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發現習近平缺乏誠信,利用《台旅法》作出猛烈反擊
《台灣旅行法》在美國參眾兩院全票通過之後,呈送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字批准
。此前,坊間一般推測,川普可能既不批准也不否決,讓其在3月16日自動生效。此種「
消極通過」的方式,可以避免「過度刺激」中國。
當初,此法案剛在眾議院通過,中共反應強烈。中共御用學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
長賈慶國認為,《台灣旅行法》如最終獲得參議院通過和總統簽署生效,將產生重大影響
,不僅會使台海局勢更為緊張,也意味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不在。「中美之間必然會發生
對抗,甚至導致中美斷交。」但賈慶國預判,該法案最終通過的可能性不大,參議院不會
如此魯莽,而川普會更加「謹慎」。
然而,參議院很快全票通過,而川普根本不理會中國的反應,高調簽署此法案。此前一天
,川普還特別讓白宮發言人放出風聲,讓此事成為美國媒體聚焦的熱點。賈慶國院長應當
辭職下台了。
有趣的是,此前中共通過「權威學者」之口以「斷交」相威脅,而一旦看到「生米煮成熟
飯」,反倒是低調回應,相當克制地「呼籲」美方「尊重」中美兩國此前的公報和聲明。
從習近平到外交部發言人,都不敢使用「地動山搖」之類的重話。就是一向喊打喊殺的《
環球時報》,也只敢警告台灣不要「挾洋自重」,而不敢直接痛斥川普干涉中國內政。看
來,欺軟怕硬的習近平,碰到霸王硬上弓的川普,終於無計可施。
《台灣旅行法》是繼《台灣關係法》之後,美國第二個關於台灣的法案。此種「國內法」
的地位,遠高於美中行政部門發佈的公報、聲明。《台灣關係法》鼓勵美國和台灣官員在
所有層級進行互訪,形容台灣是亞洲「民主燈塔」,並指「台灣的民主成就,啟發區域內
不少國家和人民。」這是國際社會對台灣民主成就的最高評價。
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是在美國及整個西方世界大幅改變對中政策大背景下的重要舉
動。習近平在第一個任期內頻頻挑戰西方普世價值,以一帶一路推廣「中國模式」,在南
海和東北亞瘋狂擴張,用「大外宣」滲透西方的大學和媒體,讓西方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
展並未帶來政治民主化,恰恰相反,一個法西斯化的中國正在崛起,不僅凌虐中國國內追
求民主自由的民眾,甚至威脅西方的安全。
川普上任後,在外交上首先處理兩大問題,一是美國對外貿易中的巨額逆差,一是朝鮮半
島的核威脅。這兩個問題都與中國有莫大關係:以前者而論,中美貿易逆差高達三千多億
美元,中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做法大大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以後者
而論,長期以來中國被視為北韓的「主人」,給外界的印象是:解決北韓問題的鑰匙並不
掌握在北韓獨裁者金正恩手上,而掌握在北京獨裁者習近平手上。
於是,川普先禮後兵:先邀請習近平到佛羅里達私人莊園訪問,給足了習近平面子;然後
,又應邀訪問北京,簽署一攬子貿易協議,得到中方縮小貿易逆差並幫助美國向北韓施壓
的一系列承諾。川普在表面上讚美習近平風華正茂、雄才大略,只是欲擒故縱而已;實際
上,川普是在測試習近平是否願意跟他合作解決以上兩大難題,他要看習近平是否真能有
所作為。
然而,事實證明:解決兩大難題,習近平既沒有誠意,也沒有能力。在朝鮮半島問題上,
金正恩在聯合國空前嚴厲的經濟製裁下主動屈服,願意放棄核武器計劃,與川普展開雙邊
談判。由此,中國徹底出局,操弄多年的「六方會談」壽終正寢。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川普任期的第一年,中美貿易逆差不降反升,達到歷史性的四千億美
元新高。川普發現,習近平是一個缺乏基本誠信的人,靠談判無法解決與中國的分歧,遂
對中國作出猛烈反擊。
川普並非如某些左派媒體「妖魔化」的那樣,是一個鼠目寸光、精神失常甚至被中共收買
的「小商人」;反之,川普比二十多年來歷屆美國總統更有清晰的願景和堅韌的個性,他
拋棄了長期以來美國實行的錯誤的對華戰略。二十多年前,川普曾批評美國政府走向福利
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模式,他認為從「羅斯福新政」開始就走錯了;與之對應,美國對中國
的政策,也是從二戰之前走偏了,「中國幻想」籠罩在從羅斯福到尼克森(Richard
Nixon)再到歐巴馬(Barack Obama)等十多名總統頭上——他們認為可以將中國改造成
基督教國家、民主國家乃至像日本那樣的盟友。但事到如今,幻想破滅,西方放中國加入
世貿組織,最終養虎為患。所以,川普要選擇一條跟中國打交道的新路。
川普首先清理自家門戶,解僱了溫和派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將強硬派的中
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提拔爲國務卿。蓬佩奧對中國的批評毫不留情,也
曾質疑歐巴馬爲討好中國而延後對台軍售的做法。美國國務院系統多年來盤踞著一個龐大
的「擁抱熊貓派」,對中國予取予求。川普將國務卿換將,意味著下一步將對國務院親中
外交官系統作出大力整頓,此後美國的外交決策權將牢牢掌握在總統手中。
川普將排除一切干擾,貫徹其意志,就連其新任命的經濟顧問,也一改此前溫和的態度,
強烈譴責中國的貿易政策。所以,台灣媒體切勿再跟著在美國已聲名狼藉的《紐約時報》
和CCN,以辱罵川普顯示政治正確的立場了。
台灣應當有這樣的自信:台灣不是川普或美國既可以利用也可以犧牲的「棋子」,台灣才
是川普政府「印太戰略」中的關鍵樞紐。
日前,美國和日本的若干高級官員都提出邀請台灣加入「印太戰略」的設想,台灣總統蔡
英文和副總統陳建仁都作出了公開、積極的回應。台灣朝野、學界、媒體應當認清形勢:
在美國、西方與中國之間演繹成「新冷戰」的情勢之下,台灣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異想
天開地認為,以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保持中立」而贏得生存空間。
在這場自由與極權兩種價值觀的鬥爭中,台灣必須選擇站在某一邊——台灣與中國不是「
兩岸一家親」,而是民主與獨裁水火不容;反之,台灣與美國及西方民主國家的關係乃是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須併肩作戰,如此才能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