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戲是復興劇校(戲曲學院)6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演員及場面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一輩
,可以感到那股蓬勃的生命力。雖然該校(團)在一再改名之後有許多叔叔伯伯阿姨都以為
“復興不是早就倒了?”(這是我在其他劇團演出場合試圖推銷他們時得到的真實回應)
但他們仍然兢兢業業的守在這個夕陽產業,想想也是蠻感動的。
齊大非偶乃是一句成語,劇本也是不折不扣的成語故事。正因劇名就已經直白的告訴觀眾
劇情是什麼,導致缺少讓觀眾想像的空間。上半場的劇情進行讓男主角在中場休息前就鏗
鏘有力的高聲唸出“齊大非偶”(感覺像是結尾,我一度以為“演完了?!")而在主題已
經明明白白藉由劇名以及演員之口告訴觀眾的情況下,大家都知道結果是什麼了,下半場
即使另有安排,也難收豹尾之效,若無優秀演員演出,反成多餘。而事實上下半場也只是
在演如果“齊大為偶”會有什麼下場,戲份看來是主要場子,而情節雖然驚悚抓人(亂倫
與殺夫)卻不是主要情節(至少不是導致齊大非偶這個結論的情節),與上半場即使分開
成兩齣戲也無不可。或許是我個人偏好,這句成語根本不該由編劇告訴觀眾,而應該是觀
眾在看完戲之後自己領悟,這樣才能讓人思之再三,回味無窮。
另外,上半場劇情比較清淡,集中在李家德,陳秉蓁及臧其亮身上,沒什麼太多衝突及醞
釀就講出了主題。下半場則情緒滿到不能再滿,專看顏雅娟及趙揚強之間的針鋒相對。以
這個角度來看,在清淡之處帶出主題,之後才出現表演的高潮,我覺得是有些頭尾不分。
服裝設計方面,顏雅娟(青衣),趙揚強(小生)及臧其亮(方巾丑)的戲服捨棄長水袖
,採用電視劇中古裝的設計,有點像和服的袖子,或許是為了要符合劇本的時代設定,但
陳秉蓁(刀馬,花旦)及李家德(武生)的服裝則看來就是一般的服裝,或許是因為行當
的關係,這倒無傷大雅。但袖子的身段來來去去就兩種,看著就覺單調。一種是把袖子甩
起來抓住,另一種則是一手抓住另一手的袖子再指出去,其實也都是從傳統的水袖身段化
出來的,而在要把袖子拋出去的身段(比如顏與臧抱頭痛哭時),顏的手有拋的力度,但
由於沒有長水袖的延伸效果,就不知她在拋什麼,感人的程度也大大不如了,可惜了花大
錢做的服裝。
針對個人,顏的鞋底不知是什麼材料,她快步而行時和沒有台毯的舞台摩擦聲清晰可聞,
把外衣脫掉後的服裝看來超像和服,還有她的古裝頭也未免太大,看她撲倒在地時也不敢
低頭,一副怕掭頭的樣子。陳因身高之故,不能穿一般的薄底或彩鞋,但也不是穿平常的
加高彩鞋,而是一雙厚底。以我對她的印象,不管是旦角或反串生角,她對厚底是可以駕
馭自如的;但是當天她的台步,至少在剛出場時,當然不是走生角的台步,但也沒有旦角
的靈巧。俗話說先看兩步走,再聽一張口,剛出場的台步是給台下的第一印象,真是可惜
了。
背景道具方面,看起來是花了大錢做的,精細雅緻,唯有上下場門的兩個臺階,我遠遠看
著有類似大理石的花紋,但是最底下一層卻是原來的木頭還看得到類似釘子的東西,還有
這兩個臺階放的位置也太出來,看得到演員拉起衣擺小心翼翼的上上下下,十分出戲。舞
台設計我沒什麼研究,只是單純且固執的不喜歡太擁擠的舞台,而且我的眼光只專注在演
員身上,就不說了。
編腔是宋士芳老師,我覺得非常成功。梅蘭芳大師曾說唱腔革新要尊重觀眾耳音習慣,也
就是要在觀眾熟悉的格局上進行(“梅派家風”310頁)。這戲的新腔正是如此。是新腔
,但是聽的出來這段是南梆子,這段是二黃慢板轉原板(還是三眼?忘了。)新而似舊,
奇而不怪,是真心叫好而不是唱了一大段,好吧,雖然毫無共鳴又不知道在唱些什麼,還
是禮貌性的叫一下好。而且演員都有一條好嗓,和場面配合緊密,聽來過癮舒服。
還有幾個段落。兩個丑角吳仁義和郝愛吃有兩段對白,一段忘了,一段講到馬,“不是紅
鬃烈馬的馬……”,這是在逗哏嗎?新觀眾未必知道這些老戲的名字,老觀眾知道,但也
不好笑,不知意義何在。陳秉蓁和李家德談戀愛,把國標舞融合進來,算是個新穎也成功
的嘗試,不過如果不要這個噱頭,改為雙趟馬,更能表現演員的武功和身段,安唱腔也比
較容易,效果會更豐富。打仗那一段,兩軍對峙,服裝好比兵馬俑,動作也有新意,也是
一個不錯的地方。影子殺手,構想新,演出效果也好,如果是老戲,這裡應該就是小生改
帶甩髮,翻滾跌撲,展現武功的地方,但是時間就拖更長,反正不是重點情節,趕快過去
就是了。
主要演員方面,我覺得都蠻成功的。顏雅娟和她以前的青衣形象判若兩人,接下來可以試
試魏海敏的馬克白夫人了。陳秉蓁文武雙全,但是看了她那麼多戲,我覺得她的嗓音不穩
定,有時是唱戲有時像唱歌。李家德是難得的有嗓子的武生,刻畫角色也有一套,據說他
曾說他一定要成角兒,我相信他如果堅持下去必然前途無量。趙揚強和臧其亮,嗓子好,
描寫人物恰如其分。其他配角及上下手,認真敬業,沒有隨隨便便的感覺。這次宣傳少見
的用力,票房應該算是不錯,回頭看看都差不多滿了,也替他們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