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6-07-09 17:39:44三、一個被忽略的癥結:什麼是希臘(化)?什麼是希伯來?
主要參考資料:沃格林,《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2007中譯,華東師範大學。
3.1希臘(化)vs古希臘
一般教科書上對於希臘的流俗之見,
其實是出於對希臘化(從BC4世紀雅典帝國沒落、馬其頓王國興起,
乃至BC3世紀廊下派或斯多亞的發展開始,或者說亞歷山大的政治文
化革命帶動起的思想運動)的理解或者誤導。
但我們若「回到根源」,去認識古希臘(荷馬到Aristotle),
卻與此流俗之見天差地別。
3.1.1一般對希臘(化)的理解或批評
a.二元論世界觀或宇宙論或存有學:尼采批評這是Parmenides之後的發展。
但事實上到Aristotle為止,希臘思想還是有著多元、整全的特徵。
不過從廊下派開始,就正式地在去除這些古希臘的元素
b.靈肉二分、重靈輕肉:無論從希臘城邦對於「體育」活動、身體美學等等的重視來說,
都看不出希臘有輕視肉體的傾向。
即便一般被認為二元論的柏拉圖《理想國》,
身體活動或「衛士」階層都是哲學的入門關卡...。
c.宗教化、個人化:從廊下派(斯多亞)的思想道德化、個人化開始,
到後來諾斯底(靈智派)、新柏拉圖、摩尼教等等的混和宗教之流行。
事實上,亞歷山大的希臘化王國,雖然有許多希臘的皮骨在,
其實其肉體精神根本就是波斯化的(希臘化的這些哲學家都不是希臘人)。
以上三點根本就是波斯祆教的主要特徵。
這篇連結雖然寫得有點粗糙:(9)希腊化还是波斯化? http://goo.gl/hSJJal
卻對亞歷山大的希臘化王國之波斯血肉的政治社會原因,給了一個基本的輪廓。
3.1.2古希臘卻是
a.多元論:根植於希臘的多元城邦,乃至雅典的公民直接民主;
古希臘的宗教(神話)、文學(詩)、美學(悲劇)、歷史、體育、
科學(自然哲學)、思想(哲學)等等,都是平行發展的。
直到希臘化的發展過程,才變成獨尊思想(哲學),
並將之宗教化、扁平化、犬儒化...。
b.重視身體、重視多方面的發展:
=============================================
http://www.hksports.net/hkpe/pe_sports/history_pe.htm
由此可見,在古代的埃及和波斯,“體育”只是帝國主義的工具,
根本談不上現代“體育”所強調的全人教育。......
希臘是奧運會的發源地,“體育”在古希臘也曾經歷過一段黃金時期。
古希臘人追求身體的完美,這目標不但影響到他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也影響到他們在政治、教育制度、藝術、思想和寫作等方面的取向。
歷史上根本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比古希臘更崇尚“體育”。
考古學家在邁錫尼 (Mycenae,希臘南部古城) 和愛琴海一帶出土
的建築、陶器和手工製品都足以証明“體育”在公元前2500年已經在當
地非常普及。荷馬 (Homer) 的史詩《伊利亞特》(Iliad) 和《奧德賽》
(Odyssey) 中就描寫了大量的競技運動。歷史學家亦經常寫到關於獸獵、
鬥牛、摔跤、跳舞和游泳等活動。可見“體育”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
是多麼重要。
此外,“體育”對每一個古希臘男孩來說尤為重要。當時,“體操”
和音樂是兩個最重要的科目。古希臘人傳揚:
“身體靠體操鍛煉,靈魂藉音樂洗煉。”
=============================================
c.群體性的公民政治
「什麼是美善的生活(方式)」,可總結古希臘重視多元、群體的基本提問。
回歸生活、回歸生命,這件事情從文藝復興開始,直到浪漫主義運動才開花結果;
但是這個生活或生命的掙扎探求,仍要持續下去...,
直到我們真正認識耶穌所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怎麼一回事。
[文長,下篇繼續]
3.2律法主義猶太教vs希伯來的智慧傳統
3.2.1刻板印象中的耶穌時代猶太教
3.2.2希伯來的智慧傳統
開放性小結:「快歸無有」vs「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