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鱠或魚膾為生魚片這典我是知道的,唐人喜吃生魚片也不是不清楚,只是從台大呂世浩
教授的文章曾討論過木蘭詩裡的唧唧復唧唧一例來看,自古皆謂之織布機聲,但從後句不
聞機杼聲回推,又何來織布機的聲音?他因此推論,也許可另視為木蘭嘆息的聲音。
這代表我們閱讀古文時,有時可以發揮想像力來身處地的思辨一下,就因為我們已經離古
人久遠,早無法得知作者原意,就更不應該限制自己只能尊從單一的結論而不做其他的
推想。
姜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饔
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偏勸
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落碪何曾白紙溼,放箸未覺金盤空。
(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設「膾」這字,究竟要做吃生魚片宴還是吃魚宴解,我想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推敲看看:
一、 從洗魚磨刀魚眼紅開始,我們還可以知道魚剛洗淨,考題出現的無聲細下飛碎雪
,有骨已剁觜春蔥,雖然大考中心把「雪」字解釋為魚肉,我的見解卻偏向魚鱗的原因是
:我覺得「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這二句是在描述廚師料理的手法,而杜甫
在不遠處觀看,就如我們有時去吃海鮮,也會坐在桌子上看著師父在殺魚處理般的,因為
隔一段距離而感受不到刮魚鱗的聲音,卻又看見魚鱗如碎雪飛濺。
二、 再配上下一句,這個「觜」春蔥,的「觜」應做動詞解釋,歷來有許多人試著去
解釋這個字的用意,從中正大學的簡錦松教授論文裡有提到:
〔清〕楊倫《杜詩鏡銓》云:「觜,喙也。剉其骨使觜如春蔥,言尖而脆也。」,
他把「觜」當作名詞,還把魚嘴剉尖像春蔥一樣,還說魚嘴脆,實際上不會有人這樣整
治活魚,魚頭既不能做生魚片,沒必要再這麼殘忍去剉尖它。
〔清〕盧元昌《杜詩闡》說:「《內則》曰:『魚去乙。』乙者,魚有骨,如乙篆
形,去之,為其鯁也。茲已剁,而觜為頭上骨,又非所去者,但用蔥以治之。饔事畢,
鱠成矣。」38《杜詩闡》雖然注意到「有骨已剁」是去除魚骨以免吃的時候刺人。但
是,接著他說觜是魚頭上的骨,魚頭不能去掉,便想出了「用蔥以治之」的方法。這種
解釋,應是受到「觜,喙也」的影響而來。問題是,用蔥來整治魚頭,是拿蔥插在魚口
裡作成裝飾嗎?還是一魚兩吃,拿蔥煮魚頭來吃呢?
〔明〕邵寶《刻杜少陵先生詩分類集註》說:「魚眼紅,烹魚之時,其眼紅色也。
觜春蔥,魚口如春蔥色也。」39 活魚人人看過,像春蔥色的魚口,是很奇怪的。在本註
中,仍是把「觜」誤為名詞的「嘴」,所以說魚口如春蔥色。值得注意的是,邵註在本
詩題下曾註:「鱠,即今之魚生、肉生。」但是沒隔幾行,就用了「烹魚之時」,
「烹」就是把魚拿去煮了。可見他對烹煮的魚肉比較熟悉,對魚生的知識可能不多。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云:「《杜臆》:『觜春蔥,啄鱠如蔥之脆。觜音追,
啄也。』
胡夏客作胔,『胔,肉也,言去骨留肉而雜以春蔥』。《內則》:『鱠,春用
蔥;夏用芥』,鱠在嚴冬,而云春蔥,用成語耳。」40仇氏在這裡引述了兩種說法,一
是指魚肉和春蔥並陳,一是形容魚肉如蔥之脆。但是,《禮記.內則》所謂春用蔥,乃
是用為虀醬,是一種沾醬,胡夏客所謂「去骨留肉而雜以春蔥」的食法,只是從古書字
面產生的想像之詞。至於所謂《杜臆》「啄鱠如蔥之脆」之說,今本《杜臆》無此;這
是先把「觜」字聯想到「喙」,然後利用「喙」有「啄食」的功能,想出這個解釋。
有沒有覺得很奇怪,若是解釋為:「嘴」,為何這個嘴會是動詞?又跟春蔥有什麼關係?
雖然有人解釋把魚肉切成細條像春蔥的樣子,若前面把魚肉解釋切得薄片像雪一樣,但那
個「碎」字的意象又變得很不搭了。而且既然就把魚片開,為何又要把骨剁碎呢?吃生魚
片,魚骨剁碎要幹嘛?就算剁斷魚骨了,也很難吞進去吧?還不如剔掉魚刺(河魚刺細又
多,比海魚可難處理多了。)
從常識判斷,會知道生魚片根本不需去剁骨吧?直接吃生魚片即可,所以我覺得一直以來
,大家是否都把杜甫吃的這道菜認為是吃生魚片,而沒去思考一魚是有可能多吃的?假如
換個料理手法,像蔥燒鯽魚這種,先描述刮鱗(飛細雪)再描述作法(把魚身裡比較粗
的的魚骨弄斷,再把春蔥從魚的嘴巴塞進去)等到細火慢煨到魚骨、蔥汁都混進魚身裡,
把比較肥嫩的魚肚(有吃過紅燒虱目魚應該就知道這部位有多好吃了。)讓給年紀比較小
的人吃,然後配上備好熱騰騰的白飯(軟炊香飯)淋上濃郁的醬汁。
當然後面那句「落碪何曾白紙溼 」,切生魚片或許不太會把碪板給弄濕,但若殺好魚,
整條魚身擦乾淨,放在碪板上進行塞入春蔥的手法,應該也不會把碪板給弄濕的。而且
最後的(放箸未覺金盤空)有沒有像我們吃泰式檸檬魚那樣子,吃完魚之後,盤子裡還有
醬汁、配料等等,所以才不會覺得空空如也的感覺。
若只把魚鱠只單單認為吃生魚片的話,我覺得就太侷限了。因為就算嗜吃生魚片的日本人
,也是有不少把魚煮熟的料理呀!
況且想像一下料理東西軍,那在嚴冬之時,左邊是生魚片配白飯,右邊是熱騰騰的紅燒蔥
鯽魚(或鯉魚),你會選哪一道呢?我是覺得把這道魚宴菜視為紅燒而非冷盤,更為適
宜。
另外查了一下,閿鄉是現在的河南省靈寶市,是中國自古南北水路的大動脈,雖然在1959
年黃河三門峽水庫蓄水後,閿鄉淹沒,但是被稱為豫菜的河南菜系,十大名菜裡的前二道
,皆為河魚料理,一為鯉魚焙麵,一為煎扒青魚頭尾,附上網址可連結,就可以知道皆為
紅燒菜色,魚身皆未被切成細條什麼的,為完整魚身,我猜想,也許杜甫吃到的是這種感
覺,也說不定吧?
http://baike.sogou.com/v10824000.htm
http://news.kf.cn/2014/0515/93768.shtml
※ 引述《Lumstasia (四十年來落花夢)》之銘言:
: ※ 引述《losh (007)》之銘言:
: : 姜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饔人受魚鮫人手
: : ,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
: : 翁。落碪何曾白紙溼,放箸未覺金盤空。
: : 註:胔春蔥 : 去骨留肉而雜以春蔥
: : 運用視覺意象「雪」,凸顯魚肉的纖細瑩)跟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出,為何飛
: : 雪指的不是魚鱗?而是魚肉?學生面面相覷,覺得也不用太在意吧?
: : 但我覺得我的理由是,後面用春蔥燒魚,是淡水魚常用的調理法,相信有吃過蔥燒鯽魚的
: : 人都知道,後面又有軟炊香飯來配,若照一般的解釋為生魚片的話,配著熱飯吃也是有點
: : 奇怪,而且當時又是嚴冬?
: : 吃著生魚片,配春蔥?或是魚肉細切成像蔥的樣子(有學者解釋),好像都滿奇怪的,既
: : 然是細蔥又何來飛碎雪的樣貌?
: 這位老師,你想太多了。膾就是細切魚片生吃,唐人不會有別的定義。
: 他們就是在冬天吃生魚片配熱飯啊,天氣這麼冷,難道你要讓杜甫吃冷飯嗎?
: 還是你覺得天氣這麼冷,主人怎麼不請杜甫去吃火鍋啊...?
: 碎雪對照白肉魚片,沒問題。你覺得像魚鱗,也說得通,但下句是春蔥,
: 上句如果是魚肉,趣味比較高。上句若是魚鱗,比較不討喜,
: 真正的語意要去問杜甫,然而文學的選擇上,大家應該傾向魚肉。
: 碎雪有的版本作「素雪」,意境比碎雪差多了。於是你所見到的詩句,
: 就多寫作「無聲細下飛碎雪」,解釋為魚肉了。這是文學詮釋者的一般選擇。
: : 而後我去找了一下相關的鯽魚(用鯽魚來推斷,當然也參考了鯉魚、草魚等做法,覺得應
: : 該七、八句在描述烹魚的手法吧?飛雪若是用在解釋在刮魚鱗時(魚鱗剔透銀亮意象跟雪
: : 也比較接近,魚鱗四濺彷若會飛,一般解釋都是切成很薄的魚肉要怎麼飛?而且不合碎這
: : 個字)
: : 所以討論到後面,我不覺得是在講魚肉,而是在講魚鱗,不知道大家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