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中國哲學史”寫作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5-02-18 00:21:43
http://www.scu.edu.tw/philos/2004.6.23%A1%E36.25.htm
“中國哲學史”寫作與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難局
鄭家棟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在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的發展中,“儒學”與“中國哲學”是兩條既存在張力又在很大程度
上相互交叉、重合的思想學術脈絡:一方面,“哲學”成爲詮釋中國傳統思想之一種主導
性的方式,此在大陸學術界表現得尤爲突出,至於某些學者謀求所謂以“思想史”取代“
哲學史”,乃是晚近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國哲學”的現代發展又在相當程度上是與建
立“新道統”和“新學統”的文化抱負關聯在一起,這可以解釋何以“中國哲學史”寫作
與“中國哲學”研究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與(廣義的)當代新儒學的發展演進存在
某種亦此亦彼的孿生關係──由馮友蘭而牟宗三而劉述先,可以說較爲典型地體現了這樣
一條在批判繼承的前提下轉進、超越的思想學術脈絡。
下面的論述主要是針對大陸學術界。我期望以這樣一篇文章賀我所景仰的劉述先前輩七
十壽,不致於讓人感到離題太遠。
一、
拙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發表後引發爭議, 無論人們在討論和爭論中表
述怎樣的看法,注意到並自覺地思考和反省這個問題,總是好事!而在我看來,問題主要
關涉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作爲現代意義上的知識系統和學科門類的“中國哲學”是中
西文化交流的産物,確切地說,是引進西方哲學的概念系統詮釋中國思想的結果, 這就出
現一個問題:對於“中國哲學”來說,西方哲學概念及方法的引進是建立了某種不同于中
國傳統哲學的話語系統和表述方式,還是建立了“中國哲學”本身?換句話說,抑或中國
歷史上本不存在“哲學”這種東西,今天所謂“中國哲學”乃是人們以某種取自歐美的“
哲學的方式”解讀中國歷史上非哲學的文本創造出來的──如果後一種論斷成立,則只存
在“中國現代哲學史”,而並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
Chinese
----
該文最初是宣講于韓國東洋哲學會爲紀念韓國思想家奇高峰舉辦的“奇高峰與21世紀東
洋哲學”學術研討會開幕式(韓國,光州,2000年9月),後刊發於“世紀中國”網站和
《中國哲學年鑒》2001年號,並爲《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2期)等刊物轉載。
迄今爲止,環繞“中國哲學之合法性”問題的討論,國內學術界已經主辦過多次專題研討
會,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七、八種人文社會科學類雜誌組織刊發了筆談、專欄等,
報刊雜誌和學術研討會上已發表相關論文逾百篇,《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等刊
物都刊發了長篇綜述。一時間“合法性”也成爲“中國哲學”研究領域一個頗爲流行的概
念。甚至於有人斷言:“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是中國哲學的百年回顧……,是中國哲
學真正走向世界的歷史性大反思。”(陳志良《論當代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前沿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實際上,說到“反思”,目前中國哲學研究領域的許
多說法,諸如“經典詮釋”,“創建中國解釋學”(湯一介),“和合學”(張立文),
等等,都是指向同一議題。至少在我看來,這些論述或說法的精髓或實質並不像目前人們
所議論的那樣,是著眼於進一步引入西方解釋學(或詮釋學)來闡釋中國哲學,而是主張
回到中國自身的歷史和文化脈絡中尋求經典的解釋。“經典”不只是一些可以加以隨意處
理的材料,“經典”自身就是內容與方法的統一,解釋的前提是必須充分注意到經典內容
的完整性及其與文化思想脈絡之間的有機聯繫。
>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5-02-18 00:28:00
西方哲學的程度不足,中國哲學是不可能做得多好的,但還蠻多當代新儒家的學者根本沒有西哲底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