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nlong (懶龍)》之銘言:
: 跟上世界史學趨勢。
: 這幾天聽文昭 講"鴉片戰爭" ~ 大有原來如此的感慨。
: 台灣以前的舊式史學還真的是天朝精神洗腦用的哈。
: 轉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24260
: 2018-08-14
: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中,針對歷史已定調撇除「中國天朝史觀
: 」,對此,多位高中歷史教師表示肯定,認為不必再如過去強調填鴨知識,而用主題讓學
: 生深入思辨,強調「歷史不是記憶過去,歷史是要讓學生從過去的經驗知識當中,去產生
: 智慧,去對應未來!」
: 歷史課不該再以中國這個天朝為主,而是東亞各民族間平行互動,如此也符合當代史
: 學趨勢。(本報資料照)
: 符合當代史學趨勢
: 新北市三民高中歷史老師張文隆表示,以前都從中國朝代政治史,再談到對外關係,並習
: 慣「天朝觀點」,先講中國、再講周邊,以中國為中心,但其實後現代主義浪潮下,講求
: 「去中心化」思維,不該再以中國這個天朝為主,而是東亞各民族間平行互動,如此也符
: 合當代史學趨勢。
: 張文隆說,過去歷史課都太著重知識,一直對學生填鴨,導致學生不會思考,但高中階段
: ,應讓學子針對主題進行深入思辨,老師不該只純粹當個「書架」,把知識快速複製,反
: 而應該因應資訊社會,教會學子快速搜尋資料,但要學會整理歸納,並提出解決對策等。
: 學生:應先認識台灣史
: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學生游騰傑認為,以前所學的歷史,分中國、台灣及世界,但厭惡該分
: 類,且甚至有人認為在大學歷史系根本用不上,原因是該分類與自身關係不大,學生無法
: 實際驗證,最後就僅能記憶背誦。在人人喊說要國際觀,但我們對於腳下土地又了解多少
: ?過去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曾批年輕人不知希特勒是德國人,但結果李家同也是錯的,希
: 特勒是奧地利人,可見這些強背的知識,對學子根本無感。
: 若未來歷史教育中,只是在中國、台灣等基礎上,再添加國際互動,卻缺乏跟在地文化的
: 交流、互動,學子面對這些知識根本沒溫度沒感覺,一切又將回到「背多分」,呼籲學生
: 應要先從台灣在地出發,才能真正有助國際觀開展。
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台灣史」其實一開始是東南亞史,也是南島語族史的一部份。
台灣的原住民多半是南島語族。然後是進入「大航海時代」,由歐洲史的角度
去看台灣。接下來才是中國史的角度。中國史和台灣有連結是明末鄭成功以後的事
明朝中期以後的中國史才對台灣有影響,根本不是所謂「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
一部份」。接下來才是日本治理時期。然後才是中國民國時期。
至於中國史,說真的對目前的台灣而言,就是台灣漢族的「漢族史」而已。
要從這個角度去看「中國史」,這樣才對。而不是「中國史」。
至於備受爭議的「日本治理」時期,我覺得真的不要加入太多的「後人個人情感」
因素去解讀這段歷史。
不要去對這些「先人」的「國家認同」有太多的「強加」自己的好惡。
現在的台灣人根本沒幾個人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而且要有「日本國籍」才是
日本人,不是你覺得自己是就是。
這些先人有一部份一出生就是「日本人」,當時連中國清朝都不承認台灣是中國
的一部份,當時的台灣人去中國還要拿「日本護照」,你憑什麼要求當時的台灣人
要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當然不否認也有一些當時的台灣人可能在二、三十歲時
才被日本治理,他的國家認同已經定型,他一輩子就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這也
予以尊重。
這些都是這些「先人」的自我認定,後人是沒有權議論的。
但這也不影響現在台灣人的「國家認同」,這是兩碼子事。
「國籍」的取得可分為「屬人主義」和「屬地主義」,也可以移民改變國籍。
「民族」才是文化、血統論。
這是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