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政治系或歷史系出身,所以僅憑個人的認知、與接觸到的資訊。
中華民國的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原本可能是孫文的虛假口號,但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反而以假亂真的把漸進式民主,發展成今日臺灣的平民化政治,很亂,卻也難能可貴,仍有許多急需更改調整的地方,未來還在改變中。
我意識到政治的那一年,其實是在野黨的一場大秀,陳水扁的臺北市跨年晚會。
當時我們大批大批自願戴綠帽當扁迷,不畏強權,只因為他讓我們自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而且開創了幾個目前為止仍存在的影響。
1,政府主辦跨年晚會與煙火。
國民黨員競選或連任也要仿效他舉辦跨年晚會、煙火,雖然背後目的未必相同,有些人辦是為了貪污工程款,晚會辦完、煙火燒完,沒有殘留多少可查驗的證據。
2,銀行櫃檯與公務機關服務。
自從陳水扁時期以降,帶來的改變影響至今,雖然少數單位與某些郵局,仍有這些殘渣敗瘤,但大部分都能親切熱心服務,而且詳細描述與協助辦理,連銀行都效法學習。
3,交通警察站在馬路口指揮。
雖然後來馬英九接任時期很落漆,臺北市許多路口的交通警察根本是真人立牌,沒有實際效果,而且反而有交警在大家怕被開單,回堵可能更嚴重。
4,特別費預算被刪還能做事。
自陳水扁以降,地方政府首長如果想有作為,不一定要只會撒錢,很多原先編列的預算或建置,只要有心落實,就能交出不一樣的成績單、有政績。
類似於,因為有黃大洲的發包工程,才有後來陳水扁捷運完工的政績,臺灣許多民主政治的演進,本來也只是做秀的手腕,後來一步一步變成真民主的。
國民黨以前的總統提名人是大家起立鼓掌「表決」的,黨內互鬥,才協商出用黨員選舉的方式,同樣的戲碼發生在臺灣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地區。
當有一天,我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最高領導人,不需要透過其他人代議,只要符合臺灣的公民資格返臺投票即可。
雖然我們曾在臺灣民主政治還不完善時,就妄想影響改變中國,雖然我們自小就被唬弄、相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幹話,雖然我們仍有許多需要補強的制衡與配套。
除了臺灣,我不知道還有哪一個國家(不要跟我扯臺灣只是一個地區或島,臺灣就是一個國家,只是目前叫中華民國,還沒更改國號或再宣布獨立。),可以公民一人一票的決定自己的最高領導人。
影響力有多深遠?
太陽花學運或天然獨覺醒,不會只是一批人或一言堂的見解,遍地開花的思潮,正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最害怕的力量,會自主性思考,也許可能被矇蔽或誤導,但有自主的意識與價值,執政者或當權者無法遏制!
更精準的一點說,中國共產黨怕的不是民進黨或獨派,而是臺灣意識的價值,自主思考批判的能力,尤其是抗爭與爭取的能力,這也是我認為後來中國對統一臺灣的態度軟化的關鍵之一。
相對而言,臺灣的積極爭取,也是對政府的不信任,向心力與團結心自然有待加強,以前也鮮少出現第一時間有雅量認輸的政治人物,雖然目前臺灣很多人的雅量原因有爭議,但「成功不必在我」也逐漸成為臺灣價值的一部分。
最近與家人相處互動時,意外讓我發現兩個有趣的現象。
以前熱衷於幫國民黨搖旗吶喊的某些人,近幾年都有點抑鬱寡歡的fu,尤其是馬英九當選總統與卸任,是落差最大的分水嶺,當選時有點終於揚眉吐氣,但慶祝行情維持到八八風災,終於不得不認清事實,卸任時最有趣,居然有大部分的人不是如喪考妣,而是雖然我不甘願但終於給馬英九一個教訓的fu,還有人忘了曾向我拉票誇耀馬英九,說從以前就不曾看好他,我的不禁懷疑到底是誰卡到陰?
以前原本沒那麼討厭馬英九,雖然有點不甘心陳水扁吸收太多仇恨值、輸給他,覺得馬英九很虛假,但看到馬英九支持者散發的其中一個視頻,我才發現在我認識陳水扁之前的一次公開辯論上,陳水扁完全就是我後來認知的馬英九,沒做準備只能挨打。
當一個執政者要靠長相外貌獲取支持者,我們應該選劉德華或金城武當總統,而且他們絕對做的比馬英九好。
自從他八年市長任期,只會咬陳水扁沒有作為時,甚至連抗議滋事民眾都能放任,而且還搏命演出被抗議者砸雞蛋,砸蛋的人最終查出來是馬英九後援會會長,他們如果不認識,後援會跟鬼聯絡嗎?
自此極其討厭這個偽君子,直到他八年毀掉國民黨百年基業,我真的不知道他是李登輝第二,還是死亡之握的威力XD
重點是,我以前最討厭他,都沒那麼希望他慘敗,沒想到他原本的支持者態度比我強烈。
我認為的臺灣價值在於,即使我曾投反對票或廢票,但馬英九仍是連續兩次臺灣公民自己的選擇,再不甘心或無奈,也必須服從這個選擇,也是陳菊受邀到中國參訪時,會破例提到「我們中華民國、馬總統」的原因。
自家人可以不認輸互咬,對外時仍必須一致,馬英九在國際上丟臉,臺灣人不是切割他就沒事,他仍是當時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臺灣最高領導人。
我反而很欣慰至少讓他浪費八年,能喚醒臺灣價值、與天然獨覺醒,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假如馬英九2020年參選,我一定昧著良心,投下我這輩子唯一一次的廢票,即使他可能僥倖當選,我一定投給他,絕不食言、變節、作廢,就當作是對他喚醒天然獨與拉昇美國對臺立場的補償吧XD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也是我認為臺灣價值的精髓!
日前與不同家人的互動,第一次的感受還沒那麼強烈。
因為是家中比較不常表態政治立場的兄妹,但她大多會迎合父母的建議,暫且歸類成淺綠或中間偏父母喜好,當她因為某些環境因素表態政治傾向時,我只覺得她終於明白政治不是我們能置身事外的。
最近一次,另一個不曾表態過政治立場,而且我們以為她是對政治冷感的人,也是因為周遭環境感受問題,脫口而出說道「這一個八年什麼事都沒做、完全沒進步」,臺灣正在改變的原因於此,無關藍綠光譜,而是民心求進步求變的渴望,已經深入每一個能有影響力的公民,做不好、就換人!
政治人物不論藍綠光譜與信仰的意識形態,都必須努力做些成果,公民才會買單,否則一樣會被淘汰。
蔡英文問柯文哲的臺灣價值,我覺得是做球給柯文哲臺階下,民進黨的立場是什麼,國臺辦以前已經把民進黨跟臺獨先劃等號,中國現在無法自圓其說。
政治問題,很多事情都是兩面刃,現在也許傷敵人,未來仍可能反噬。
例如當初馬英九當市長,放任抗議滋事分子、扯陳水扁後腿,馬英九當總統、臺北市有人扛、總有南下的一天,被抗議只是剛好而已,一個幾百萬票選出來的總統要被糟蹋,也是馬英九市長任期放縱的成果,幾萬票的立委與議員反而比較被尊重。
中國價值與臺灣價值有什麼不同?
中國價值,是當黨或國家政策是與人民有衝突或不同時,中國人會傾向於支持黨的政策,六四、打壓法輪功、鎮壓民眾、打倒港獨、打倒臺獨,都是必須不得不做的行為,因為要軍用演習,寧可班機延誤或加開M503航道,罵臺灣或蔡英文就能解決(當時蔡英文還沒當選),不會批評中國政府與領導人,才是中國價值。
臺灣價值,是當黨或國家政策與人民有所衝突或不同時,臺灣人會傾向於批評當的政策,傾中、臺獨黨綱、九二共識、戒急用忍、親中愛臺、終極統一,沒有一個一定是要貫徹到底的前提,執政黨可以有理念與意識型態,但人民的感受與權利必須擺在第一優先,遇到國家利益與個人衝突時,不像中國一定犧牲個人成就國家,必須在不犧牲或犧牲最小的前提下,才能成就國家,否則需要從長計議,甚至必須舉辦公投表決意見,才是臺灣價值。
一樣都是M503造成不便,中國人罵臺灣,臺灣人罵臺灣。
一樣都是地震造成死傷,中國人讚頌領導救災,臺灣人批評領導救災。
一樣都是國人在外遇到問題,中國人會批評外國政府,臺灣人會批評臺灣政府。
雖然很亂、雖然不甚滿意,但我們有自己選擇參與的權力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