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圍繞著楊家的戲碼也是多如星辰,從數不清的老戲到新戲
如楊門女將和穆桂英掛帥,甚至之後還有一齣三關宴(劇情是佘太君不接受四郎遼邦成親
,生生逼死四郎夫妻)和佘太君抗婚(講皇帝欲強娶楊八妹的故事)。誰知道呢?以後說
不定還會又有新編的楊家將戲碼呢。
京劇中從金沙灘開始,接著托兆碰碑,清官冊到夜審潘洪,是由楊寶森把這些戲集合
在一起,起名楊家將。其中旦角的戲份極少,楊家那些有名的女性如佘太君,穆桂英完全
沒事。其實楊家男生的戲和楊家女兒(如楊八妹)媳婦(佘太君,柴郡主(狀元媒),穆
桂英)丫頭(如楊排風)的戲幾乎是完全不相關,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我曾經試著要把所有楊家將的戲排個順序出來,但排著排著就發現這是一件令人精神錯亂
的事。比方楊門女將是因為楊宗保死了才發生,那麼應該是在楊先生還活著的掛帥之後了
,但是掛帥裡楊文廣都奪下帥印也跟著出征了,楊門女將裡的楊小弟卻還是個乳臭未乾人
家不敢讓他跟去打仗的小屁孩,他的姐姐楊金花也不知去向。四郎探母裡四郎的太太是鐵
鏡公主,雁門關八郎探母裡則改叫碧蓮公主,三關宴裡又成了桃花公主,同一個人有三個
名字。四郎探母裡佘太君唱詞中不但沒提到八郎,甚至穆桂英也不知在哪。只好擲筆長嘆
,我真是個無聊的戲迷。
廢話說完,且說這次的金沙灘。
這戲很久不見於舞台了,以前看過一次老本子的演出,還有上老令公,這次的則是根據大
陸的新本。其實有些以前的老師,還有復興復字興字的都還在,大可根據當年台灣的演出
本復排,幹嘛老是要照大陸修改的本子。
戲由遼邦皇帝設雙龍會開始,番兵上場,看不出跟上次兩將軍是不是同一群,不過稍有長
進,只是穿著黑薄底走路還能那麼大聲也是奇蹟。但是等到宋朝的四個太監上場我就決定
番兵其實也還可以了,太監們人小衣服大,極具喜感(不能用個別針別一下就算了,那麼
多學生找不出四個身材適合的嗎?),扮相則讓我想到當年郭小莊扮宮女被嫌棄太醜的事
,還有人走路手都不動,可能是也想唱活捉所以先練習魂子步。
張化緯演大郎假扮宋王,穿紅蟒,是正確的穿著。大陸有人穿黃的,說是要騙遼王,但是
這是戲,演員的穿著是給台下看的,講的像真的一樣要騙遼王,那難道遼王還真的是個花
臉嗎?閻倫瑋演遼王,架勢十足,白口有勁,很不錯。還有楊家六將,一看到六個紮靠的
武將上場我就興奮起來。記一下名字,二郎魏伯丞(其實娃娃臉比較適合演老么八郎),
三郎吳仁傑(好奇為什麼三郎是花臉),四郎林璟辰,五郎林政翰,六郎張玲菱,八郎唐
天瑞(為什麼八郎戴紮巾?)等到宴席擺下,六將站在大郎後面,仔細一瞧才發現,幾個
本工武生的臉都比較尖,而老生的臉似乎都比較圓,大概是武生平常運動量多吧,看起來
真的還挺帥的。
七郎孫顯博,這是我第一次看他演主戲。功夫大部分時候都不錯,只有幾個單腳的動作和
亮相不是太穩。這個角色據說算是摔打花臉,但是其實並沒有怎麼摔,還是看長靠的功架
及兵器。但是又勾碎臉又不戴髯口,說明他的性格與一般大將又不相同。說到底我也搞不
清楚楊七郎究竟是個怎樣的性格,就看個熱鬧吧。不過孫演的可不只那麼簡單,或許因為
坐的近又死盯著他看,他每個表情我都沒放過,真是入木三分,尤其是最後那聲三笑,感
染力十足,我的眼淚立刻就出來了。
比較誇張的地方是,第一,三個人掭頭。一個重新戴好之後安全終場,一個下場整理後上
場又掭,一個番兵本來還自己重戴,後來一翻又掭了,乾脆手拿著就亮相了,不敢相信我
的眼睛,三個人哪!然後番兵翻著翻著就坐下了,也是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七郎耍下場,
鑼鼓長調門之後,動作尺寸應該要變快,但是也沒有。
還有,楊先生們開打時,我一邊心中哼著探母裡佘太君的唱詞,一邊想對照看看是不是真
的這麼演,結果發現不盡然。三郎應該是“馬踏如泥塊”,但是演出並非如此。一般馬匹
倒地時演員會做劈叉的動作,如挑滑車,然後前撫馬頭後打馬背(或臀),但這次什麼動
作也沒,拉馬不起之後,番將直接給他一刀他就下場了。這裡大陸安排三郎滾下場,番兵
從三郎身上跳過,比較有被馬踏的感覺。
再有就是四郎和八郎與鐵鏡公主和青蓮公主交戰。可是頭場時遼王番兵番將全都出來了,
就是兩位公主沒出來,現在忽然出現就突兀了,不知道劇情的人還搞不清楚什麼時候多了
兩個女將。四郎八郎被擒時,四郎站的直挺挺的,八郎則一個踉蹌跪下,不知道為什麼兩
人動作不同,不過也無傷大雅便是。
啊!廢話太多,剩下兩齣戲,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