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我這個修新儒學出身的讀書很雜的人
也看不完你的創作
在我開始讀馬克思跟毛語錄 還有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基本方針之前
我在建中時是國學社的社員 老師是辛意雲
辛意雲是錢穆先生的弟子
我則是辛老師未入門的學生
辛老師祖國一定認識 因為祖國教育部邀請過他很多次
好
扯遠了
辛老師認為西方思想入侵中國
不代表中國國學中的儒術就該退休
儒家根本就不是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孔子也好 孟子也好 董仲舒也好 代代相傳
不斷的變 朱熹來了 王陽明把理學跟佛學帶進來了
儒學一直在變
儒學是可以包容別家之思想的
所以他稱他的儒學叫(新儒學)
跟他上課
就可以學到(仁)跟(美)這兩個字
仁在儒家是中心思想 有十幾種不同的解讀
他說仁 其實就是指人心
學會去愛人心 理解人心 更誇張的更權謀的是操弄人心
反手過來 你又對自己的人心有沒有掌握 你了解自己嗎?
一個人無法了解自己 如何了解別人 更擴張的說 你如何了解眾人的心 也就是政治!
政治是眾人之事 政治如水 平常你會覺得水很柔軟 颱風淹大水時 水就失控 可是沒水 你要如何種田?
所以逆過來說 政治家要導引水的方向 整理水的灌溉
天下就大治了
以上就是我學的新儒學的一部份
建中時放學後上他的課 不懂的就先死背
大概如此
那儒學為何到了馬克思的年代還有意義
當然有意義 馬克思一生追求的就是公平
老闆要公平的把賺到的錢分配給員工
如果員工被重度剝削 就該團結起來抗爭 要求公平的待遇
可是這樣的抗爭 很暴力……
可不可以降低抗爭的成本
也一樣可以合理的分配金錢跟資源 讓大家都好過呢?
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之所以人人均富 至少沒人餓死 靠的就是合理公平的分配
但有前題 每個人都該遵守道德 不屬於自己該得的 就不伸手去拿 這樣資源才不會浪費
也就是說 要讓社會主義成功 要回歸到教育公民道德的基礎上
教育公民道德 最簡便的工具書 是儒家思想
所以儒家跟馬克思可不可以相容
其實可以 儒家不是一人一地一時之作 儒家本來就跟著時代在不斷變革
就醬
我算是介紹過部份的新儒學了 當然有部份是我自己的想法
扯遠了,
簡短的說
用法治國 可以防止人去為了自己的利益 去傷害別人
用儒治國 可以大幅度的減少治國的行政成本
如果 人民忠於國家 孝順父母 照顧弱勢
那需要的警察跟法院就會大幅減少
政府跟人民是雙贏的
就醬
所以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可不可以有儒家可以相互包容的空間呢?
其實是有的
儒學本來就可以大幅減少治國的行政成本
這就是他存在的價值!
好啦
新儒學講座就亂聊到這邊
如果有人對辛意雲老師的美學有興趣
我才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