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為詞」 「天地奇觀」——蘇軾詞創作摭談
肖旭
蘇軾文學創作的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義情調在詞中體現得更為突出。
革新解放精神主要指在題材、構思、手法、形式、語言、風格等方面對舊的傳統有所突破
,具有極大的創造性。
浪漫主義情調,則是指作品中想像豐富,感情奔放,氣勢磅礡,色彩瑰麗的藝術特色,指
他把平淡而普通的事物寫的新穎可喜,使之具有濃厚的趣味、美感,這樣的創造能力。
前人說蘇軾「以文為詩」,又「以詩為詞」。蘇軾正要打破詞和詩的界限。
詞從興起以後,在民間創作和中唐文人創作中,題材都比較廣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
局限於男歡女愛、離情別緒的內容,用來「侑觴佐舞」,就是在喝酒、跳舞的時候唱的。
又因為它的格調「香而弱」,充滿脂粉氣,作風輕軟柔媚,所以詞又被視為「艷科」。從
南唐的馮延巳、李煜到北宋前期的晏殊、歐陽修,已開始抒發個人感慨,柳永在表現自己
的懷才不遇的同時,還描繪了都會風光、市井生活。不過,詞總的仍然「以清切婉麗為宗
」。雖說范仲淹、王安石寫了一些悲涼慷慨之作,但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歐陽修領導了詩
文革新,卻還沒有革新到詞的領域。這是跟當時對詞和詩的傳統看法有關的。相當多的人
堅持認為詩詞有別,直到李清照還說「詞別是一家」。這種觀點,除了過分強調詞的音樂
性能之外,還繼續把詞當作「小道」,只供「娛賓遣興」、「析醒解慍」。詞在這樣的限
制下,自然不能像詩那樣講求「風人之旨」,注重「諷諭」,反映與國計民生有關的重大
問題。這樣的限制,對於蘇軾卻是不存在的。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曾說:「近頗作小詞,雖
無柳七風味,亦自是一家,」柳七就是柳永。蘇軾要在柳永之外獨樹一幟。他不滿意秦觀
詞的「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以為是「學柳七作詞」,同時又稱讚柳永
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以為「不減唐人高處」,把柳永《八聲甘州》
的這幾句詞與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等詞相比。可見他反對的是「閨門媒褻主語」和
軟媚的詞風。他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提高了詞的地位,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
境,開創了豪放詞派。南宋時的胡寅在《酒邊詞序》中說蘇軾的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
,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埃之外。於是《
花間》為皂來,而耆卿為輿台矣,」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蘇軾的詞洗掉了脂粉的氣習,擺脫
了柔媚的格調,讀後使人彷彿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胸襟博大,思想開闊。花間派的詞人
和柳永之流就都成了屈從於蘇軾的奴僕了。這段話對蘇軾的特點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作
了十分準確的概括。南宋末年的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
奇觀。」的確,凡詩文所寫的內容,蘇軾也把它們寫到詞裡去,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
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使詞成了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詞在蘇軾手裡用來抒情、寫景,
也用來敘事、說理。蘇軾給詞帶來了「天地奇觀」。現在我們來看看蘇軾詞中有些什麼樣
的不同以往的「天地奇觀」。
在中國詩史上,從西晉潘岳以來,只有悼亡詩,蘇軾破天荒寫了悼亡詞。這種描寫自己對
妻子的感情的作品,自然要比那些以第三者身份描寫男女悲歡的作品更為真摯動人。題為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江城子》詞,是蘇軾知密州時在熙寧八年(1075)為悼念妻
子王弗而作。雖然「生死」已相別「十年」,「孤墳」又相隔「千里」,但蘇軾還是那樣
哀思深切,結想成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詞的結尾設想亡妻在地下為懷念自己
而不勝病苦,「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加強表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懷念,顯
得更為意切情深。
就在寫這首悼亡詞的同一年冬天,蘇軾參加了一次打獵後,寫下另一首《江城子》詞。跟
在《癸常山回小獵》詩中表現「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的願望一樣,蘇軾在
這首詞中抒發了自己慷慨報國的愛國主義激情。詞的上片描寫打獵的盛況,「老夫卿發少
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黃指黃犬;蒼,指蒼鷹。鷹犬是打獵時必須攜帶的。蘇軾談他
四十歲了,算老了但也還有少年狂氣,興致勃勃地牽著黃犬,舉著蒼鷹去打獵。「錦帽貂
裘,千騎卷平岡。」戴著錦蒙帽,穿著貂皮裘,率領著許多人馬,在平緩的山岡上,奔馳
前進。「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孫郎,這裡指三國時的孫權、他曾經騎馬
射虎。這幾句是說傳報全城都出動了,大家都來看密州知州蘇軾打獵。這上片實際是寫出
獵,出獵而具有這麼豪邁的精神,那麼打獵的追奔馳逐的英勇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詞人省
去打獵不寫,立即轉入抒情,在下片表現殺敵的理想。「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
妨。」意思是上了點年紀,頭髮有些白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喝了酒後,豪情更足,膽
氣更狀。「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漢文帝派遣馮唐去赦免了雲中太守魏尚,蘇軾借用
這個故事,表示希望朝廷重用自己,為國出守邊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宿名,舊說以為它主侵略,這裡借指外族敵人。蘇軾說自己將能夠攜武帶器
,到西北邊疆去消滅入侵者。從詞中,我們看到了詞人懷著「酒酣胸膽尚開張」的豪情和
「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壯志的自我形象。這是蘇軾第一首豪放風格顯著的詞,把傳統的兒
女情換作嶄新的英雄氣,為以辛棄疾作代表的南宋愛國詞開了先路。
當然,蘇軾詞的豪放,並不僅僅表現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義精神這一方面。有時議論縱
橫,筆力矯健,也表現出豪放作風。蘇軾赴任密州時,寫了一首《沁園春》詞寄給他的弟
弟蘇轍。詞的下片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
君堯舜,此事何難!用捨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這是回憶他們初到汴京時
的情況,少年銳氣,自負才學,真有不可一世之概,而回憶中又隱含著仕途坎坷的憤懣,
似乎在相互傾吐滿腹的塊壘不平。這樣的詞讀來迴腸蕩氣,自然不同於傳統的婉約格調。
蘇軾有不少抒發對親人朋友的懷念的詞,大致都是這種作風。如寄孫巨源的《永遇樂》詞
的「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寄朱壽昌的《滿江紅》詞的「江漢西來,高樓
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寄參寥子的《八聲甘州》詞的「有情風
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等等。這類作品中最為著
名的,是蘇軾在密州一次中秋之夜寫的懷念蘇轍的《水調歌頭》詞。這時,蘇軾因為與王
安石政見不合,離開朝廷,與蘇轍分手,來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經整整五年了。政治
失意,親人遠別,使蘇軾內心十分苦悶,於是借問天、問月來排遣這苦悶。
詞一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突然發問,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異常開闊的境界
。「幾時有」,意思是「從什麼時候就有」,不是「到什麼時候才有」。歷來浪漫主義詩
人,想像十分豐富,往往以探索的態度去向人生、自然、宇宙尋找疑問的答案,表現對於
真理、理想的追求。最早屈原在《天問》中就有「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問天上
的日月星辰是怎麼樣安排佈置的。其後,李白在《把酒問月》詩中說:「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把人生的苦悶向宇宙去傾訴。蘇軾這開頭二句,就是直接由李白詩
脫胎變化而來,從月亮引出許多浪漫主義的遐想,由人間尋求到天上,由當前追溯到以往
又轉向於未來。蘇軾與李白有共通之處。唐人稱李白是「謫仙」,宋人稱蘇軾是「坡仙」
。仙人是飄逸的,豪縱的,脫離了世俗的羈絆,自由放任,無拘無束。這不主要表現在行
為上,而主要表現在思想上。他們創作時,想像就很豐富、奇特,如天馬行空,所以蘇軾
才有「明月幾時有」的發問。下面再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兩句緊接頭
兩句,仍然是「把酒問青天」的「問」的內容。由於平仄格律的關係,「把酒問青天」一
句插在中間,而同時表現了欲罷不能,尋根究底,一問再問的神態。「天上宮闕」,照應
「明月」,因為看到月亮,會想起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月亮裡面有廣寒宮殿。唐·段成
式《西陽雜俎·前集》卷二記載,唐代的道教天師翟乾祐曾經帶著弟子數十人在江邊欣賞
月亮;有人問:月亮裡面究竟有些什麼東西?翟天師笑著說:可隨著我指的方向看去。他
的弟子中有兩個人看見圓圓的月亮大得遮了半個天空,裡面儘是「瓊樓金闕」,用玉石和
金子做的宮殿。—會兒,就什麼也看不見了。「瓊樓金闕」,在引述同樣故事的《大業拾
遺記》裡作「瓊樓玉宇」,意思差不多,蘇軾在下文就用了「瓊樓玉宇」四字。還有《天
寶遺事》記載唐明皇游月宮,見匾額上題名是「廣寒四清虛之府」。這些都是說的天上月
亮裡有廣寒宮,蘇軾詞的「今夕是何年」一句,照應開頭的「明月幾時有」。這是從唐傳
奇的描寫變化來的。《周秦行紀》一篇傳奇,托名牛僧孺所作,牛僧孺自敘考試落第,回
到洛陽附近,夜晚明月當空,他迷失道路,忽然聞到香氣,隨著香氣到了—所大院子,遇
見了王昭君、楊貴妃等前代婦女。她們請他參加宴會,大家非常高興,每人賦詞一首。牛
僧孺的詩是:「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天。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這是從已經死去歸天的前代婦女說到人間使人感傷的事,不知現在是哪個朝代。蘇軾反
用其意,是自己在人間推想天上如今不知是什麼年月。「明月幾時有」,明月何時存在、
何時出現的,這是就空間發問,「今夕是何年」,現在到了什麼年月,這是就時間發問。
這些發問,都表現了詞人豪放的感情,自由的想像,開闊的胸襟,可以見出詞人的浪漫氣
質。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筆下的月亮就表現厚重的感情,沉鬱的風格。他說:「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何時倚虛恍,雙照淚痕干。」又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李白和蘇軾不是這樣,他們善於馳騁想像。李白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說:「暮雲收盡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確乎豪放開闊。所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就想回去看看
,把自己當作從天上來到人間的仙人。仙人可以騰雲駕霧,所謂「御風」,因而下面說:
「我欲乘風歸去」,想回到天上去看看,去了沒有呢?沒有。因為不可能去。這就產生了
猶豫,不想去了。為什麼呢?是嫌天上太冷清、太寂寞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以瓊、玉形容宮闕,見出月光的明潔、清澈。冰清玉潔,本來就給人以涼意,使人覺
得冷清。因為越高,越靠近月亮,就越能看到月光皎潔,同時越高,越空曠,就越顯得幽
靜、清冷。這就叫人受不了,「高處不勝寒。」李白在那首《把酒問月》詩中就說:「白
兔捧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傳說月宮中有玉兔,拿著木杵搗藥,一年四季就這麼
搗著,嫦娥除了玉兔以外,就沒有人與她做伴了,她很孤獨。後來李商隱在他的《嫦娥》
詩中也說「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傳說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從西王
母那裡得到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不死之藥,就不由自主地飛上了月宮,從此永遠在空
蕩蕩的天上過著冷清清的生活。所以李商隱說嫦娥對偷吃「靈藥」應該感到後悔。嫦娥尚
且如此,那麼,從花花世界裡上天的人,豈不更要感到冷清、寂寞嗎?詞人以為不必看那
嫦娥仙女於萬里長空舒袖起舞,自己現在就可以對著月光,對著自己的影子跳起舞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也是從李白《月下獨酌》詩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脫胎變化而來。「對影成三人」,也就不孤獨了。這裡,蘇軾的「起舞弄清影」的「弄
」字,更能寫出戲樂的情態。這地上的戲樂,豈不勝過了天上的淒涼? 「何似在人間」
的「何似」,如果解釋為「哪裡像」:這句的意思就成為哪裡像在人間呢,與天上沒有區
別了。這種解釋不一定對。詞人並不是嚮往那天上,但去不了,只好自我安慰,以為在人
間這麼「起舞弄清影」,就如同在天上一樣了。前面既然說「高處不勝寒」,那就表明詞
人不願意去天上而要留在人間,所以這裡的「何似」就是「何如」,「何如」就是「不如
」。文言文有這樣的句式:「與其……,何如……」。這「何如」就是「不如」的意思。
「何似在人間」,應該解釋為「不如在人間」。
詞的下片,就轉入寫人間,但仍然扣著月亮來寫。「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亮轉
過朱紅樓閣,向西墜落,低下去與樓閣的雕花窗戶相平,月光就由窗戶射入樓閣之中,照
著滿懷心事,徹夜不眠的孤獨的人,一個「轉」字,一個「低」字,寫出了夜逐漸深了,
月亮逐漸西沉了的情境。這時,月光照著樓閣裡「無眠」的人,夜已深了,這人還沒有入
睡,為什麼呢?原來這人滿懷心事——傷離惜別。看見了月亮,更加觸動離情別緒,於是
長時間地目不交睫,輾轉反側。這「無眠」的人不是詞人自己,也不只是朱紅樓閣裡的婦
女,是泛指那些與親人離別而見月哀愁的人。這裡,妙在詞人用虛寫的方式,而包羅得更
深、更廣。同是見月,可以有「起舞弄清影」的戲樂,也可以有「無眠」的哀愁。前者就
是詞的小序說的「歡飲達旦」,後者就是詞的小序說的「兼懷子由」。月亮照著「無眠」
的人,月圓而人不圓,於是詞人繼續對月發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是變
化運用了石曼卿的詩句「月如無恨月長圓」。後來辛棄疾也說:「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不應有恨」這兩句是詞人推究物理、人情,尋求解答。下面,詞人自作解答,包含著
自我安慰,但符合一定的客觀實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事
物總沒有十全十美的,憂患與生俱來。這種解答,等於是感歎,從來就是如此的,難以解
決的,總有缺陷和遺憾的,好像無可奈何。聲調顯得低沉,筆勢顯得壓抑。然而詞的最後
兩句卻陡然提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長久,是康健、幸福的意思。嬋娟,
指姣媚的月亮。這兩句是說各自爭取美好的生活,雖分處兩地,仍可以共享這圓滿明亮的
月光。全詞以月起頭,以月收結。謝莊《月賦》說:「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
,」孟郊有詩說:「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怨別》)許渾有詩說:「唯應洞庭
月,萬里社嬋娟。」(《懷江南同志》)「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秋霽寄遠》)李
白《把酒問月》詩的結句也說:「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所有這些說法,意思都狹小,不如蘇軾這兩句詞那麼宏大。其中,對
「人間」的留戀、熱愛,對生活的失意與苦悶的自我排解,對親人的深切懷念、良好祝願
,矛盾地統一在一起。所以詞中透露出淒涼的況味,而其調則如月的像所顯示的那麼光色
皎潔、形態姣媚,總的仍然是樂觀、開朗的。通觀整首《水調歌頭》詞,上片由「把酒問
青天」開始,幻想「乘風歸去」,但又感到天上清冷,不如在「人間」,反映詞人希求遠
離現實而終究捨不得他所熱愛的社會人生,下片從「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變化聯繫「人
有悲歡離合」的世事遷移,抒發對蘇轍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感慨,但又以樂觀通達的態度表
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對蘇轍的祝願,也是對自己的慰勉。全詞運用浪漫
主義手法展示月夜的幽景奇情,人間天上,虛實並寫,以自然境界的深遠澄淨映襯詞人胸
次的疏曠開朗。它洗盡鉛華,脫去柔靡,飄逸空靈,獨標一格。所以南宋胡仔在《苕溪漁
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水調歌頭》這首「中秋詞」所表觀的是「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埃之外」的豪放。作為蘇
軾豪放詞的代表作,還有題為「赤壁懷古」的《念奴嬌》詞。這首《念奴嬌》詞與《水調
歌頭》詞一樣,向來膾炙人口,不過,它的豪放表現為激情的奔縱、氣勢的雄邁和境界的
宏偉壯闊,如胡寅所說「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
這首詞與《前赤壁賦》寫於同一時期、同一地點,而各有特色。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顯
得昂揚奔放。開頭「大江東去」一句,音節高亢,景象開闊,就給人以氣勢磅礡的感覺,
與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謂異曲同工。這裡,詞人先寫放
眼所見,滾滾長江,奔流直下。無須另外加什麼別的形容詞、修飾語,江就是「大江」,
去就是「東去」一個「大」字,一個「東」字,就足夠了。「大」,可以使人聯想到長江
的源遠,「東」,可以使人聯想到長江的流長。「大江東去」下面接著「浪淘盡,千古風
流人物」,把空間的感受與時間的聯想交織在一起。「大江東去」,可以說了望得廣闊,
「千古風流人物」,可以說思考得深遠,中間以「浪淘盡」三字連接起來,而言外之意則
是說人物、時代已隨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業與精神氣概,時代的風采,卻萬古留傳,是
大浪所不能「淘盡」的。如果都「淘盡」了,那還有什麼下文呢?從字面上看,這兩句與
《論語》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相近,並不算新鮮。然而蘇軾
這樣的句子所包含的豐富的歷史內容與深沉的政治感慨,以及詞人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
卻是《論語》上孔子說的話所沒有的。「風流人物」,一般註解為「才能出眾、品格超群
的人」,或者註解為「傑出的英雄人物」。那麼,蘇軾為何不說「浪淘盡千古超群人物」
,或者說「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呢?「超群」「英雄」與「風流」都屬於平聲,符合詞
調的音律要求。蘇軾之所以不用,是因為「超群人物」權權限於異乎尋常,而「英雄人物
」也只是使人想到馳騁疆場,叱吒風雲,甚至再加上一點悲歌慷慨罷了。「風流人物」呢
?那就不光是才能出眾、品格超群,而是在英雄氣概之外,還有儒士風度、兒女心腸、英
雄氣概,是豪邁的儒士風度,是瀟灑的,兒女心是溫情的,三位一體,才叫做「風流人物
」。下面所寫的「周郎」,就是這樣三位一體的「風流人物」。其實,蘇軾也自認為自己
是這樣的人物。元好問曾說蘇軾在這首詞中「戲以周郎自況」,「自況」就是「自比」。
簡單說「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傑出的英雄」,就顯得浮泛,也不瞭解蘇軾之所以為
蘇軾。詞的開頭這兩句,從大處寫起,下面則由大入小,由一般到具體。「故壘西邊,人
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故壘」是實,「三國周郎」是主,用「故壘」喚出「三國周郎」
,就是以賓托主。「三國周郎赤壁」,這不妨看作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三國」,這
是時代;「赤壁」,這是地點,「周郎」,這是人物。詞人稱「周郎」,不稱「周瑜」,
本來符合於歷史實際,周瑜作將領時才二十四歲,東吳即稱為「周郎」,同時又突出了周
瑜的少年英俊,而且表現出一種親切的感情。上面說「千古」,這裡具體化為「三國」,
上面說「風流人物」這是具體代為「周郎」,上面說「大江」,這裡具體化為「赤壁」,
由大入小,很像攝影的鏡頭從遠景推向近景。「赤壁」就點到了題目。詞家講究點染。點
出了赤壁,蘇軾立即用三句詞來渲染;「亂石穿空,驚濤裂岸,捲起干堆雪。」描繪出赤
壁的使人驚心動魄的壯麗景色,彷彿猶是赤壁之戰時那種激烈而緊張的場面、氣象。不這
麼寫,不足以與「風流人物」相稱。必須用濃墨重彩來寫,而且確實寫得好。你看:「亂
石穿空」,這是向高處寫,著重寫形態,石而曰「亂」,見出險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
見出高聳入雲。「驚濤裂岸」,這是向低處寫,著重寫聲音,波濤如驚馬之狂奔,發出咆
哮,衝擊江岸,水力兇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聲已隱約可聞。「捲起干堆雪」
,這是向深處寫,著重寫色彩,銀白的浪花,浩浩蕩蕩,上下翻騰,彷彿與天上的白雲聯
成一片。這樣的景色,壯麗雄偉,美不勝收,然後詞人用「江山如畫」一句加以總結。畫
,是繪畫,是藝術品,是加工形成的東西,經過畫家典型化、藝術誇張了的、比實際事物
、實際生活要美。「江山」,是自然形態的東西。加工形成的東西是高於自然形態的東西
的。說「江山如畫」,就表示江山如同經過藝術家加工的一樣,美極了。這樣美好的壯麗
雄偉的江山,曾經哺育了無數英雄豪傑,為他們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舞台。江山與豪傑
相聯繫,於是自然地引出「一時多少豪傑」這一句,照應上面的「三國周郎赤壁」,詞人
的生花妙筆宛轉盤旋,左傾右盼,好似游龍一般夭矯屈伸,但這游龍卻環繞著一顆寶珠,
這寶珠就是周瑜。詞人用筆,中心是落在周瑜身上。
詞的下片即從上片末句的「一時多少豪傑」中引出周瑜來。上片側重在寫祖國的如畫江山
,下片則轉入寫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也符合詞的一般表現手法:上片側重寫景,下片側
重抒情。這裡詞人從歷史上的風流人物,聯繫今天現實中的自己,帶出無限感慨,這當然
就是在抒情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
滅。」這五句全是寫周瑜。請大家注意,並沒有寫諸葛亮。上片已說了「三國周郎赤壁」
,中心是「周郎」。這裡的「當年」,即「丁年」;「丁年」,即「壯年」,是少年有為
、年富力強之時。「小喬」,是周瑜的妻子。她在建安三年(190)嫁給周瑜,當時周瑜才
二十四歲。赤壁之戰在建安十年(208),周瑜三十四歲,相隔已有十年之久。蘇軾並不拘
泥於歷史。他說「小喬初嫁了」,這是為的著意襯托周瑜的青春年少,並且用燕爾新婚來
顯示周瑜的兒女情懷,似乎他正陶醉在柔情蜜意之中。關於「小喬初嫁,正雄姿英發」的
斷句,恐怕是明朝人造的假,不足為據。蘇軾、辛棄疾寫詞,斷句並不完全拘守詞律。「
了」字表示結婚之事方畢,這時少年氣盛,所以說「雄姿英發」,見出周瑜不可一世的英
雄氣概。「羽扇綸巾」,是文人平常的裝束,這裡用以寫周瑜的閑雅,也就是儒士風度。
「談笑間」,是寫周瑜的從容不迫。千軍萬馬之中,指揮作戰是這麼瀟灑自如。「檣櫓」
,指曹操的戰船。「檣櫓灰飛煙滅」是以赤壁之戰的結局,表明周瑜的才能、功業。這樣
來寫周瑜,就可以回過頭瞭解上片「風流人物」的實際內涵。蘇軾存心要做「風流人物」
,或者竟至把自己看作「風流人物」,所以對周瑜這麼熱情地讚美,不禁心嚮往之。「故
國神遊」,就是「神遊故國」,是詞人神遊於赤壁之戰的當時環境。詞人想像自己如果遇
見了周瑜,那麼,周瑜大概會笑自己對如畫江山、對風流人物實在「多情」,感慨太多,
牢騷太盛,以致不到暮年便白髮叢生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句,實際是詞人自嘲
,覺得虛度年華,無法與風華正茂時建功立業的周瑜相比。時不我待,於是詞人不免發出
人生短促的歎息:「人間如夢」,詞人想有所作為,而被貶在黃州管制起來,矛盾無從解
決,功名建立不了,時光又不肯為自己停留,就只好把煩惱苦悶,都托付與江水、明月「
一尊酹江月」,歸到「江」字,照應首句「大江東去」。以酒祭奠江中之月,與月同飲,
月可以明瞭自己的心跡,足以給自己帶來安慰。這結尾,似乎比較哀颯、頹喪。但在無可
奈何的感歎中,仍然流露出蘇軾的感情壯志,他把祖國江山寫得那麼壯麗雄偉,把古代風
流人物寫那麼英俊豪邁,都給人以振奮的力量,使人不甘消沉。所以,通篇《念奴嬌》詞
的基調是健康向上的。陳毅同志的《吾讀》詩說:「吾喜長短句,最喜是蘇辛。東坡胸次
廣,稼軒力萬鈞。」胸次廣,即感情豐富,眼界開闊。這首《念奴嬌》詞,正是這樣。這
是蘇軾詞的主要方面,好的方面。因此當時就有人認為蘇軾的詞「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
耳目,弄筆者始知自。」
蘇軾詞的豪放,是由他的詞所表現的內容,所抒發的感情、所採用的手法決定的,這自然
要突破音律的限制。蘇軾並非不懂音律。他雖然說過自己唱曲「不如人」的話,但那只是
說唱得不如別人好,而不是說不會唱。他在許多詞的序中都提到過作詞「使就聲律」,讓
人「歌之」。他那首《水調歌頭》的「中秋詞」在他一次登金山遊玩時,就叫「歌者袁綯
」臨江對月歌唱。他在黃州作《念奴嬌》詞的同時,又曾作《臨江仙·夜歸臨皋》詞,當
即「與客大歌數過」。可見蘇軾詞的「不諧音律」,實際是由於詞人「非醉心於音律者」
。他的門人晁補之說:「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陸游曾說他「非不能
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這種突破音律限制的豪放,正體觀了蘇軾詞的革新
解放精神。
蘇軾詞在豪放之外,也不乏清新婉麗之作。他第一次把農村題材正式引入詞中。元豐元年
(1078)蘇軾在徐州知州任上創作了五首《浣溪沙》詞,描寫他在向神謝雨的路上所見的農
村景象。這裡有桑麻、棗樹,有魚鳥猿鹿,有蒿艾的氣味,有繰車的聲響,有「老幼扶攜
收麥社」的活動,有「敲門試問野人家」的場面,還有「旋抹紅妝看使君」的村女和「牛
衣古柳賣黃瓜」的小販,有「垂白杖藜」的醉酒老農和「隔籬嬌語」的繰絲姑娘。詞人以
親切的態度、歡悅的心情、平易的筆調、樸素的語言,向我們展示出五幅仲夏農村的風情
畫。這顯然不屬於「楊柳岸曉風殘月」一類的抒情樂章,可也缺少「大江東去」那樣矯健
有力的音符,而近似於一首清新優美的田園牧歌。
傳統的愛情描寫,蘇軾同樣擅長。他的一些以楊花、柳樹、石榴為題的詠物詞,都善於細
緻入微地表現幽居婦女淒清孤寂的內心。如《蝶戀花》詞:「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
人笑。笑漸不聞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這首詞借惋惜春光的消逝,悵恨「佳人」的「
無情」,寄托失意淪落之感,寫得頗為纏錦悱惻。所以清人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說「
『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東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
不過,蘇軾這類詞雖「緣情綺靡」,但凝重淳厚,終不流於低回哀怨,而且它到底不代表
蘇軾詞的主要成就。
原載:投稿
收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