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一談,「如何收窄猜測範圍」
馬太福音11:12
從施洗約翰的日子到今天,「天國受到強烈的攻擊,強者奪取它」。
和合本的註解提供了另一個譯法,「天國是要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感覺這兩種譯法的差異有點大啊,怎麼選呢?
回到解經的基本,第一步,確定範圍。
記敘文,從「場景的變換」,作為段落切分點。
距離11:12最近的切分點選擇有:
11:1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就離開那裡,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
11:2 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
11:7 他們走的時候,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
11:20 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
......
由於11:1與2節直接相連,不會以兩節之間切斷,所以11:2可以去掉。
11:1-6是個小段落,約翰派了門徒去見耶穌,提了問題,
耶穌回答了約翰派來的人之後,又對「眾人」談論約翰。
從「前後文銜接連貫」的角度去理解。
耶穌對眾人談論約翰,跟1~6節,約翰派人發問的問題有關。
另外,1~6節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在第2節;
約翰在監獄裏聽見「基督」所做的事。
明明第1節開頭是「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第4節也是「耶穌」回答他們,
怎麼第2節突然把「耶穌」用「基督」代換呢?
而且使用搜尋,馬太福音從第2章之後,到11:2這節,才再一次又提到「基督」,
所以,可以合理猜測,
11章這裡是個「點題」,是馬太福音作者寫了10章篇幅之後,
要藉著「耶穌回答約翰」與「耶穌對眾人的講論」,解釋「基督」
11:14與11:15之間似乎也是個切換,但11:18又一次提到約翰,
所以15~19節可以比較寬泛的,也視為「對眾人談論約翰」的一部分。
至此,我們把範圍大概確定了:
11:1~20是一個相連的主題
(藉著「耶穌回答約翰」與「耶穌對眾人的講論」,解釋「基督」),
這個大段落又可以切分為
1~6(耶穌回答約翰)
與
7~20(耶穌對眾人講論約翰)
兩個小段落。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12節的兩個譯法。
確定段落之後,把裡面每一句前後文連接好
11:13開頭有個連接詞,和合本翻譯成「因為」
(但2010修訂版卻去掉了,這節我倒是得用舊版和本和其他翻譯版本的譯文)
12節的「天國是....」,
與後文
「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
若肯領受,這人(約翰)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
怎麼關聯呢?
先往後文繼續找,看看有沒有可以對照的。
16~17節,耶穌批評這個世代是「不行動、沒反應」的
(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20節,耶穌因為諸城中的人「終不悔改」而責備他們
(還記得嗎?第1節耶穌去「各城」傳道,
20節「這些城的人」,很明確形成段落的一頭一尾。)
耶穌期待聽眾有悔改的行動,
那麼12節比較可能是「耶穌藉著對眾人談論約翰,期待聽到的人有反應」
最後,回到前面提過的分析:
12節並不是「耶穌針對天國做個專論」,而是「耶穌對眾人談論約翰的時候提到天國」
段落的主題是約翰(與耶穌)
(因為1~6節是耶穌回答約翰差來的人,7~20節是耶穌對眾人講論約翰)
而不是「天國如何如何」;
另外要注意第2節,馬太福音的作者刻意用「基督」這個頭銜代換「耶穌」;
在11章的這個段落,考慮更大範圍呼應馬太福音全書的主題,
是馬太福音經過前10章的鋪陳,用耶穌對約翰的談論,開始詮釋"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