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日新又新的,《易傳》講「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代表創
造,要革故鼎新,不能食古不化。雖然儒家揭示的是人性的常道,是
永恆、普遍的真理,但隨著時間推移,每個時代都有新經驗、新課題
,需要秉持「仁者愛人」的根本原理、核心精神,尋求新的解答。這
就是為什麼每個時代都要重新註解《四書》,也是孔子被稱為「聖之
時者」的原因。
從二十世紀到現代有三波平等浪潮,引發社會的重大變革:一是
人民向政府爭平等,二是兒女向父母爭平等,三是女性向男性爭平等
。在遙遠的先秦時代,這人性的真實呼聲已經初露端倪。孔子「有教
無類」便是打破貴族和平民之間的藩籬,人人都能夠經由德性修養而
成為君子。孟子的「民本」思想強調君王要愛護百姓、傾聽民意,也
是現代政治家應有的素養。孔孟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前衛的,以為儒家
封閉、保守,恐怕是現代人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