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18-03-16 13:41:22海外華人圈為何至今仍「逢左必反」?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1495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溫哥華近年爆發的反流浪漢安置所抗議中,許多華人婦女在自己的「群」中唾棄左派,卻
忘了婦女的權益、華人的平權,都是同一群左派人士爭取而來的。缺少公民意識、歷史常
識和邏輯訓練,思考社會問題當然永遠只能停留在「看山是山」的階段。
文:趙一昉
很諷刺,國際婦女節在中文世界過成了另一個「消費日」。這個日子的初衷是什麽,男人
和女人似乎都不這麽在乎了,好在還是有媒體在三月八日當天給讀者們做了些常識普及教
育——三八婦女節是左翼人士抗爭和女權運動的產物。有趣的是,就在筆者生活的溫哥華
,不少中國新移民正在抗議街友避難屋的設置,其中華裔女性為主力軍。她們在抗爭的同
時,不忘在媒體和微信群組裏一口一個唾棄「左派」。
中國(或華人世界)的女權運動亦有長遠的歷史,同樣也是左派人士為先鋒,當年的左翼
若得知自己念茲在茲的婦女同胞百多年後就如此污名化左派陣營,不知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
大溫哥華地區的流浪漢避難屋問題,在技術層面筆者不做「應該安置」或者「不應該安置
」的討論,關鍵在於部分華裔移民在價值層面的態度。不論抗爭團體的對外論述多麽強調
「我們不歧視弱勢群體」,但在他們的微信群組內部的討論,還是私底下言論都在強調一
個邏輯:個體的弱勢是因為本身的道德缺陷,例如懶惰,或者能力缺陷,例如無能,所以
他們弱勢的命運可用「活該」總結,反對救助他們就在道德邏輯上成立了。
而這批人士還有個很有意思的邏輯,那就是認為西方所有主流媒體都是「極左媒體」。
「左」的概念,為何和華人如此不對盤?
為什麽那麽多海外華人會認為主流社會所認知的偏左和偏右媒體都是「極端左翼」媒體?
為什麽「左」的標簽就等同於負面?而價值上為什麽鄙視弱勢群體的思維方式就那麽能得
到共鳴?左派是如何被一步步污名化的呢?
這些問題筆者也問了周圍的朋友,各有各的說法。先談談什麽叫做「左」,什麽叫做「右
」。其實這個話題沒有想象那麽簡單,籠統說左派強調平等,右派強調自由,但這不代表
一個偏左的人不在乎自由或者一個偏右的人不在乎平等。經濟的光譜上講,左派更強調大
政府及經濟利益分配,右派更強調小政府及保障市場經濟自由不受政府干涉。從社會及議
題的角度看,左派更強調尊重多元,保護弱勢群體與少數族裔,政治上更趨於世界主義。
而右派在同性戀,墮胎等問題上相對趨於反對,文化上更保守傳統,政治上更偏向民族主
義。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有些問題上思想偏左,有些問題上思想偏右,更宏觀的看,沒有
所謂絕對性的對與錯,而是在具體議題面向上個人的價值及利益趨向罷了。事實上,在西
方(事實上在中國也有類似現象)左右是互相滲透的。一個偏左的媒體不會認為應該消滅
市場經濟,而一個偏右的媒體也認同族群歧視是錯誤的。換言之,左派和右派的一些價值
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而這批人士還有個很有意思的邏輯,那就是認為西方所有主流媒體都是「極左媒體」。
「左」的概念,為何和華人如此不對盤?
為什麽那麽多海外華人會認為主流社會所認知的偏左和偏右媒體都是「極端左翼」媒體?
為什麽「左」的標簽就等同於負面?而價值上為什麽鄙視弱勢群體的思維方式就那麽能得
到共鳴?左派是如何被一步步污名化的呢?
這些問題筆者也問了周圍的朋友,各有各的說法。先談談什麽叫做「左」,什麽叫做「右
」。其實這個話題沒有想象那麽簡單,籠統說左派強調平等,右派強調自由,但這不代表
一個偏左的人不在乎自由或者一個偏右的人不在乎平等。經濟的光譜上講,左派更強調大
政府及經濟利益分配,右派更強調小政府及保障市場經濟自由不受政府干涉。從社會及議
題的角度看,左派更強調尊重多元,保護弱勢群體與少數族裔,政治上更趨於世界主義。
而右派在同性戀,墮胎等問題上相對趨於反對,文化上更保守傳統,政治上更偏向民族主
義。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有些問題上思想偏左,有些問題上思想偏右,更宏觀的看,沒有
所謂絕對性的對與錯,而是在具體議題面向上個人的價值及利益趨向罷了。事實上,在西
方(事實上在中國也有類似現象)左右是互相滲透的。一個偏左的媒體不會認為應該消滅
市場經濟,而一個偏右的媒體也認同族群歧視是錯誤的。換言之,左派和右派的一些價值
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
所以當一些華裔移民認為加拿大和美國所有主流媒體都是極端左翼的時候,不經要懷疑是
否在北美主流偏左和主流偏右的價值對於新移民來說都太「極端」了?而只有「極端右翼
」的思維才符合部分新移民對於正常社會的期待?
筆友的朋友們有不同看法。一派是文化決定論,認為中國傳統儒家的意識形態裏面是合理
化等級制度的,所以文化上就是幾千年的「右翼意識」為主體思維定式。這個思路多少有
些五四時期,知識分子要打破千年封建社會的邏輯,但同時多少有些逆向文化歧視的嫌疑
。還有朋友覺得其實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左派政府更喜歡加稅,對於華人社區的產業結構
來說這是觸及了利益,在經濟問題上反對左派就順便把左派認同的一切價值都給反對了。
類似的邏輯,就是因為很多人在同性議題上站在保守主義一邊,所以一切左派的東西都要
反對。這個可能是部分人的現象,但不足以說明海外華人圈那種「逢左必反」現象。
公民意識、歷史常識和邏輯訓練的缺乏
政治學科普媒體《政見》的發起人方可成在一次講座裏表達了一個觀點:中文世界如此鄙
視「白左」,主要是因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作祟。所謂社會達爾文主義,核心就在於認定弱
肉強食是唯一真理,叢林法則本質上不應該受到人為幹涉。而社會達爾文主義發展到一定
境界,就會出現類似於納粹德國這樣的歷史悲劇。筆者認為除了社會達爾文主義某種程度
是中文世界主流價值觀之一外,還有三個現象要註意。
首先,許多海外華裔移民社區缺乏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的關鍵在於權利與責任對等,以及自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所以光展現自身權利,
而不考慮自身的社會責任是不行的。華裔新移民選民在做政治表達的時候還停留於「我為
了孩子」、「我的房價要跌了」和「我很害怕」,而很少從全社會的角度看是這麽做是否
更節省社會成本及鞏固全民安全。
事實上,誰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但如何將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做結合是個值得思考的
地方。退一步說,當其他人某種程度「狡猾的」論述自己的立場符合全民利益時,部分華
裔移民還在自鳴得意的展現「真小人」式的灑脫。
其二,海外華裔移民社區缺乏歷史常識和「歷史感」。
相信大多數華裔移民是基本認同童工不合理,男女是平等的,華人不該被歧視,上班不能
無休止加班,但這些我們看來的常識,他們可能不知道歷史上有左派努力的功勞,當他們
在某種程度合理化對其他少數族裔歧視的時候,可能忘卻了華裔是如何被歧視,以及民權
運動對於北美亞裔的重要性。
幾乎沒有人會曉得民權運動裏面也包括了像Grace Lee Boggs這樣的華裔女性左翼運動先
驅的努力。另外,上個世紀後葉,因為冷戰和香港局勢的關系,海外華人社區裡面部分的
港臺背景人士,的確有「逢左必反」的情緒。或許而後進入西方的大陸移民,也被這樣的
標簽所影響,雖然他們並不知道一開始「反左就是反大陸」的意思。
其三,海外華裔移民社區缺乏人文學科的邏輯訓練。
當然學科鄙視鏈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人文學科本身或許在華人心目中就是失敗者的代名
詞,但實際上,面對社會問題,如果一整個社區都缺乏專業人文學科訓練人才的時候,的
確容易產生看問題只看表面的思維慣性,產生類似於「黑人社區就是犯罪率高啊,所以黑
人如何如何」這種論述,而不懂得去思考歷史脈絡和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對於個體和一個群
體影響的思維方式,在網絡上甚至成為一種主流。
如果一個圈子或社區思考社會問題永遠停留在「看山是山」的階段,那麽「逢左必反」也
就成了自然。縱觀歷史,不論左派、右派,還是「蘋果派」,都有先驅和群體為人類作出
貢獻。如何理性看待不同的價值體系和意識形態,才是最值得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