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非常重視家庭和學校,是因為家庭是講感情、學校是講道理
的地方,這兩個場合可以排除世俗功利的影響,藉由家庭讓人體會到
什麼是無私的愛,不以名利權位衡量人的價值。反過來說,社會上人
與人的互動,常將利害放在感情和道義之前,為了爭取資源,往往優
先考慮自己或小團體而不顧別人,不容易培養道德情懷。道德之所以
為道德,重點不在影響力大小,而在用心是否純淨。即使不能兼善天
下,依然可以獨善其身。
但現代社會由於注重功利,這風氣也會滲透到家庭和學校。如家
人之間相互比較誰的成就高、收入多,又如學校追求成績和升學率,
不重視興趣和人格的養成,都是只強調物質、數量,卻忽略了心靈、
精神層面的啟迪,沒有尊重當事人內心的感受。現代如果要提倡儒家
,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感情和道義來扭轉社會風氣,不應該順著一般
人的思維去強調現實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