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兼職技師上榜分享

作者: struc5566 (結構5566)   2016-02-22 21:45:45
我想 別人分享的上榜心得已經很多了
方法還有技巧大家應該都有個初步的了解 我就不再講的太詳細了
我想說說的是 如果你跟我一樣 對於考技師這件事 一直存在個夢想
但是現實的環境卻沒辦法像人家 好好的當個全職的考生 那不妨參考我的作法
畢竟家裡還有人張著嘴要吃飯 責任不能逃避 我們只能在有限的選擇當中去做取捨
《背景說明》
高中不愛唸書 上了重考班後也撐不到指考 申請進四技的機械系就進去唸了
大學一年級別人都是在聯誼抽鑰匙抽學伴的 我在跟一堆五專生六點起來打掃升旗
大二轉學考到TKU 我的土木不歸路就此展開
大學在校成績還算是不錯 畢業時系排第七 後來碩班考試工數放棄 吊車尾的進入NCKU
吊車尾的進來當然還是吊車尾 碩一五科我被當掉三科 還好有指導老師一句話留了我下來
兩年後還是順利的畢業了 但我那時的結構組沒有一定要修結構的課
你想修什麼系上的就亂修 現在似乎不是這樣了
總之 我可以說上了碩班後就沒有真的再碰結構的課程 碩論也只跟結構搭了點邊
畢業後經過國軍制式化的教育 出來後
我大概只依稀記得剪力彎矩圖怎麼畫而已
一張白紙 其實也是件好事
《動機》
拿到退伍令再也不用綁刺絲舉槍敬禮後 很快的找到了家中小型的顧問公司待著
不管怎麼的我們先吃飽再說是吧 有問題再討論
所以一開始進去就真的是在當一個key in machine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複製貼上後就成了計算書
當然 都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幹嘛多少有點心虛
後來才真的慢慢請教老板同事 才了解整個作業的內容 是在算什麼
出自法規哪裡 課本哪裡 為什麼
摸著摸著興趣就來了 再加上出去開會外審很多技師或公務員出張嘴
有些嘴技師嘴大地的 搞的我都開始懷疑我是不是要再把整本RC跟耐震再重讀一遍
加上沒有技師 你所說所做都被打個問號 誇張一點會議中整個被跳過被當不存在
其實我一直以研究所口試當作人生的最後一次考試
看到以前班上有人在準備高普考 還是技師考 我都覺得是傻了嗎
技師哪是我們這種人考的上的
《做法》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有多少人是全職的在準備技師考
不過至少在第一點時間上面我們就輸人家一大截了
別人有時間去補習班看dvd 上現場的課 回家再做復習預習
我們當然沒有 白天跟etabs還有接建築師跟工地的電話就飽了
下班後精神耗弱 晚上吃飽飽的再去補習 我想效果應該也很差
所以是直接放棄給補習班賺這筆錢 錢當然要花 但要花在刀口上
我選擇買書來自修 所以在書籍上的選擇我覺得有點重要
還有可能就是需要一個可以準時下班的工作
以及沒有女朋友吵著出去玩的六日假日
好讓我們能到圖書館找個正妹對面坐下來
時間上的安排我覺得從春暖花開的季節起步是個很好的節奏
當天氣冷到需要加件小外套的時候表示你要進入紅色警戒
若是打從四月開始 簡單的將所有要讀的科目分開
以一個月一科為目標 背科放在後面 以免先背了 到了考前又忘了
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總復習
我的順序是從基礎開始 材力結構RC鋼構大地測量施工
結技也是比照這個概念 材力結構RC鋼構大地結動耐震PC
前四者真的很重要 每科大約都是花到一個月的時間準備
每個人罩門也許不一 但我個人前四者是準備到很熟很熟
大地工程內容我覺得比較多 土技又有包含工程地質 所以約用掉一個半月
沒有準備完成 時間到也請跳下一科目唸 沒有人是整個唸完進考場的
若是時間充裕 也不要提前準備下科 再把現在這科的考古題再做做 或是練練偏難題型
所有題目一定要自己做一遍 千萬不能用看的
看過雖然懂 但很多問題沒有手作是預想不到的
我的習慣是跟著書本寫的方式走 書上出現例題直接白紙自己寫一下再看答案
解題的方式百百種 不一定書上寫的就是最好的
重要的還是養成動手算的功力 並且保證計算品質優良
身為一名工程師 計算機是我們的第二生命
自己從大學到考前有5台計算機 可寫程式可畫圖什麼鬼都有
但具有考試的身份時 找個塑膠袋裝一裝好好的收藏它們吧
乖乖的買台CASIO fx-82SOLAR
隨時帶在身邊 上班時及圖書館自修都用這台計算 以增進速度跟習慣按鍵位置
因為家裡住的比較偏遠 下班回家大約七點多
我習慣看個兩個小時到十點就準備熄燈
六日兩天基本上都是九點到九點 有酒喝或有妹子的時候 可以到五點就好
熬夜喝酒玩樂可以 但看書不行 不但沒有效率反而心緒更為雜亂
上班時間若是不忙 有時間也把書拿出來看
我會固定把施老師那兩本大地工程放在公司 忙裡偷閒的翻他個幾頁
只要我看到覺得是重點的地方或是經典例題 我就拿去印影機COPY下來
一頁一頁的積成一本 但不要太快裝訂成冊
因為有可能之後會發現COPY下來的東西沒什麼用
其中內容太多或是敘述雜亂 我會拿張A4白紙用自己的解說方式寫下來
就這樣也許白天些許翻著大地 但其實當月可能在專看結構學
這樣到了你要專門準備大地這科時會輕鬆很多
我們沒上課 但還是要自己準備筆記
不然考試的休息時間總不可能還抱著一大本坐在樓梯間翻心安
我自己針對材力結構鋼構RC準備一本筆記 內容完全是書籍的東西
平常在唸的時候就邊抄寫 遇到超漂亮的題目就整題COPY下來
這樣留在考前一週讀起來 快 且輕鬆
同事每年帶著老婆飛日本遊玩千萬不要心動啊
既然要考試是沒有權力休假的 努力死守自己的特休吧
考試前一週打死我也不進公司 所有電話拒接
沒有到補習班 實在太難遇到為了同一目標而努力的戰友
如果身邊有人跟你一起拼鬥 我覺得是件不錯的事 有問題可以互相請教
不懂的地方一起研討 教別人的同時 也是在為自己復習一次
考試這條路其實不是我們選擇的 是環境所逼迫
如果你跟我一樣 一個人獨自走在這條不歸路上 本身可能要有些自我催眠的能力
當相信自己有一定程度時 到了考前最後衝刺
有時一整天算了一堆考古題 算出答案再回去翻題解才發現又漏了哪部份
抑或明明觀念都對 但是最後答案差了一點
告訴自己 是題解算錯了 是題解算錯了 是題解算錯了
因為我們需要過度的自信心 才有辦法走下去
考前就不要再拘泥一些支微末節了
「為什麼」是10月份前準備就該想好的東西
既然有決心要考取技師 我認為還是不要把「預計」考上的時間拉長
這樣反而會更沒有鬥志 儘量把時間定在兩次內考上
從現在開始 高考三級及技師考試請每次報到 而且每次都要考完
有考完有機會 近幾年報名費又漲的特兇 更不能浪費
誰會料到104年土技考試 那張發下來嘴角會上揚的考卷出現在最後一節
考卷發下來時先大致瀏覽各題目 我的習慣是把計算式全都寫在題目卷上
隨時要注意時間 自己抓好時間在鐘響前要把題目卷的東西騰到答案卷上
複雜的加減乘除就不用寫上去了 必要時用文字說明過程帶過
寫文字的好處是 讓閱卷老師知道你有那個觀念
錙銖必較 看到不會寫的計算題 想到什麼寫什麼
高考工程力學 我流力動力都沒看
動力那題只寫上運動方程式其他空白 老師人很好 還有3分
最難的一題當然留到最後 如果其他全算完 有時間再來想
最後時間來不及 知道一定寫不完 請用代數方式把解題流程寫在考卷上
目的一樣 讓閱卷老師知道你有那個觀念
我們就是一分 都不願讓步
《書籍》
以下可能會講到某些老師的書籍 只是我的心得 並沒有批評的意思
市面上的考試書籍我大都有買 以下只列出我較為推薦的
沒有辦法去補習班坐 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補習班的資源整理
我想推薦的書籍幾乎都是出自補教界的名師
工程測量學:
[測量老師林宏麟上課筆記] [測量學題解-林宏麟]
畢業這麼多年 說真的 我只記得大學老師一直在說
凡測量必有誤差 其他我大概都忘了
測量這科一科就是一百 實在是不能放掉
應該是少數土木系出來的會直接專門碰測量這塊
所以我覺得很多人也都是從頭摸起
林老師有出一本測量學 我是覺得真的太舊了 沒有必要讀
我也是有買 但真的翻了幾頁 我對那種古早時字體有點反感 也唸不下去
以林老師上課筆記為主 測量學題解這本為輔 下去唸
自己直接看筆記真的有點吃力 推導還好 計算部份可能還是要有高人指點
所以我的方式還是把測量這科當做背科 以問答的方法來準備
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毛昭綱] [材料力學know why-黃鈺]
土木系畢業的 真的跟材力相處太久了
有些基本的東西 如畫剪力彎矩圖的 快速跳過 重點我是放在推導 不過也都沒考
材力跟結構有符號系統的關係 我建議還是看同一位作者的
黃老師的書我覺得很適合入門 他書寫講的真的很白話也易理解
但跟毛老師的符號方向什麼的都不太一樣 我建議有些章節是可以直接看黃老師的
若要以黃老師的書來準備國考 其實也可以 但我還是習慣毛老師的解法跟篇排
結構學:
[結構力學-毛昭綱] [結構矩陣-毛昭綱] [結構學考前30天衝刺搶分秘笈-紫煌]
結構學就兩招 力法跟位法 我原則還是有分幾個部份
判斷穩定靜定 力法 彎矩分配法 傾角變位法 矩陣 影響線
判斷穩定靜定還是要花點時間看 有考出來的話殺傷力很大
但來如果不及看 那就猜個不穩定吧
結構矩陣那本只看第三章 不過在做考古題時發現有個電腦用直接勁度法
這部分我是以考古題跟紫老師的30天來補足
紫老師那本書 應該要叫50天才對
裡面很多方法很好用 如體積積分表 位法題目每題每個方法都解給你看
鋼筋混凝土設計:
[102年許弘免費課程筆記] [鋼筋混凝土學系統剖析-蔡修毓]
[鋼筋混凝土考前30天衝刺搶分秘笈-紫煌] [解說鋼筋混凝土-歐陽]
死瘦宅魯蛇本人我沒事就在土木人上淺水閒晃
偶然看見許老師為了回饋土木人版友 特開一免費的RC課程
因之前就拜讀過許老師所著之[觀念鋼結構系統剖析-許弘]
就覺得老師許多觀念都由淺入深 解題構架明白 很適合初學者
我印象很深 星期一晚上 即使重感冒 白天上班請假 晚上也要坐在教室
RC這一科 我認為還是不要背公式才好 範圍很大 細節很多 需要時間慢慢累積
另外規範最好還是要有一本 知道規定細節出處會比較好
其實我在RC上花的心力確實較多 遇到障礙第一個還是去翻法規 法規為主
鋼結構設計:
[觀念鋼結構系統剖析-許弘]
鋼結構聖經
輕鬆好讀
我認為整本讀完例題做完且精通 多的範圍也不用看了
大地工程:
[大地工程學(一)土壤力學篇-施國欽] [大地工程學(二)基礎工程篇-施國欽]
[解說工程地質-歐陽]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Das 中譯本-黃安斌譯]
準備開幹時 發現手上只有那本Das大學用書
我的建議是以施老師的書籍為主 施老師的書例題都很簡單
做起來超有成就感 但是有時候到一個章節什麼都沒寫就來個例題
由例題來帶出觀念 我是有點不習慣這種方式
所以有時會拿Das那本來翻 裡面也有寫的不錯的地方
例如推導連續體拉普拉斯公式的時候
所以我都兩本交換著看 去蕪存菁
工程地質不是很熟 歐老師的那薄薄一本他自稱無賴手冊一點也不為過
針對大地裡一題20至25分的工程地質 剛好
施工法:
[土木施工學-林金面]
施工學我一直覺得要考高分是件難事 範圍太廣且時間有限
而且不可能每個人對每種工法都很熟
到了考前 心裡最怕的一科反而是施工 因為準備的時間太少
這科完全是靠工作時的經驗及考古題
不會的題目跟日常生活作聯想 拼命寫
當然要針對題目問的 攻他中路 就算不會 也把你知道的寫出來
如果題目問逆打工法優缺點 就算不知道也把逆打工法意思寫下
擺明就是給老師看 「我知道這麼多」分數就聽天由命吧
運氣好給個兩三分 也不無小補 必竟我們要分分計較
預力混凝土設計:
[預力陳老師上課講義-陳老師]
如果考結構技師 我建議不要放棄這科 但也不需花太多時間
考卷發下來一定會有一題預力 佔分約是20至30分不等 放棄很吃虧
我自己RC和PC這科衝很高 用來拉其他不足50分的科目
幾個章節一定要會
斷面應力計算 斷面設計
預力損失我一直覺得很重要 我個人有準備
如果時間真的很少 可以跳過 因為這似乎不是近幾年來的命題重點
結構動力分析與耐震設計:
[結構動力精解-歐陽] [耐震設計陳老師上課講義-陳老師]
[建築物耐震設計與解說-100年7月] [鋼結構ASD/LRFD規範及解說第十三章-96年6月?]
碩一那年 洪老師在台上講什麼我都聽不懂
同學都用MATLAB在做作業 全班只有我一個用EXCEL
我交了一次作業後就再沒去過了
我一直覺得我跟結動之間有什麼美麗的誤會 啊~那應該就是工數了吧
結動耐震這科 我猜 考上結技的 有百分之五十以上 是懵懵懂懂的
結構動力節省時間的方法 就是直接拿歐老師的題庫來做
不懂的就先背下來吧 考完我們再來研究
再怎麼樣 也要把單自由度的題目做完
耐震設計也是漫天無地 無從下手
RC的耐震就沒有列出 因為相信準備結技的同學都會練到爛 大家都很會
建築物耐震設計與解說這本 原本工作時就很常用到 所以也算很熟
《其他補充書籍》
103年土木結構高考技師試題解析-實力
102年土木結構高考技師試題解析-實力
101年土木結構高考技師試題解析-實力
土木類國家考試(97~101系統題庫)(一)材力、結構-實力
土木類國家考試(97~101系統題庫)(二)RC、鋼構(含預力結動耐震)-實力
土木類國家考試(97~101系統題庫)(三)土力、基礎、地質-實力
土木類國家考試(97~101系統題庫)(四)施工、營管、測量-實力
土木所升學考試 材料力學系統題庫-許弘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上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下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基礎結構動力(上)-林永盛
結構動力學:理論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簡體書)-Chopra
《感想》
從102年8月到現在 兩年多的時間 我放棄了很多可擁有的
等價交換後得到的是什麼?值得嗎?
我也不知道
雖然這不是什麼得值成驕傲的成就
但大概是我這輩子最努力且執著的一件事了
放榜一天過後 熱情消卻
我還是一樣坐在辦公室裡貼發票 打公文 發開會通知單
考上之後 煩惱才開始
我覺得專技高考及格人員 還是必需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
名片上印著技師兩字 就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生意人
當然考上技師的也不是什麼建築工程 土壤液化都很懂
其實不懂我們可以等到想好了 書讀完了 有方向了 再拿出來討論
在工程上很多事情等待專業人員去解決 但絕對不是用憑空幻想即可
這其間已離開顧問公司一年多了 長官的屁眼我也舔累了 想回工程界了
說為人民安全把關太沉重 我只想當個工程師
未來的日子還很長 這只是個開始
千杯 千杯 再千杯
Life is like riding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作者: zouzou (兆兆)   2016-02-22 22:01:00
好文筆
作者: linxxx (林林)   2016-02-22 22:04:00
作者: ke0213 (阿助)   2016-02-22 22:06:00
大推
作者: chachabon (恰恰碰)   2016-02-22 22:16:00
我也是大二轉學插班到tku的。讚喔。恭喜。。
作者: ts012108 (小可棕熊)   2016-02-22 22:54:00
土木人 一定要考到技師嗎 雖然我也知道是投資但不知道有沒有人沒有牌也是嚇嚇叫的
作者: ftc693 (阿佑~~)   2016-02-23 00:27:00
有很多阿,沒牌也超強
作者: admirer (樂天派的無聊隊長)   2016-02-23 07:08:00
認識幾個沒牌又不強卻嚇嚇叫的,拿得到工作比較實在 XD
作者: wen456789 (咖啡~)   2016-02-23 09:50:00
作者: tuan10 (Tuan)   2016-02-23 09:54:00
實用心得!推心態~
作者: slamdown   2016-02-23 10:10:00
贊拉!謝謝前輩分享。至於學歷跟牌照,套句我長官說的,除非自己開公司作老闆,學歷跟証照還是很重要的
作者: kangta11 (Hello)   2016-02-23 12:52:00
真心覺得拿工作能力比較重要
作者: kenopy (kenopy)   2016-02-23 15:19:00
TKU必推
作者: tzshian (重生者)   2016-02-24 00:36:00
沒牌…有人會理你嗎?!
作者: ftc693 (阿佑~~)   2016-02-24 08:58:00
要找好朋友,就會理
作者: lifestream (咪路貓與黑黑兔)   2016-02-24 09:02:00
結構學考前50天?哈哈哈~太有道理了大叔我反駁不能啊~
作者: szs (小白)   2016-02-24 13:34:00
推,在職考上 佩服你的毅力
作者: vortex0607 (漩渦67)   2016-02-24 19:13:00
推一個
作者: souljye (deepwhite)   2016-02-25 00:46:00
推一個
作者: Chikarable (voljin)   2016-02-27 05:56:00
推推
作者: numetaloo (KUO)   2016-02-28 10:22:00
推~感謝分享
作者: xshie (xshie)   2016-02-28 23:44:00
推!好厲害啊
作者: k109rgx (lucas)   2016-03-03 12:46:00
大推態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