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關於基督信仰

作者: cherrydoll (The Barr Brothers!)   2019-04-13 20:40:52
https://krtnews.tw/
以下最新第一手信息
皆取自於該網站
分享給大家
去年自詡為反墮胎之城的義大利城市維洛納(Verona),主辦今年的第13屆世界家庭大會
,最後以愛家遊行結束。
 大會以「改變的風:歐洲及全球愛家運動」(The wind of change: Europe and the
global pro-family movement)為號召,展開閉門會議。由執法人員在大瓜爾迪亞宮(
Gran Guardia Palace)前當警衛,注意宮外由女性主義團體和同(雙)性戀者及跨性別
者社群(LGBT)主導的大規模抗議。
 世界家庭大會是1997年由國際家庭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Family)總裁布朗(Brian Brown)開創的活動。該網絡組織每年舉辦全球大會,以「集
結、裝備領袖、機構和家庭,去肯定、慶賀、護衛傳統家庭為社會唯一的基礎及永續的單
位」。
 今年大會是歷來全球家庭爭議最大的一次,大會主席布蘭迪(Antonio Brandi)表示,
就女性主義者和LGBT的抗議聲明和宣佈而言,他從來沒見過「有人對沒犯任何錯的人那麼
充滿仇恨」。
 會議期間,反墮胎團體發給與會者塑膠胎兒,上面刻著警句:「墮胎讓跳動的心臟停止
了」。
 義大利福音聯盟(AEI)主席希柯恩(Giacomo Ciccone)一演講就強調,身為AEI的代
表,他要解釋AEI對家庭的立場及AEI在當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他說,AEI的組織章程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公開選擇共同發展一個共享的
計畫,以團結和忠誠,願意生兒育女,包括養育認領的子女」。
 他指出,這事實不能被理想化,「我們必須了解家庭發生許多扭曲的事」,他承認婚姻
面臨強烈的緊張、衝突、虐待和不公義的事,這些事應由立法者去妥善處理。「若將它與
家庭混為一談,或賦予它只有傳統家庭才做得了的任務」,那就錯了。
 希柯恩解釋,這家庭觀是義大利絕大部分基督徒(超過50萬人)抱持的。只有自由神學
派的教會(約1.5萬人,佔義大利所有信徒的4%)反對這家庭觀。
 希柯恩說,絕大部分義大利基督徒都深信主耶穌基督說的婚姻與家庭,想跳脫這觀點的
只是一小部分基督徒罷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要說,想在當今多元、信仰自由的社會及
家庭,與大家和平共存,就必須肯定這些價值觀。
 他說:「且讓我用基督教認定的對家庭有益的兩個建議。第一,如果基督徒想要振興家
庭,就必須從自己做起,用委身和責任感經營好家庭。 第二,必須避免歇斯底里、勃然
大怒,及任何極端的態度。若想盡責任,我們就得積極貢獻於義大利和歐洲的成長,為社
會的共同利益而努力,讓家庭重新找到它無可取代的社會地位。」
「爸爸活過來,家就活了!」社團法人台灣推喇奴爸爸學校推動協會於3月23和30日兩個
星期六,在台中神住611靈糧堂舉辦第114屆中彰投爸爸學校。
 高重達牧師(爸爸學校協會秘書長)受訪時表示,爸爸學校是一個國際社會運動,自
1995年從韓國發起至今已在70個國家進行,共舉辦7,600多屆。高牧師提到「爸爸」這角
色是上帝所賦予的天職,也是家庭蒙福的關鍵,爸爸學校的目的是恢復聖經中父親的形象
,導正被誤用的爸爸權威,使爸爸回到原本缺席的家庭中。
 台灣於2009年成立台灣推喇奴爸爸學校推動協會,走遍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
、台東、花蓮等地區,開設課程來幫助弟兄們做好爸爸,約計有3,600位弟兄參加過。這
事工主要是站在幫助教會的立場,只要牧者對家庭事工有負擔就會開始合作。
20190331WEI41
高重達牧師(左三)與爸爸學校同工。張雅茜攝
 「好爸爸不能光靠自己摸索,而是要敞開心學習。」高牧師說,爸爸學校是兩個週末、
4堂16個小時的課程。第1堂課帶領爸爸們去看看原生家庭。當一個人了解自己的歷史,才
能懂現在,然後就可以好好走向未來,與原生家庭和解可以帶出爸爸的影響力;第2堂課
帶爸爸們去覺察影響自己的壞習慣、文化和男性形象喪失的原因,奉主名砍斷壞習慣,就
會活出尊貴父親和丈夫的身分來;第3堂課是賦予爸爸4大使命,宣告父親是子女的泉源、
指標、驕傲和子女未來的保障;第4堂課是提升爸爸的4個屬靈權柄,用以祝福、話語、訓
誡和信仰傳遞。最後,談到爸爸與家庭之間的關係,談到男女的差異和夫妻親密關係的互
動,提倡建立榮耀神的健康家庭。
 協會的同工梁玉清和李小玲姊妹談到先生的改變。玉清姊妹提到以前孩子們在客廳看電
視,一聽到爸爸回到家就躲進房間,對父親是害怕與恐懼的。先生參加爸爸學校,在畢業
典禮上眾人的面前,公開為自己過去行徑向妻子道歉,回到家也主動跟孩子道歉。當一個
缺席的爸爸回家,孩子們看見不可能改變的父親翻轉時,5個孩子都受洗信主了;小玲姊
妹分享,先生過去跟她一起去教會有10年時間,都一直停留在慕道階段。上了爸爸學校之
後,檢視原生家庭,當蒙蔽的帕子被神挪去,重新用神的眼光看待妻子和孩子,心回到家
裡面,不久就受洗了。兩對夫婦現在都是協會的同工,去到各教會服事。
 對於未來的展望,高重達牧師談到,過去開課門檻為20人,未來調整只要有合作的教會
,2-3人就會開課。另外,也有教會的幸福小組跟爸爸學校合作開設課程,也受到未信主
者的喜愛。從2017年開始與更生團契合作進到監獄,針對受洗的受刑人提供爸爸學校的課
程,他們人生第一次聽到如何當一個好爸爸和如何當一個好兒子,許多人開始寫信給孩子
,重新建立愛的連結和真實的關係。社會的問題,其實就是家庭的問題,而家庭的問題就
是爸爸與媽媽的問題。當爸爸本性(True Character)恢復了,一家之主恢復到牧者、祭
司長、好管家、領導者的身分和地位,爸爸健康了,就帶動整個家邁向健康。
分享身處第一線牧養,牧者面對青少年時會遇到的挑戰,透過實務經驗回應,幫助更多同
工掌握服事主軸、定睛於神。磐頂教會與台神教牧博士班聯合主辦,於今年3月起一系列
青年牧養研討會「在地與跨界-當代青年牧養的挑戰與契機」,4月1日邀請水林長老教會
主任牧師莊信仁與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擔任講員,主題為「鄉村一代的青年牧養
」。
生命為中心的牧養視域
 莊信德先以「青少年牧養的教會視域」作為講座引言,提及教會內多會有組織架構的存
在,這些階層的產生,原因在於教會內仍有事務需要作決定,組織架構能幫助決定有效的
誕生。但他說明,在管理階層內,仍可分為「事務性架構」與「生命架構」兩種不同的模
式,前者是以客觀事實為前提來作決定,後者則是知道信仰是高度變動的有機體,隨時都
會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與環境而有所變化。
 「昨天的經驗不能在今天使用,昨天的失敗可能決定今天的自卑。」莊信德提醒,年長
的管理階層在面對青少年時,需要擺脫早期「以自己決定他者」的決策模式,轉換為願意
被決定的更新取向;意即年長者與年輕人之間具有相互主題性,若是事務由晚輩來作決定
,長輩也能在願意被更新的心態上,接受年輕人的思維與作法,不因覺得被人爬到頭上而
採不願合作的態度。
洞察牧養現場實況
 回應莊信德的說法,在青少年的牧養實務中,莊信仁牧師以在雲林縣水林鄉這個西海岸
城市的牧養經驗,分享個人與被牧養的青少年一同經歷恩典祝福的牧養之旅。
 莊信仁於2008年起赴任前往水林長老教會牧會。他提到因著當地人口老化、輕壯年人口
都外出求學或就業的風氣,起初教會只有高齡長者聚會,人數僅8人。面對教會隨時會關
門解散的危機,莊信仁起初也對神的帶領有所質疑,然而神藉著師母告訴他:「若我要帶
你到別的地方,那你現在就不會是在這裡。」這番提醒讓他定睛注目自己所服事的鄉鎮,
開始想著該如何引領教會有新的看見與改變,也思考在改變的過程中,自己與會友需要經
歷的考驗。
 水林當地人口老化,海線地區信仰以民間宗教為主,與基督信仰間充滿張力。但莊信仁
卻在一片硬土中看到,當地的教育機構只到國中,且水林鄉的外配眾多,這些新移民對自
己的孩子都有很高期望,希望他們能被看見與重視,這讓水林教會從課輔班做起,也規劃
「路得親子小組」讓新移民的女性能有機會與孩子對話,讓親子間有更多的認識和彼此看
重。
因人因地制宜的屬靈牧養
 莊信仁指出,透過好玩有趣的活動,或以美食佳餚作為助力,很容易能讓人來到教會,
但其弊病則會讓大家記得活動或餐點,卻忘了當天的講道與信仰意涵,教會的存在最重要
是滿足福音的需求,我們都需關懷社區,但使用的方法不該讓人對於資源的依賴大過對福
音的渴求。
 隨著課輔班影響和改變孩子生命,水林教會逐漸被當地接納,陸續有更多人願意來教會
聚會。這時莊信仁看見教會內有7成會友是第一代基督徒,年齡都在30歲以下,這讓他更
加重視教導孩子讀經認識神的話進而遇見神,使信仰根基能扎實建造在每個人生命中。
 莊信仁也為水林教會的青少年規劃一整套「提摩太青年領袖訓練系統」,先是幫助孩童
認識自我,進而帶他們看見自己的缺乏,以及察覺上帝如何幫助自己不斷前行。為培養孩
子們與外界對話的能力,另外打造公共議題相關課程,也引導他們預備上台作見證,從認
識信仰後就開始參與宣教。
 這些課程不只是聖經真理的教導裝備,也在課程進行中。莊信仁牧師夫婦透過陪伴每位
孩童來翻轉教會。目前水林教會以恢復到各年齡層聚會人數都沒有斷層的健康狀態,且信
徒願意委身教會,在被陪伴後回頭服事年幼的信徒。
 莊信仁提醒,當代牧者對於教會增長常會陷入「量」的焦慮,許多人為此積極尋找各式
牧會方法。但他認為,所有的方法都是一種工具,沒有任何模式能適用在所有教會,不斷
盲目追求同樣會為牧會帶來困難與阻礙。不論時代潮流為何,牧養的終極關懷就是把生命
帶到神面前,當一切核心都聚焦在神,就能將目光回到生命彼此陪伴、成全的單純與美好
剛信主的時候,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就急著跟家人傳福音,如此缺少裝備就出場的結果,的
確是潰不成軍。一段時間之後,我逐漸瞭解,聖靈有其奇妙的作為,傳福音並不單是倚靠
熱情,或是用一套制式的講述內容就能讓人明白。有時,人與人之間真誠關係的建立,並
「活出福音」的樣式,反而勝過千言萬語。當親友在我們身上看見信仰所帶來的新生命與
豐富度時,自然會吸引他們,一點一點的向神靠近。
 此時,重新領會使徒行傳中的教導,將初代教會傳福音的方式與現今的運用相對比照,
看見千年前的古徑依然可以成為今日的指引:
一、使徒於佈道會中放膽宣揚主道
 1.五旬節時,門徒聚集一堂被聖靈充滿,彼得趁眾人驚訝猜疑之際,放膽講論,並用許
多話做見證、勸勉眾人:「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二40),當天門徒約
添了三千人。
 2.其次,彼得醫好瘸腿的乞丐後,在眾人覺得希奇時,他藉機對百姓的講論(徒三12)
,這次聽道的人有許多信的,男丁數目約到五千。
 這兩次彼得於眾人聚集時的講述,全然倚靠聖靈的大能,放膽宣揚主道,才能帶領數千
人回轉。
二、以個人見證勸勉眾人
 1.從經文可知,巴拿巴是一個對主熱心的信徒(他曾變賣自己的田地,將價銀捐獻給使
徒分給需用的人),且成全保羅的服事,與其一起同工。當時,耶路撒冷教會打發巴拿巴
至安提阿教會。巴拿巴在安提阿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因他的見證並充足的信心,帶領許多人來到主的面前(徒十一22-24)。
 2.保羅為福音的緣故多次被捉、被查問;雖常在苦難中,卻仍以主為喜樂。在獄中,他
與西拉一起禱告,唱詩讚美神,還帶領禁卒全家信主(徒十六25、34);並勇敢向猶太人
及外邦人作見證,即使在政治中心羅馬城,也毫無懼怕的傳講神國的道(徒廿八30-31)

 巴拿巴與保羅為主熱心服事,即使在苦難中亦盡心竭力的傳揚主道,勸勉眾人,成為眾
人效法的榜樣。
三、對鄰舍的愛與關懷
 1.彼得周流四方至呂大時,遇見一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彼得奉主名醫治他(徒九
32-35);其次在約帕,彼得也使婦女多加復活(徒九36-43),這兩件神蹟使許多人信主

 2.安提阿教會的信徒,照各人的力量捐錢,交託巴拿巴及保羅送去耶路撒冷(徒十一29
)。
 3.保羅對猶太人及外邦人都是熱切的傳講福音,他說:「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
,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又對猶太人和
希利尼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二十20-21)。
 藉由眾聖徒對鄰舍關懷的行動中,讓更多人可以得著寶貴的救恩,並見證神的慈愛。
四、分散至各地宣教
 1.初代教會受到逼迫,反而因此四散到各地宣教,例如:腓利在撒馬利亞人當中施行神
蹟,使福音傳開(徒八5-8);並因順服神的帶領,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徒
八40)。
 2.保羅三次的宣教之行,在多個地方傳福音,並且教導與堅固信徒(在此時期曾先後與
保羅一起同工,同樣也是宣教士的,包括:巴拿巴、馬可、西拉、提摩太及路加等人)。
 神的道是豐富的,初代教會所開展的幾種方式中,都可以看到聖靈的介入,無論是施行
神蹟或是神話語的帶領。若不是聖靈作工,人必然是枉然勞力。
 對照現今的環境,上述的四種方式有較現代化的呈現,但依然是主要傳福音的管道,例
如:
(一)舉辦佈道會(或教會各類不同的特會、復活節或聖誕節的活動等)
 教會大型的活動是基督徒可以借力使力的機會,藉由這些教會資源,邀請慕道友或未信
主的朋友參加,得以切實的感受教會的正向力量。而現代資訊發達,已突破時間與空間的
距離,基督徒更要好好運用,將神國的好消息透過網路、各樣的媒體傳送出去,正如同保
羅所說:「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
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
(二)個人見證
 聖經教導我們要成為世上的光和鹽,使我們的生命要成為神美好的見證。因為惟有神能
回轉人心、使浪子回頭;即使在逆境困難中,祂依然與我們同在。而未信主的人,便是透
過基督徒來見證神「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神蹟。
(三)對鄰舍的關懷
 關心鄰舍是分享愛與祝福最實際的行動,有時建立彼此間的情誼與信任感可能需要付出
長時間的代價,而這正是讓我們耐心等候神旨意成就的操練。保羅說:「向軟弱的人,我
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
些人。」(林前九22)若與人相處能常存同理心,並回應溫柔、關懷的話語及實際的行動
,必可以使手中所作的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四)差傳宣教士
 對於宣教事工,有些教會已有組織、有計劃的培訓適當人才,並給予支持。而宣教士在
不同的文化處境中,不僅在生活各方面要適應環境,連傳福音的方式也要因應當地的情況
,做在地化的調整。例如:保羅在雅典宣教時,就由當地所拜的「未識之神」說起,而不
是從猶太人的歷史開始講述。
 一位剛退休不久的年長牧師,在台牧會40年,教會從10人發展到現今超過3,000人,並
在海內外拓展植堂50間以上。有人請教這位年長的牧師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可以傳授
,他卻謙卑的說:「沒什麼特別的方法,也沒有一套特別的教材,純然是聖靈在作工;在
海外宣教,事工的開展極不容易,更需要緊緊的倚靠神,順服聖靈的帶領。」
 因此,我們期盼教會要興盛,福音要廣傳,極需要仰望聖靈的能力,並以基督的心為心
。神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
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廿八19-20)求主幫助與引導,讓這個大使命成為我們此生的宣告,也成為我們一
生努力的目標。
作者: eno4022 (eno)   2019-04-13 20:50:00
50字心得呢?
作者: saiyuki1412 (Eating)   2019-04-14 01:29:00
我以前去教會牧師說丈夫是頭,妻子是脖子,都很重要但是妻子應該要跟隨丈夫聽丈夫的。
作者: Kangin75 (Damaris)   2019-04-14 04:54:00
宗教信仰不同會特別辛苦,你知道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