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語》中的「君子」(31)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7-08-25 21:25:36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
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
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
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論語‧鄉黨》)
  〈鄉黨〉在《論語》全書二十篇當中是很特殊的一篇,其他篇章
記錄孔子及弟子的言行,〈鄉黨〉則專門記錄孔子的日常生活,包括
食衣住行等。為什麼一本談孔子思想的書,要特別記錄這些看似瑣碎
的小事呢?因為儒家的學問是「內外交相養」,意義、價值的根源固
然是人內在的良心,但外在的禮法也有其重要性。
  良心與禮法是互相影響的,心如果不端正,會反映在食衣住行等
生活習慣上,嚴重的話甚至會傷害身體,如暴飲暴食。反過來說,生
活習慣不佳,也會干擾心的清明,如睡眠不足或飲酒使頭腦昏沈,影
響判斷力。又如穿著打扮,也反映出你如何看待自己。如果穿著邋遢
、過於暴露或奇裝異服,可能會給予自己某種暗示,認為自己沒有價
值、不值得尊重或自我中心,對德性的養成是不利的。
  所以我們應該雙管齊下,「心」與「禮」並重:良心能夠作主時
,可將衣食住處當成行道的憑藉,將德性彰顯、展現為優雅的生活方
式及行為舉止。萬一良心昏沈,外在的禮法也可以做為一種提醒,讓
自己振作精神,防止言行走向偏激。兩者當然是以心為本、以禮為末
,但本末是一貫的。
  儒家的「道」不是高懸在天上,和人間世界無關;「道」是隨時
隨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周易‧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
衣裳而天下治。」衣服除了保暖等實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藉由服
裝儀容來培養人的德性。
  孔子的衣服不用深青色、暗紅色滾邊,居家不穿紅色和紫色的便
服。深青色用於齋戒,暗紅色用於服喪;紅色和紫色太豔麗,較適合
女性。夏天炎熱,孔子穿葛布(絺綌。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綌)的
單衣(袗),裡面必穿內衣,以免因衣服輕薄短小而裸露身體。冬天
寒冷,孔子上朝,外面穿黑上衣,裡面配黑羊皮的袍子;在外交場合
,外面穿白上衣,裡面配白鹿皮的袍子;歲末大祭時,外面穿黃上衣
,裡面配黃狐皮的袍子。可見孔子穿衣服注重場合及色彩的搭配。
  在家穿的皮袍要長,右邊的袖子短,便於做事。「必有寢衣,長
一身有半」程子認為是別章的文字混入本章,宜刪去。在家穿狐貉皮
製作成的袍子,較為保暖。喪服已除,任何飾物都可以佩帶。君子通
常會佩玉,象徵溫潤之德,也會攜帶長劍等武器。上朝或祭祀時所穿
的禮服,要用整幅布做成裙子;其餘的裙子一定會剪裁,以節省布料
。不穿戴黑皮袍(羔裘)、黑色禮帽(玄冠)去弔喪。每月初一必定
穿朝服去上朝。羔裘是上朝用,玄冠是祭祀用,不宜混搭。
  本章提到的毛皮是在古代的情境下,現代科技進步,已有更佳的
代替品,不必殘害動物。又本章的重點是君子即使面對食衣住行等小
事,也能夠隨時用心而做出恰當的選擇、搭配。我們不必一味模仿、
套用本章的穿著打扮,孔子對待事情的「態度」才是我們要學習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