的,即:言不真誠,言行不一。所謂的「言為
心聲」、「文如其人」是不能絕對化的,有時也會出現假象。其實,古今詩歌史上詩與人
不統一的現象絕不是一個潘岳,元好問的針砭是深刻而發人警醒的。這組詩:論詩人的「
言為心聲」與「文如其人」不能絕對化。
第七首:慷慨悲歌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洲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賞析:在這首詩中元好問認為是中原的慷慨豪邁的氣魄傳給了陰山下少數民族,才形成了
《敕勒歌》豪放剛健、粗獷雄渾這樣的格調的藝術作品,強調了中原文化對北方少數民族
地區文化的影響,同時他也肯定、推崇這首民歌慷慨壯闊深厚的氣勢,不假雕飾而渾然天
成的本真。但我認為元好問也存有中原文化好大喜功的劣根性,自我感覺過分良好,目光
也過於狹窄與閉塞,而世界是博大的,比如《荷馬史詩》等作品沒有什麼「中原文化」的
陶冶也照樣氤氳慷慨豪邁的氣魄。這組詩:論文化的相互影響和滲透。
第八首: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賞析:這首詩元好問評論了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和陳子昂。沈佺期和宋之問通過總結
六朝以來聲律的創作經驗後確立了律詩的形式,對唐代近體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
陳子昂可謂是開創唐詩一代新風的詩人,他的「興寄」與「風骨」的理論成為後人反對形
式主義柔靡詩風的重要理論武器。初唐詩歌是南朝宮體詩的延續,文風綺靡纖弱,沈佺期
、宋之問在詩歌創作上也仍然沒有擺脫齊梁的詩風,從陳子昂始才迎來了以「風骨」、「
氣象」著稱的盛唐詩歌創作高潮。元好問認為陳子昂的歷史功績完全可以與范蠡的平吳事
業相提並論,應為陳子昂鑄像來表彰他的功績。這組詩:論唐詩的歷史性轉折,及其意義

第九首:斗靡誇多費覽觀,陸文猶恨冗於潘。心聲只要傳心了,布谷瀾翻可是難。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陸機的,陸機和潘岳是西晉文壇齊名的代表人物。元好問認為
:「陸文猶恨冗於潘」,詩歌綺靡、篇幅冗長不可取,讀者讀之也是浪費時間與情感,詩
歌要注重真情實感,傳聲達意即可,反對形式主義的華而不實。
第十首:排比鋪張特一途,藩籬如此亦區區。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碔砆。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針對元稹評論杜甫言論的再評論。元稹在杜甫的墓誌銘中推重他晚
年的長篇排律詩,說杜甫「鋪陳始終,排比聲律」之高深連李白也望塵莫及。杜甫的長篇
排律的確精細,在詩歌語言藝術上也確實做到了他的:「語不驚人誓不休」。但是杜甫長
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為投贈之作,也非他詩歌的精粹部分,而且格律嚴謹,對仗工
穩也產生過於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元稹側重於杜甫詩歌煉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忽略
了杜甫詩歌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即豐富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憂國憂民的進步思想和深刻的
現實主義精神,也忽略了杜詩多樣化的風格和藝術上全面的成就。因此,元好問對元稹的
批評對於詩歌的繼承與發展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這組詩:論詩歌的形式與內容的關係。
第十一首:眼處心聲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賞析:這首詩中元好問清晰地劃出了一條真、假詩人的分界線。他舉例說明只有象杜甫那
樣「親到長安」,對客觀現實的細微洞察才能激發內心詩意的感受,寫出一些出神入畫,
蒼涼雋永的詩句。指出詩歌的創作源泉是客觀現實,真情必然來自詩人的切實生活感受,
作品是客觀現實在詩人頭腦中的映現後的結晶。他深刻地批評了西昆體、江西詩派一味「
暗中摸索」的臨摹前人,這是詩歌「總非真」的不良現象。這組詩:論真、假詩人及現實
主義文風。
第十二首: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年華。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李商隱的,元好問引用《錦瑟》中的詩句意在說明李商隱的詩
歌詞義隱晦,多種箋解。而古往今來歷屆的詩人,詩評家都很難以掌握李商隱詩歌潛在的
意象。在這首詩中元好問表達了對李商隱詩歌含情切切,深幽邈遠的嚮往,也對難以索解
表示遺憾,甚至諷刺性的批評。可以說李商隱是朦朧詩的始祖,他的詩歌朦朧而多義,善
於把心靈世界的感悟,用比興、象徵、用典、暗示等方式化為撲朔迷離的詩歌意象。而這
「意象」只有天知道。這組詩:論詩歌的意象。
第十三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盧仝的,中唐時韓愈詩歌深險怪僻,形象奇特。他善於捕捉變
態的景物來構思怪幻詭譎,匪夷所思的形象,創造出雄奇險怪的意象,開了韓孟詩派追求
險怪的一代詩風。雖說韓愈在反對傳統銳意創新方面做出了貢獻,但也使詩歌流入一種險
怪艱奧,拼湊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義。而盧仝受韓愈的影響,詩歌過於好奇逞怪。元
好問認為這種創作是「鬼畫符」,是不可取的詩歌風格。這組詩:論「鬼畫符」的詩歌風
格。像
第十四首:出處殊塗聽所安,山林何得賤衣冠。華歆一擲金隨重,大是渠儂被眼謾。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台閣仕宦詩的。元好問借三國時華歆擲金的典故對台閣仕宦詩
現象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台閣仕宦都是些腦滿腸肥、賣弄學理的欺世盜名之徒,這種虛情
假意、道貌岸然、孤芳自賞、琢句雕章的詩風,對於詩歌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這組詩:
論詩歌的詩品詩風。
第十五首: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世間東抹西塗手,枉著書生待魯連。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李白的,李白的詩歌是:「筆底銀河落九天」,這種想像豐富
,氣勢恢宏,情感奔放,語言流暢,一氣呵成的詩歌也正是元好問崇尚的雄渾恣肆,風神
飄逸的詩歌風格,並以 「總為從前作詩苦」而「憔悴」苦吟的杜甫來反襯李白的文才卓
異,讚揚李白是和魯仲連一樣雲遊四海,關注現實,排憂解難,很有政治才能。
第十六首 :切切秋蟲萬古情,燈前山鬼淚縱橫。鑒湖春好無人賦,岸夾桃花錦浪生。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中晚唐窮愁苦吟一派詩人的,「秋蟲」、「山鬼」的意像在李
賀、孟郊的詩歌中比比皆是,以悲情構造悲愁哀苦的境界。孟郊、李賀都窮愁不遇,作詩
好苦吟,形成了幽冷淒婉的詩歌風格。元好問認為窮愁本身無可厚非,但應該「厄窮而不
憫,遺佚而不怨」(《楊叔能小亨集引》)。而孟郊、李賀顯然沒這樣泰然的風度與氣度
,他們詩歌中寒乞之聲不絕於耳。他們的這種幽僻淒冷的詩歌境界與元好問崇尚「鑒湖春
好無人賦,夾岸桃花錦浪生」 明朗豁達、清新鮮活的詩歌境界之旨相違背,故而,元好
問毫不留情地譏評之。這組詩:論詩歌的境界。
第十七首:切響浮聲發巧深,研摩雖苦果何心?浪翁水樂無宮征,自是雲山韶頀音。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論音律在詩歌中的運用的,他舉例說明沒有人配製音韻曲調的自
然之聲如天籟之音,詩歌也要崇尚自然天成的音樂美、節奏感。古詩格律所規定的過於細
密,過於雕琢,拘忌於聲韻等形式主義,很大程度束縛了詩歌的創作,元好問不滿那些聲
律音韻過於雕琢的作品。這組詩:論詩歌的音律的運用。
第十八首: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孟郊的,他的心目中孟郊就是一個「詩囚」,孟郊、賈島作詩
都屬於苦吟,講求煉字鑄句,把詩歌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像詩歌的囚徒。雖說孟郊
,韓愈同為中唐時期韓孟詩派的代表,韓愈詩歌雖說意象怪奇,詞句晦澀,但卻磅礡雄大
,豪放激越。亦如司空圖評他的:「驅架氣勢,若掀雷挾電,奮騰於天地之間。」而孟郊
以窮愁為詩,一生沉落下僚,貧寒淒苦,詩歌中勾勒窮愁很是深刻而獨到,形成雕琢和險
怪的風格,充滿幽僻、清冷、苦澀意象而稱為「郊寒」。元好問認為孟郊和韓愈從根本上
不能相提並論,楊韓貶郊。這組詩:論詩歌的境界。
第十九首: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較幾多?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晚唐詩人陸龜蒙的,陸龜蒙身處晚唐後期,走的是歸隱之路,
他的詩歌多是僻世心態和淡泊情思的描寫。元好問借用他的:「恐隨春草鬥輸贏」來批評
這樣的文人隱士,在大唐帝國岌岌可危之時只顧明哲保身,不做憂國之辭。雖說元好問批
評的言之有理,但也有失偏頗,其實,陸龜蒙並非真正忘懷世事,陸龜蒙也寫過諷刺現實
的作品:《築城池》、《記稻鼠》等。這組詩:論現實主義精神。
第二十首:謝客風容映古今,發源誰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柳宗元、謝靈運的,謝靈運是第一個寫山水的詩人,他政治失
意,縱情山水,詩歌自然清新,風神高雅,是一個能夠照映古今,後世的詩人。柳宗元的
詩歌淡泊簡古,如清廟之瑟餘音宛囀,深諳謝靈運之遺風,並很好的繼承與發展,很好地
很難得。這組詩:論詩歌的繼承性。
第二十一首: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無復見前賢。縱橫正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詩歌酬唱中的和韻風氣。詩歌歷來有相互酬答唱和的傳統,初
期和詩只要和意即可,體式、韻腳不受限制,但後期和詩必須用所和之詩的韻,稱為和韻
。這種方法源於元白,皮日修、陸龜蒙,到了蘇軾、黃庭堅已經發展成了詩歌的一種體式
。而這種詩歌受原詩韻腳的拘束和詞義的限制,迫使作者不能自由地抒發自己的心跡,反
要俯仰隨人,成了亦步亦趨的可憐蟲。因此,元好問對這種詩風給予了辛辣的諷刺,認為
詩人應該像庾信那樣「縱橫自有凌雲筆」,大膽自由抒發自己地真性情。這組詩:論詩歌
的風格。
第二十二首 奇外無奇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蘇軾、黃庭堅詩歌缺點的,蘇軾詩歌氣勢宏闊、意境恣逸、風
骨矯健,但也存在賣弄才學、崇尚奇險、堆砌生典、怪異晦澀、詞句雕琢。黃庭堅詩風生
新瘦硬峭拔,善於出奇制勝,為求新奇,常愛造拗句,押險韻,做硬語。他們在技巧上力
求出新,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也造成了求奇追險的不良詩風。因此,元好問說他們在詩歌
上的成就:「只知詩到蘇黃盡」了,而「一波才動萬波隨」的後學者因沒有蘇黃的才力,
未得其長,先得其短。這組詩:體現元好問崇尚自然、雅正,反對險怪、雕琢的詩歌思想

第二十三首 曲學虛荒小說欺,俳諧怒罵豈詩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卻雅言都不知。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論語言風格的,我國自古就有「詩莊」的傳統,語言莊重優雅的品
位。俳諧怒罵的不應登大雅之堂的。元好問尊奉儒家的「溫柔敦厚」、「發乎情,止乎禮
儀」的詩教,認為詩歌語言雅正的標準。因此,他不贊同蘇軾的「俳諧怒罵」的語言風格
及觀點。這在嚴羽的《滄浪詩話》中也評說宋詩「其末流甚者,叫囂怒張,殊乖忠厚之風
,殆以罵詈為詩」。其實,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
罵,慎勿襲其軌也」,對蘇軾的嬉笑怒罵皆文章也提出了批評。
那麼,這「俳諧怒罵 」的文章到底可取否?我認為散文,小說可,詩歌不可。這組詩:
論詩歌的語言風格。
第二十四首 「有情芍葯含晚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賞析:  這首詩是元好評價秦觀的,秦觀的詩詞風格柔弱纖麗,修辭精巧雅致,被元好
問稱作:「女郎詩」,而流露出嘲笑譏諷之意。元好問喜歡韓愈那樣的雄渾剛健的風骨之
美。但是,元好問的審美觀點也有失偏頗,過於絕對化。詩歌本身就具有多元的審美風格
,剛健雄渾,婉約秀麗各有所長,都應該是後人學習借鑒的。這組詩:論詩歌的風格。
第二十五首 亂後玄都失故基,看花詩在只堪悲。劉郎也是人間客,枉向春風怨兔葵。
賞析: 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劉禹錫的,劉禹錫曾在《戲贈看花諸君子》和《再游玄都觀
》二首詩歌中,憤滿刻薄地諷刺當時的朝廷新貴都是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語言犀
利,尖酸刻薄,怨氣沖天。元好問認為詩歌應溫柔敦厚,不要直露刻薄的怨刺。且怨刺失
當。這組詩:論詩歌的品位。
第二十六首 金入洪爐不厭頻,精真那計受纖塵。蘇門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詩百態新?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價蘇軾及其後學的,蘇軾博學才高,在許多方面都達到極高的造
詣。他的詩歌意象新奇,妙喻連生,用典精當,不落俗套。元好問給予蘇軾很高的評價,
稱讚他的詩歌是經得起錘煉的真金。但是,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沒
有繼承蘇軾的思想和藝術。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秦觀其詩如詞一樣婉約。張、晁
成就不大。至於其他後學者更是沒有學到蘇軾的思想,又沒有蘇軾的才力,往往在文字、
典故、辭藻方面追求新奇,怪樣百出,一事無成。這組詩:論詩歌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十七首 百年才覺古風回,元祐諸人次第來。諱學金陵猶有說,竟將何罪廢歐梅?
賞析:這首詩元好問談的是宋詩的發展,又批評了蘇黃後學者。宋朝詩壇約100年時間裡
秉承的是晚唐餘風,詩歌內容空洞,文風華靡。西昆體詩歌缺乏李商隱的真摯情感,只注
重音節鏗鏘,辭采華麗,又喜用典故的表象,這種華而不實的詩風一直到歐陽修、梅堯臣
、蘇舜欽等人,又繼韓柳提倡古文運動才扭轉。而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詩歌有成就也
有流弊,王安石是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但變法失敗後,他的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門
人亦諱言是其門人,可蘇軾與黃庭堅的後學們不注重思想內容,一味求奇求變,連歐陽修
、梅堯臣的注重現實、平易自然的詩風都廢而不學,可悲可歎阿。
這組詩:論宋代詩歌脈絡。
第二十八首 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裡人。
賞析:這首詩是元好問評論江西詩派,元好問認為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雖然標榜學杜
甫,但沒學到杜詩的真髓,只不多過在文字、典故、音韻等形式上模擬因襲,他們的詩歌
無杜詩的古樸風雅,也失去了李商隱的精美純厚的風格。這組詩:論詩歌風格的繼承。
第二十九首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

賞析:  這首詩是元好問批評陳師道的,陳師道的作詩是「閉門覓句」,著意於錘煉字
句,在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名句,
意象清新,春意盎然,渾然天成。元好問崇尚自然天成的詩歌,反對雕琢粉飾,借謝靈運
的名句諷刺陳師道閉門覓句,浪費精力,寫的詩歌劣質
第三十首 撼樹蜉蝣自覺狂,書生技癢愛論量。老來留得詩千首,卻被何人校短長?
賞析:  這首詩是《論詩三十首》的結束語。元好問說自己像蚍蜉撼樹一樣不自量力。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按時間順序評論了自漢魏到宋代的許多著名的詩人和詩歌流派
,切中要害,觀點鮮明,對後世詩歌的學習與鑒賞很有啟迪性的學術價值。
收藏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