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京崑劇團開春第一場演出,戲碼是十三妹(2/16)及紅娘(2/17),下午2:30,大
稻埕戲苑。由於兩齣戲的劇情都無法ㄧ言以蔽之,請恕我懶性發作,就不打字了,麻煩大
家自行參考劇團粉絲頁。
西廂記在舞臺上,崑曲現在還有“佳期”和“拷紅”流傳於世(我看過一次佳期,真是成
了睏曲)。京劇則有荀慧生大師的紅娘及張君秋大師的西廂記,前者以紅娘為主,大花旦
應工,荀派招牌,演到張生上京趕考;後者以崔鶯鶯為主,唱工繁重,乃張派青衣必學之
戲,演到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荀大師的嗓音,有一種自然的嬌滴滴;念白情緒分明,喜
劇的念白聽著就覺得好笑,悲劇的念白聽著就覺得悲傷;唱腔中的許多小拐彎,又格外增
加了嗲嗲的感覺。這種生活化的嗓音及表演,我覺得是後學者,尤其是坤旦,練也練不來
的。
既然大師難以企及,乾脆就追求自己的味道。在看過的紅娘中,我最喜歡的是郭小莊和王
鳳雲的紅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者帶著一點英氣,撮合小姐和張生讓人覺得是伸張
正義而沒有拉皮條的感覺;後者輕俏活潑,有如她背後的那隻蝴蝶,滿台翩翩,至今思之
仍如在眼前。紅娘這戲算是熱門戲碼,較特殊的唱腔如反漢調(我小姐紅暈上粉面),反
四平(小姐呀小姐妳多風采),還有南梆子(一封書倒做了婚姻媒證),四平調(看小姐
做出來許多的破綻)及其他幾段流水快板搖板散板都膾炙人口, 大陸每次戲曲晚會都要
來上其中一段,復興的開箱也免不了,票友們大概也都會;身段方面不是太吃重,不過紅
娘邊唱流水(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邊和張生一起的棋盤舞,也是一個能要上滿堂采的
段落。我對陳秉蓁有信心,必能勝任愉快。但是這戲也是有武打的,就是白馬將軍杜確宰
了要搶崔鶯鶯的孫飛虎的場子,雖然其實還滿短的,但到了這段時可別忘了也要給武生及
花臉們多多鼓掌。
十三妹現在並不常演,去年國光朱勝麗和溫宇航演過,不過當時我俗務纏身,沒能現場觀
賞,不知國光是怎麼演的。這戲取材自小說“兒女英雄傳”,是一齣清朝時就有的戲,後
經通天教主王瑤卿改為現在流行的扮相及劇本,傳到後來,尚派荀派都有,風格各有不同
,尚派較為剛健,荀派則偏向花旦,當代老師輩中,劉秀榮和杜近芳也有自己的詮釋。說
來感嘆,我收藏有徐露的十三妹,那時她早已是青衣祭酒(不算老師輩的話),以梅派為
主,還能、也願來此非青衣戲,現在各劇團的純青衣們,即使有機會,可敢挑戰?
此戲全本叫“弓硯緣”或“兒女英雄傳”,現在通常只演悅來店和能仁寺兩折(還有紅柳
村和青雲山等等,只是不太單獨拿出來講)。我猜大陸不演全本ㄧ是因為時間太長而場子
又瑣碎,二是因為弓硯緣也者,弓是何玉鳳(即十三妹,女主角,金孝萱飾演)的弓,硯
是安驥(男主角,王璽傑飾演)的硯,安驥先娶女配角張金鳳(郭勝芳飾演)最後又娶何
玉鳳,而大陸在京劇舞臺上演一夫二妻可不行(但是古裝的電視電影就可以...),於是就
不演了(正如大陸的四郎探母沒有四夫人一樣)。此戲情節輕鬆有趣,算是一齣喜劇。何
玉鳳英姿颯爽武藝高強,不費吹灰之力就先救了安驥又救了張金鳳一家;安驥呆頭呆腦文
弱書生,被騙了還幫人數錢。何玉鳳除了一出場的趟馬之外,沒有什麼了不得的身段,後
面雖然有開打,畢竟不是兩軍對峙千軍萬馬的打仗,也是一下子就結束,又沒有大段的唱
腔(看哪個版本,可能會有幾句二六,但是唱都在安驥及青衣應工的張金鳳身上),就全
看演員的京白能不能壓住場子了。京白雖然聽起來似乎和國語一樣,但仍然是不同的。我
個人覺得,現在臺灣年輕演員的京白雖然也不能說有多糟,但是聽起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主要是因為他們一不擅兒化韻,二沒有輕聲,三則是一個句子裡語氣都一樣,沒有分哪
裡該重哪裡該輕。其他行當還好,花旦與丑角講京白的時候最多,更該好好研究。沒有老
師教,那就自己聽前輩的錄音,慢慢熏;再把自己的錄音和前輩的錄音一起放出來,就知
道差在哪裡了。這個過程很長,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畢竟,在一齣講京白的戲裡,如果演
員的京白講得不好,對觀眾而言,要不要掩耳疾走,真是兩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