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語》中的「君子」(02)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7-04-09 17:24:13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論語‧學而》)
  現代人常誤解「孝」的意義,認為兒女遵守、順從父母定下的規
矩就是孝,而有「孝順」之說。「孝」遂不知不覺變質成權威,令人
排斥反感,連原本「孝」的意義都失去了。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人際關
係,最根本的動力就是愛(仁心),只是對父母稱為「孝」,對兄弟
姊妹稱為「悌」罷了,不宜將「孝」與服從權威混為一談。「不好犯
上、作亂」在古代的情境下,雖然是指服從君主或政府的命令,但儒
家也不是愚忠,如果與君主理念不合,仍然要勇於勸諫,甚至辭職抗
議。故在現代的情境下,「不好犯上、作亂」可理解為對道理或正義
的堅持。由於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所以對家人我們可以直接去愛;
但對社會大眾就不行,必須透過客觀的體制運作間接地愛人。仁心優
先於義理,如果在家裡懂得如何愛人,在社會上做事就比較不容易(
非絕對)有自私的想法,而破壞公平正義。
  「君子務本」,「務」是重視、努力之意。「本」有好幾種意思
,如理論分析之本、實踐歷程之本、實存體驗之本等。「孝悌為仁之
本」的「為仁」應解釋成「行仁」,即就仁心的推擴來說,孝悌是實
踐歷程的第一步,親親(愛家人)才能仁民(愛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愛物(愛天地萬物)。「孝悌為仁之本」解讀成理論分析之本是不
通的,如前所述,仁心已經是一切人際關係的根本,不能再有更高的
根本,孝悌只是仁心的發用。
  孝悌雖然只是愛人之道的第一步,但這一步卻有特殊的意義。孟
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盡心上》)愛親敬長是不學而能、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
,孩童雖然沒有孝父母的能力,但此時「心靈的母火」就已經被點燃
了,不僅有愛父母的心,也從父母那裡接受無條件的愛,相信自己是
值得被愛的;且從愛父母出發,推己及人,願意主動去愛人。所以家
庭中如何維持住「心靈的母火」是很重要的,如果小時候缺乏無條件
的愛,長大以後容易對人抱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要靠自己重新點
燃母火、培養愛與同理心比較困難。這是儒家重視家庭教育的原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