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及其形成原因

作者: GodTaipei (上帝)   2014-03-19 11:09:18
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及其形成原因
王培友
內容提要 歐陽修詩詞題材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形成,與歐陽修對詩詞功能
的認識密切相關。研究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對理解北宋前中期詩詞分途有著重要的
認識價值。
關鍵詞 歐陽修;詩詞題材;功能
 自隋唐以來,詩詞這兩種文學體裁就相伴而存在。在北宋前中期即北宋開國至宋神宗即
位(960~1068)這段時間裡,詩詞在繼承晚唐五代傳統的背景下,不斷加入新時代的文化
因子,在相互影響中前進。隨著以歐陽修、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才華
橫溢的作家登上文壇,詩詞終於形成了獨具風采的「宋調」特色。在這一過程中,歐陽修
以其詩文詞兼善的文壇領袖身份,高揚繼承與革新的文化旗幟,成為當時文化領域最璀璨
的明珠,可以說,歐陽修是「宋型」文化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關節點之一。就詩詞作品比
較而言,歐陽修詩詞的差異性也呈現出北宋前中期詩詞分途的若干典型性特點。因此,對
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進行研究,對正確認識歐陽修詩詞乃至北宋前中期詩詞的分途及
其形成原因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
  
  北宋前期,詩詞的題材差異性並不明顯。就詞而論,據《全宋詞》,北宋自960年建
國至1044年左右,有具體記載的、生卒可考的詞人16人,今存詞作約170首,其中晏殊有
136首,其他15位詞人共34首。此期詞作題材分佈如下:男女情感43首,詠女性11首,頌
美35首,送別9首,詠史1首,詠物、記事21首,艷情1首,詠光陰閒適29首,詠懷20首。
可見,這一時期詞作題材很廣泛。就詩而論,通過對北宋前期代表性作家詩作題材進行分
類(見表1),可以看出,此期詩作題材類型多樣。其中,詩詞題材相同的就有宴飲閒適、
詠懷、詠物寫景、送別、讚美、詠史、詠女性、兩性感情等八類。引人注目的是,此期王
禹偁詞《點絳唇》抒寫的是身世感懷;蘇易簡詞《越江吟》頌美宮廷宴會。這兩首詞,無
論是在題材類型上,還是在其承擔的社會功能上,都與此期詩作沒有什麼差別。又,《四
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寇)准以風節著於世,《湘山野錄》所稱《江南春》二首,雖體
近小詞而不失高韻。」此期寇准某些詩作「體近小詞」,而范仲淹詞作《剔銀燈》卻「寓
勸世之意」。
  上述現象說明,北宋前期詩詞題材的差異性是不明顯的。
  與北宋前期詩詞題材差異性表現不太明顯不同,歐陽修詩詞題材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
。為論說方便,茲把歐陽修詩詞題材列表統計如下(表2及表3):
  
  比較表2和表3,可以看出:
  第一,在歐陽修詩作中,詠懷詩佔了歐陽修詩作總數的35.6%,詠懷詩、寫景詠物詩
、送別詩和頌美讚揚詩佔了詩作總數的83.55%;在歐陽修詞作中,涉及男女情感、詠女
性和艷情題材的詞則佔了總數的近60%,如果加上其他涉及女性人物和女性特徵的物品、
女性生活環境的詞作,那麼歐陽修詞作中涉及女性的就超過70%。就統計數字來看,歐陽
修詞作題材基本上集中在男女情感、女性、艷情、閒適與詠懷題材上。這說明,歐陽修詩
詞各有其重點關注的領域。
  第二,歐陽修詩作獨有的題材類型有:輓詩,佔其詩作總數的5.4%;哲理詩,占詩
作總數的3.8%;記事詩,佔其詩作總數的5.4%;戲謔玩笑詩,佔其詩作總數的0.82%,
這四類題材共佔歐詩總數的15%左右。歐陽修詞作獨有的題材類型有:男女情感詞,佔其
詞作總數的44%;艷情詞,佔其詞作總數的3.4%;詠女性詞,佔其詞作總數的8.9%,這
三類題材共佔歐詞總數的56.3%。
  歐陽修詩詞題材的上述特點,與下文我們要談到的相同題材詩詞的差異性結合在一起
,外顯為歐陽修詩詞題材差異性的整體面貌。
  
  二
  
  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分途,除了表現為詩詞題材部類及部類比值上有差異之外,其相同
部類在取材範圍、思想感情及表現方式上也存在著較大差異。
  第一,關於詠史、閒適題材詩詞的差異。詠史詩詞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興衰成
敗的感慨,其中存有醒世警人的意圖;閒適詩詞是表達流連光景、宴飲佑歡、享受人生的
感懷。歐陽修閒適詩詞在其詩詞作品總數中所佔的比值差距很大,其中閒適詞作佔了其詞
作總數的15.25%,是其閒適詩作的30倍;而詠史詩詞則在其作品中所佔比值不大,詩作
中僅佔0.82%,詞作則更少,僅佔總數的0.04%。就分析來看,詠史詩詞在內容上差別不
大,主要差別是在表現方式上,關於這一點,後文將予闡述。
  就歐陽修閒適詩詞而言,其詩作主要是抒發士大夫高雅、嚴肅、正統的情懷,而詞作
主要表達其世俗化情感。關於這一區別,可以其《豐樂亭小飲》和《採桑子》(畫船載酒
西湖好)兩首詩詞為例說明。
  《豐樂亭小飲》:造化無情不擇物,春色亦到深山中。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趨時節開
春風。看花游女不知醜,古妝野態爭花紅。人生行樂在勉強,有酒莫負琉琉鐘。主人勿笑
花與人,嗟爾自是花前翁。
  《採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
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在《豐樂亭小飲》詩中,歐陽修借飲酒抒發哲理,感慨人生容易衰老,以為人生行樂
不易,要努力爭取人生的樂趣,詩中流露出千百年來流淌於人們心田中的時空憂患意識。
  在《採桑子》詞中,歐陽修通過對如花景物、飲酒樂事、蕭散空閒生活的描寫,刻畫
出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生活場景,激發人們對這種聲色充耳、優遊閒適的世俗生活的渴望
,詞中表露的是一種熱愛、留戀、醉心於世俗生活的心態。
  歐陽修有意識地把士大夫高雅、正統、嚴肅的情感以詩的形式來表現,而把對世俗生
活的留戀與熱愛,對聲色宴樂生活的體驗,對情色感官的坦蕩感受,都以詞的形式來表現
,這說明,歐陽修對詩詞功能的差異性是有認識的。
  第二,關於詠懷題材詩詞的差異。從表現方法上,可以把歐陽修詠懷詩分為寫景詠懷
詩、因事詠懷詩和直接詠懷詩。歐陽修詠懷詩的主旨主要有:貶官惆悵、思鄉、希圖歸隱
、歎息衰老、報負無從實現的憤懣、思念友人、官宦孤寂落寞。其寫景詠懷詩如《伊川獨
遊》,通過對游東郊所見景物的描寫,透露出對自然界景物的熱愛,表露了「身閒愛物外
」的高雅情趣。其因事詠懷詩如《出郊見田家蠶麥已成慨然有感》,在抒寫自己對田家「
樂有時」的生活狀態表示欣慰的同時,反思自己報國無能,表達感激受恩得寵、思歸家園
的情感。其直接詠懷詩是以議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其長詩《顏跖》幾乎是純用議
論來追問對顏回、盜跖生前身後聲名得失,以此抒發自己重視德行、立志修身的情懷。
  歐陽修的詠懷詞表現方法則比較簡單,主要有 寫景詠懷、直接詠懷。主旨主要是表
達及時行樂、春愁秋怨、羈旅行役和倦宦思隱。如《定風波》(十載相逢酒一卮),通篇以
直接抒懷的方式,表達詞人對人生宦游的感喟。歐陽修詞作中更多是寫景詠懷,如《漁家
傲》(暖日遲遲花裊裊),把春日美景與被局限在長安城裡的人相對比,表露出詞人對自由
與美景的喜愛,渲染出一種傷懷的情緒。
  由上可見,歐陽修詠懷詩詞在題材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差
異。而這種差異性的形成原因,仍然只能從歐陽修對詩詞功能的不同認識來作出解釋。
  第三,關於寫景詠物題材詩詞的差異。歐陽修的寫景詠物詩佔到了其詩作總數的31.2
%,是其同題材詞作在作品中所佔比值的近3倍。這類詩包括兩種:一種是在寫景詠物時
有寄托象徵,往往所詠之物之景,同時也是寄托或者象徵著某一類情感。如《千葉紅梨花
》以詠樹為內容,實際上象徵著作者對出仕的追求,希望「植根帝王家」。另一種是純粹
的寫景。其純粹寫景的詩以詠自然景物為主,有的抒寫其審美娛樂感受,有的似乎是僅僅
為了錘煉筆鋒。歐陽修寫景詠物詞作中:一種是擬人,這種詞作在其寫景詠物詞中佔大多
數,即把景物或者物像當作女性來寫,如歐陽修《玉樓春》(黃金弄色輕於粉),把柳樹寫
作了女性,從色、嫩、形體等方面來抒寫景物,寫景與詠女性很難分開;另一種是純粹寫
景物。純粹寫景的詞作,雖然也是寫自然景物,但是其抒寫的對象與遊玩和欣賞有著密切
關係。
  總體來看,歐陽修寫景詠物詩詞的區別比較明顯。其差異性表現在詩詞隨著實用目的
的不同而寫法不同,象徵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第四,關於送別題材詩詞的差異。歐陽修的送別詩共有78首,按照詩中具體內容約略
可以分為:對被送行者期勉的詩作有22首,稱讚被送行者的德行功業的詩作有38首,寫被
送行者遠行目的地的詩作有18首。歐陽修送別詞作有10首,其中離筵言別的詞作有4首,
希望重逢的詞作有3首,頌美被送行者的詞作有3首,其詞作幾乎都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
寄托作者感情,或感傷離別,或寄以重逢希望,或頌美他人。
  綜觀歐陽修的送別詩詞,其區別主要有兩點:(1)詩作題材比詞作更為寬泛。在其送
別題材詩作中,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對被送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勉勵、期待其出人
頭地,這一類送別詩作所佔比例較大;稱讚被送者的德行功業、才華高致;寫被送者去處
的風土人情。其送別題材詞作主要集中於三方面:離宴言別;期待重逢;頌美遠行者。可
以看出,詞作較之詩作內容單薄。(2)送別詩詞主旨不同。歐陽修的送別詩更傾向於讚美
被送者、期待其實現政治抱負或者轉變個人命運;而送別詞更傾向於寫離宴氣氛和景物,
所表露的思想感情比較單一。
  上面,我們簡要分析了歐陽修不同題材詩詞的差異性。除此之外,歐陽修各類題材詩
詞中,在表現形式方面也有差異性。以歐陽修寫景詩《宿廣化寺》與寫景詞《漁家傲》為
例,作一簡要對比:
  《宿廣化寺》:橫搓渡深澗,披露采香薇。樵歌雜梵響,共向松林歸。日落寒山慘,
浮雲隨客表。
  《漁家傲》:紅粉牆頭花幾樹。落花片片和驚絮。牆外有樓花有主。尋花去。隔牆遙
見鞦韆侶。綠索紅旗雙彩柱。行只得偷回顧。腸斷樓南金鎖戶。天欲暮。流鶯飛到鞦韆處

  在《宿廣化寺》詩中,詩人攝入短詩中的物象及事類是比較豐富的:山、澗、船、薇
、樵歌、梵響、松林、落日、浮雲、客衣。其中,蒼勁的山,鬱鬱的樹,落日的山景,漂
浮不定的雲,都給人以蒼勁大氣、境界闊大的感受。本詩中,除了「向」字,都是實詞性
的詞組,這些實詞或詞組組合在一起,必然在有限的篇章中增大了內容的含量。
  而在《漁家傲》詞中,詞作攝取了在賞春遊玩時的一個小景,記下了自己剎那間的一
絲感受。詞中物像有牆頭、樹、落花、樓、鞦韆。綠索、紅旗、彩柱、鶯鳥。所取物象不
過是一園一景,內容只是抒寫對瑣小物景中女子的傾慕之情,這些景物纖巧、瑣小,給人
一種小、淺、緝、微的感受。在本首詞中,虛字有頭、幾、片片、雙、只得、欲等,這些
虛字,在詞中起到修飾作用,使物象更加鮮明,但同時也造成了詞作在有限的字句中所包
含的內容較詩作少。
  上述例子說明,在詩詞的表現形式方面,歐陽修詩作較詞作更為簡練,詞作更為注意
應用虛字、鋪排、烘托等表現形式;而詩作取景較之詞作更為闊大,而詞作取景向著細小
、細緻發展。
  概括說來,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兩點:
  一是詩詞的題材取向、情感取向不同。歐詩側重於詠懷、寫景、送別、頌美頌揚,所
反映的是士大夫及官僚階層的正統思想與觀念。凡立言立志、政治抱負、國計民生等嚴肅
、正統、重大、正面等主旨,主要用詩來表現;而歐詞則集中於男女情感、女性生活、女
性身體與艷情以及宴飲閒適等,觀賞、玩物、玩樂與情色享受是歐詞的核心主題,所反映
的是社會諸階層的世俗情色追求。
  二是詩詞題材的表現方式不同。詩作的表現方式主要是議論、描寫,個別詩作有象徵
手法的運用;而詞作則主要是採用烘托氣氛、描寫景物、隱喻情景、擬人與擬物等手法。
詩作多用實字;詞作則相反。
  上述分析說明,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詩詞的題材範圍、情感取向和表
現方式等方面,詩作更為突出體現了文人及士大夫階層的高雅、嚴肅、正統的生活態度與
審美追求,而詞作則主要反映了社會諸階層的世俗享樂情懷。
  
  三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詩歌功能非常重視。在繼承前人觀念的基礎上,宋人對詩詞功能
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拓展。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中期人們對
於詩詞不同功能的認識。
  詩詞具有不同的功能,是北宋前中期尤其是真宗朝後人們大致的認識。如田錫以為「
夫人有文,經緯大道,得其道則持正於教化,失其道則忘返於靡漫」;王禹傅以為「夫文
,傳道而明心也,古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也」;張詠以為「文章之興,惟深於詩者,古所難
哉!……觀夫所尚,率以治世為本,隨事刺美,直在其中」。田錫等所言之「文」,在他
們的觀念中同時包含「詩」在內。北宋前中期,由於道統建設的需要,「文以載道」、「
文道相合」成為社會對文人的一種要求,詠懷詩經歷了晚唐五代瑣碎的詩風,「晚唐詩氣
格不高」後,在北宋前中期重新回歸了偏重「言志」的傳統。北宋前中期人們對詩詞功能
的不同認識,就在此期作品中體現出來。
  就歐陽修詩詞而言,其詩作題材僅詠懷、寫景·詠物、送別和頌美讚揚四者就佔了其
詩作總數的83.55%,其中詠懷詩佔了其詩作總量的36%左右,表達閒適的詩作,僅僅佔
了其總量的0.47%。而歐陽修詞作題材相對集中,基本上集中在男女情感、女性、艷情、
閒適題材上,這幾類加起來就佔到了其詞作總數的70%以上。這說明,由於歐陽修對詩詞
不同功能的認識,他在抒寫不同事類、表達不同感情時選取了詩與詞這兩種不同的體裁。
歐 陽修對范仲淹詞作的批評,恰好表明了歐陽修對詞體功能的認識。《東軒筆錄·卷十
一》記載:
  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
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及王尚書素出守平涼,文忠亦作《漁家傲》一詞以送
之,其斷章曰:「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等。」顧謂王曰:「此真元帥
之事也。」
  歐陽修對范仲淹詞作的譏諷,顯然是出於他對詞體功能的認知。歐陽修對詞體的認識
與范仲淹不同,他對范在詞中「頗述邊鎮之勞苦」感到不滿意,因為在歐陽修看來,詞體
應該是用於歡娛、頌美的目的,娛樂性才是詞體諸功能的核心。歐陽修還曾經在《西湖念
語》中表述過他的詞作創作目的:
  雖美景良辰,固多於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於閒人。並游或結於良朋,乘興有時而
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旁若
於無人。乃知偶常來勝於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於已有,其得已多。
  這種創作目的,實際上是把寫詞作為樂事,以詞體為娛樂工具,認為詞作擔負著娛樂
的功能。正是在這種明確的娛樂目的支配下,歐陽修才「因翻舊闕之辭,寫以新聲之調,
敢陳薄伎,聊佐清歡」。至於說到歐詞的抒懷功能,應該看作是此期詞作功能的發展,說
明在北宋中期由於文人們的努力,詞作的詠懷功能才得到加強。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向
著曲子詞曾經擁有的抒懷功能的回歸。正如有學者在考察北宋詩歌創作實際後所指出的那
樣,「考察台閣重臣宴遊唱和之作,許多緣情遣興、流連光景的題材,若以所謂『詩莊詞
媚』來衡量更適合用『詞』表現的題材,詩人們並未選取『詞』的形式」。台閣重臣以詩
作來表現閒適題材內容,正是他們對詩詞不同功能認知的外在體現。在這些人看來,詩作
較之詞作更為適用於高雅、莊重、嚴肅的場所。同這些台閣重臣一樣,歐陽修也是因為對
詩詞功能抱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他在表現某種題材時便有意識地選擇和使用詩詞這兩種不
同的文體,但是,與這些台閣重臣相反,歐陽修以詞作而不是以詩體的形式來抒寫閒適題
材內容,究其原因,歐詞與上述台閣重臣詞作的使用環境的不同,可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
主要原因。
  上文說明,正是由於歐陽修對詩詞抱有不同的功能觀,所以他才選擇了詩或者詞來描
寫不同題材的事類或抒發不同的感情。就北宋前中期詩詞總體情況而言,由於當時人們對
詩詞抱有不同的功能觀,詩詞的生產與消費就必然呈現出不同特點。而這種情形下的詩詞
生產,最終造成了詩詞題材、風格與表現形式的分途。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分途,就是其中
一個突出例證。
  詩詞題材的分途,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北宋前中期詩詞在題材
上的分途,對形成宋代詩詞格調乃至宋型文化特徵,都有一定影響。歐陽修詩詞的差異,
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範本。研究歐陽修詩詞題材的差異性,其意義也正在於此。
原載:《學術論壇》 2007年第8期
收藏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