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
但大部份港台富豪, 快被中國收網屠宰了, 還在投共發中國夢吃著中國讓利大餅不願醒
╮(﹀_﹀")╭
練乙錚:親共愛國商人專業人士 將由中國北人取代
高牆依然堅硬。以所有港人為基礎的公民提名遇上以中共為後盾的提委篩選,後者寸步不
讓,香港的政治局面將如何變化?
特區政改的特首產生辦法部分進入最後階段,民意分別於6.22民間公投、7.1大遊行兩度
彰顯,換來的是香港中聯辦張曉明的「無改變、不動搖」回應,以及北 京黨媒《環球時
報》那「不必當回事、無甚了不起」的輕藐。張是標準駐港京官,傳遞的,除了通常以一
兩句語言藝術襯托的準確官方立場之外,沒有其他的;《環時》評論香港的文章,則每一
篇都很有特色,港人不宜放過。
前天的那一篇《環時》社論從大眾心理角度分析香港民運,認為不少港人變成民主派,乃
是因為「如今很多優越感受到衝擊,西式『民主』就成了那部分港人自我識別『最不同於
內地』的東西」。這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大陸人對香港人的一種想當然,本身不值一
哂,但港人不論什麼階層都應該對這類看法有點認識,因為這些已經富了起來的大陸人很
多來這裏 做生意、置地產、買名牌,港人常常要和他們打交道。
長遠看,這些人還必然隨着紅色資本支配香港而成為本地上層社會主體,取代大部分現在
的本地華人富戶。後者當中,不能接受這種大陸人的,最後必須遠走高飛;要留下來的,
需接受他們的同化,觀點和價值觀念逐步與之看齊。
變到這個狀況,估計不出二三十年,即不必等到2047。
看近一點又如何?
統治階級方面,發展有下列【1】和【2】兩個可能,其中以【1】實現的或然率較高,而
且高得多。
【1】由於特府的政改三人組乃虛有其名,中共和大部分港人的政治對立這個本來的「深
層矛盾」已經浮面。如《白皮書》所啟示,北人將全面掌握治港實權。這裏說的北人,不
包括如曾鈺成那樣的北方勢力的本地土生代理人。
原因很簡單,可舉例說明。大家留意,九七前的香港新華社(所謂「大新華」,即不是新
聞社,而是中聯辦的前身)裏面的本地老左派骨幹,九七之後全部下崗,一個不留;左派
報紙上層也逐步由北人取代;其他大陸駐港機構不少也如此。
原來的本地左派,因為有「勞苦應該功高」的心態,加上有「地方主義」的嫌疑,而且知
識專業水平甚或其第二代也不夠高,故北人不會認為好使好用;要找前台代理人的話,那
些八九十年代及後才靠攏出頭的新愛國商家專業人才更理想,因為這批人沒有本地老左派
那些「包袱」。
同樣道理,可以接近實權的新愛國商家,將不會包括原來的一線板塊裏的大多數。原有的
一線板塊守不住過往優勢,紅色資本湧港取而代之;前者於是會產生「曾經滄海難為水」
的心態,當然也靠不住。
這是未來五到十年裏香港基本政治矛盾裏的一個方面的人事格局:由現任開始,以後的特
首,無論是由「普選」還是從一貫的小圈子裏挑選產生,也會是這個以北人掌實權再加幾
張新愛國面孔所構成的系統裏的人,其政治定位只會比今天的梁特更梁特。然而,到這個
過渡期完結,那些今天得寵的新愛國商家專業人,也會「完成歷 史任務」,踢出政經舞
台;到時,香港這片「福地」的統治者以至整個統治階級包括政經層面,便徹底由北人取
代。大陸有權勢者誰不爭着要一片「福地」?這是一個大約為期二三十年的不斷「變味」
過程。
【2】民主運動於五年到十年內取得意外的、相當程度的進展,迫使政權作必要讓步。即
使如此,能當特首的人,來自民主派的機會很低;未來五到十年的特首,將是一個各方勉
強認可的中間派。
照目前中共的強硬立場看,作這種讓步的可能性很低。
由於民間公投和7.1遊行顯示民意強烈要求真正民主,而北京不讓步容許真普選,那麼,
再經一次像樣的佔中公民抗命,則最後表決政改方案時,立會裏的二十餘張泛民票應該能
夠頂住不流失。
也就是說,政改拉倒的可能性很高;筆者估計,接近必然。
那麼,下一屆的立會局面又如何呢?筆者進一步推論,政改關於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那部分
,會跟着特首產生辦法拉倒而一併拉倒。於是,今後五年,香港政制改革將全面原地踏步
。然而,政制原地踏步不等於政治跟着不變。筆者說過,時間在泛民這一邊(見6月26日
拙文《強悍作勢未必有效 時間站在泛民一邊》)。這個判斷正確的話,第一個事例將見
諸下一屆的立法會選舉結果:
【3】泛民在下屆立會不僅能夠保住現有實力,還會有一定的額外進賬。原因很簡單,香
港現有選民及即將變成選民的市民當中,年紀愈大的那群,愈支持當權派,而愈年輕的,
則愈不支持。所以,遠的不好說,因為有大陸移民因素不可測,但五年、十年以內,泛民
的得票率估計將慢慢提升(當然,大前提是,泛民本身要好自為之)。
這個有利於泛民的下一兩屆立會 選舉結果與上述【1】的可能性相結合的話(即無論下一
兩個特首是假普選產生還是仍舊由小圈子推選產生),
行政立法關係將進一步惡化,社運將更遍地開花,出現的暴力將更頻繁更嚴重,香港社會
和政府管治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短期而言,這是一個各方皆輸的結果,無一方可倖免
。商界會輸,因此打工仔小市民也會輸;北京因為有在香港的商業利益,所以一樣會輸。
這個結果,對商界而言,害處要比佔中運動所可能帶來的即時損失要大不知多少倍!
然而,當這 個很可能的【1】+【3】場景真的出現了,商界和北京撞到南牆了,內部便有
可能生出異見力量,試圖改變【1】而接受【2】。一旦【2】出現了,再加上【3】,行政
立法關係改善,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民主要求得到滿足,矛盾消減,政府管治質素提升,香
港社會便能起死回生。
然而,統治階級何必一定要把香港社會置諸死地而後生呢?如果北京和香港商界今天忽然
明智,不讓香港掉進【1】的死胡同,一步達到【2】+【3】的局面,不是更好嗎?當然。
不過,這恐怕是一廂情願了。
不撞南牆不回頭,歷史上的例子多的是。
有人會說,那麼,為什麼不是應該請泛民放棄民主要求,在【1】的情況下通力與特首合
作,達致政通人和?那是更加一廂情願的想法了。要替民眾中的大多數洗腦,要市民尤其
是年輕人放棄民主價值,那是沒有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去掉民主,小圈子為所欲為,
香港管治大陸化是一個必然。所以,最客觀、也是最樂觀的估 計,是香港社會先進入【1
】+【3】的惡劣狀態,然後回過頭進入【2】+【3】的較好局面。這條路還不一定走得通
;可能一旦進入【1】+【3】,香港也就 再也走不出來了。
因此,泛民為了香港利益,如今惟有盡力阻擋社會掉進【1】。由現在起的幾個月,將是
關鍵時刻。三子推行佔中的意義,無非在於呼籲整個社會特別是商界,以及北京的香港持
份者,想清楚【1】的嚴重後果。
上面說,要成功迫使北京和商界同意讓政制真正民主化,泛民本身必須好自為之。具體而
言,關鍵就是要能在這幾個月裏,暫時擱下黨派之間的各種恩怨成見,為同一個目標站在
一塊。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不得不對民主黨的現屆領導就退出真普聯一事上作出批評。
泛民兩派因怨成仇已非一日,各種主客觀原因,大多數泛民群眾都基本上清楚。雙方有錯
,甚至激進派的作風和對友黨的態度方面的錯可說更大(大得他們也自作自 受);不過
,毋庸置疑,對激進群眾的開發工作,「人社系」的領導是做對了;提出抗爭新思維,打
破沉滯局面,他們是有成績的。而且,6.22民間公投結果出來之後,輸了票數的人民力量
能夠放下面子,公開呼籲民主黨改變退出真普聯的主意,為了最後的一戰暫時放下身段、
彼此合作,做得很對。
然而,民主黨的回應是「不會與『不再是同路人』合作」。
大家都清楚「不再是同路人」這幾個字的用法歷史和政治隱義;
民主黨用之於其他泛民黨派身上,筆者不寒而慄且無法想像。
民主黨可以說,不再留在真普聯也可以力推真普聯方案。誠然,在這個時候,任何泛民政
黨、泛民重要人物,絕對不宜拒絕對方伸出的橄欖枝,更不應在言語上加深泛民之間的分
裂,那是大錯,因為對廣大要求泛民政黨在此階段必須通力合作的泛民群眾而言,那是一
個非常大的心理打擊,絕對令人洩氣。
退一步,為民主黨自己的前途着想,現時的勢,在真普聯、在公民提名那一邊;民主黨的
一貫影響力,正在逐漸流失。如果選擇繼續自外於這個勢,民主黨也許會進一步由大變小
,最後邊緣化!
筆者一向視民主黨為重要的溫和進步力量,今天、明天亦然,但是,對該黨領導近日拒絕
在同一陣線上與所有其他泛民政黨合作的態度卻十分失望。僅此提出善意而嚴厲的批評,
希望該黨三思。
http://forum.hkej.com/node/11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