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說神易》書稿‧〈德辭無咎章二十〉 東岐明
─────────────────────────────────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
─────────────────────────────────
易理表述使用之卦爻符號體系,傳說創於伏羲。乾坤名詞,商朝即已存在,孔子《
禮記‧禮運》有謂『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然而易
經思想乃是周文王創於商朝末年,隨後周朝藉以取代商朝統領天下,彰顯周德日新又新
以開創時代,故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周文王之創作易經,乃
在商朝末年觸犯帝紂,而受囚禁於羑里之危疑患難時期,故曰『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辭說彰顯憂患危懼之慮,故曰『是故其辭危』。
──────────────────────────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
處世慮及危險,致使行事平安,故曰『危者使平』;處世思為安易,致使行事危傾
,故曰『易者使傾』;此類處世之道乃是極大涵攝一切人世事物趨勢,故曰『其道甚大
,百物不廢』。行事自始至終,皆為戒懼謹慎,要在無所過咎,即是易經用以行事之道
,故曰『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
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
乾在心神覺知之於主體作用,乃是人間事業之至極剛健作用,故曰『夫乾,天下之
至健也』;其德行應用乃是恆常於感應事機發生,以察知事態危險,故曰『德行恆易以
知險』。坤在思慮觀念之以作用客體,乃是人間事業之至極柔順作用,故曰『夫坤,天
下之至順也』;其德行應用乃是恆常於簡化事態,以識知事務困阻,故曰『德行恆簡以
知阻』。恆易知險,恆簡知阻;乃能說動眾心,故曰『能說諸心』;乃能研討眾掌權者
之思慮謀略,故曰『能研諸侯之慮』;以而判定人間事務之吉凶禍福,故曰『定天下之
吉凶』;以而成就人間事務之趨吉避凶,故曰『成天下之亹亹者』。
──────────────────────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
易簡得理;以而變化應對事務之言說行為,故曰『是故變化云為』;以使事態趨吉
,以致事機有祥,故曰『吉事有祥』;以抽象事理而識知器用,故曰『象事知器』;以
覺觀事道而察知未來,故曰『占事知來』。得理成位;聖人順應時空環境之設定位勢,
成就德業事能,故曰『天地設位,聖人成能』;智識思慮謀劃,心神靈感謀察,故曰『
人謀鬼謀』;民眾共同參與德業事能,故曰『百姓與能』。
《老子》有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
心』。《關尹子‧三極》有謂『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
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賢人趨上而不見下,
眾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
;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莊子‧天運》有謂『聖也者,達於情而遂
於命也』。
────────────────────────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
八卦體系範式,乃以抽象觀念示告,故曰『八卦以象告』;爻彖辭義闡示,乃以人
情世故言諭,故曰『爻彖以情言』;爻位相雜居存以陽剛陰柔之意義象徵,對應世事變
化之剛健主動與柔順靜從,而可示見吉凶,故曰『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
世事變動,易道乃以利害而言,故曰『變動以利言』;吉凶禍福,易道乃以情實而
異,故曰『吉凶以情遷』。喜愛貪求與厭惡嗔斥之相對攻心,乃有吉凶區別之發生,故
曰『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彼他事與近此自事之相對取比,乃有懊悔猶疑之發生,故
曰『遠近相取而悔吝生』。心志情實與人為現實之相對感受,乃有利害得失之發生,故
曰『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
凡是相互感應之人情世故,親近共事而不相融洽契合,乃有凶險,故曰『凡易之情
,近而不相得則凶』;甚或引致傷害,造成懊悔及懷疑,故曰『或害之,悔且吝』。
─────────────────────────────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
將要背叛之人,言辭慚愧羞怯,故曰『將叛者,其辭慚』。心中懷疑之人,言辭瑣
碎矛盾,故曰『中心疑者,其辭枝』。吉祥安德之人,言辭寡少簡約,故曰『吉人之辭
寡』。躁動不安之人,言辭繁多囉嗦,故曰『躁人之辭多』。誣陷善良之人,言辭游移
不定,故曰『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守信約之人,言辭屈抑委曲,故曰『失其守者,
其辭屈』。
然而人情世故,豈是言辭往來所能完全洞察;故而乃有捭闔反應,以能釣語合事。
自心不誠,無以自知;自知不明,無以知人;不知人情,何以應世;故而御世善妙,必
然本於道德修持,乃能明察利害得失。人情善惡之正邪發露,意念觸動,眼神藏機,故
而《孟子‧離婁上》有謂『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論語》終句,孔子《論語‧堯曰》有謂『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