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劉欣約辯:中國對外「喊話」的新模式?
https://is.gd/1KSHwA
劉裘蒂:在美國主流媒體出鏡的象徵意義甚至超過訪談的實質內容。英語流利、親切可人
的中國主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對中國妖魔化和沉默化的刻板印象。
對於我們這些放棄了所有的約會、美東時間星期三晚上8點死守在電視機面前的觀眾而言
,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主播劉欣和福克斯新聞主播翠西‧里根的「辯論對決」真像一
個反高潮。在16分鐘36秒的訪談中,除了因為衛星傳音延遲而造成兩方接近半分鐘的同時
各說各話,之後#劉欣不到30秒被Trish至少三次插話#上了微博熱搜(在節目後24小時內
達到4.7億點擊量和4.9萬評論),我們幾乎看不到雙方真正「針鋒相對」。
里根在節目一開始便要把這個訪談做一個框架式的定調,她首先指出,中國國際電視台受
到中國共產黨的管控,而劉欣是共產黨員,這個假設立馬被劉欣反駁。劉欣表示她不是共
產黨員,她在節目中表達的觀點純屬個人,而不代表政府。
正如很多西方人對於中國官媒先入為主的看法是它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福克斯電視台是
美國極右的媒體,福克斯新聞在美國輿論界的風評是不代表完全中立的立場,特別是在特
朗普上台以來,幾乎變成特朗普政府的喉舌。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雙方都會對這
樣的對談內容進行各自所需的「演繹」。
劉欣曾經在推特上表示,她出現在里根的節目中是為了「誠實的貿易辯論」,而不是「扔
泥遊戲」。這場 「誠實」的辯論最初來源,是劉欣在自己的節目上針對里根對貿易戰的
評論發表看法,當時劉說:「里根非常肯定我們(中國)會受到傷害,非常憤怒,以至於
她的眼睛幾乎都在冒火。」 劉欣進而指出,仔細分析里根的話,幾乎沒有實質性的支持
,只有「宣洩情緒」和「指責」。劉欣還稱里根是特朗普的代言人。
里根回應說,她已經成為中國對美資訊戰的最新目標:「你選錯了戰鬥!」
這場「隔空互懟」的導火線是里根引用的一個核心數據,宣稱來自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盜竊
導致美國經濟每年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這一數據源自美國一家非營利機構國家亞洲研究
局2017年發佈的一份美國智慧財產權遭竊委員會報告。
劉欣指出,這個報告只是未經驗證的一家之言,並且報告估計來自全球的智慧財產權盜竊
給美國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可高達6000億美元,不能與中國直接劃等號。
我認為,如果這兩個主播能夠把電視對談重點放在圍繞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事實問題上,這
會是一場更加出彩和富有成效的對話。比方說,2017年美國智慧財產權委員會報告指出,
「數以千計的中國肇事者盜竊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仍然猖獗,美國不斷從中國侵權者手中購
買自己和其他國家的發明。在美國查獲的假冒商品中有87%來自中國(包括香港)。」
根據美國CNBC電視網3月1日發佈對全球首席財務官的問卷調查,20%受訪的北美企業說中
國在過去一年內竊取了它們的智慧財產權,30%的北美企業說中國在過去10年內盜取了它
們的智慧財產權。
反之,5月13日新華國際時評表示,「指責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可休矣」,這篇文章
認為,中國創新的成就來自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因為中國早已認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是
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是國際貿易的「標配」。並且文章舉例說, 非本國居民智慧
財產權申請量是反映一個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與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2017
年,中國非本國居民商標註冊申請量、非本國居民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位。2018年,國外在華髮明專利申請量達14.8萬件,同比增長9.1%,實現『十三五』以來
最快增速 …… 」
《人民日報》在5月14日到22日之間發表了署名為「鐘聲」(中聲)的九篇文章,被喻為
「新九評」,其中5月20日發表的「捕風捉影者,風必摧之——『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論
』可以休矣」一文,引用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來佐證:中國不是智慧財產權的偷竊者
,而是保護者。
這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反映了中美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網路入侵和網路盜竊等議題上的
持續爭議,也有對於彼此立場的「誤解」。比方說,去年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
白宮新聞發言人就習特會工作餐發佈聲明:
「特朗普總統和習主席同意立即開始就強迫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
路入侵和網路盜竊、服務和農業方面的結構性變化進行談判。雙方同意在未來90天內努力
完成協議。如果在此期限結束時,雙方無法達成協議,10%的關稅將提高到25%。」
這顯示從美國的角度看來,中美雙方在阿根廷習特會後就智慧財產權盜竊問題有基礎的共
識。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今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
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依照《外資法》,國家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智
慧財產權,鼓勵基於自願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技術合作條件由投資各方協商確
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
但是劉鶴5月10日在華盛頓第十一輪中美貿易談判後接受國內媒體訪問時表示,中方認為
,解決雙方貿易不平衡問題非常重要,也願意解決,但不平衡的起因可能有諸多原因,「
需要科學認真地進行分析」。
劉鶴表示,「技術轉讓問題,在合作初期技術轉讓不斷發生是雙邊自願行為,很難說是強
制技術轉讓,這個問題爭來爭去,我們認為真理非常清楚。再比如說,所謂智慧財產權盜
竊問題,中國是一個守信的國家,一個國家指責另外一個國家盜竊,我們是絕對不能接受
的,可能有個別案例,但個體案例需要進行分析。」
這暗示由於談判觸礁,雙方對於智慧財產權問題的主張似乎各自回到了原點。
在福克斯電視台的訪問中,里根問劉欣對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的看法,並在屏幕上向她展
示了大量著名的中國智慧財產權盜竊案例。劉欣直截了當地回應:「我不否認有侵犯智慧
財產權、有版權問題、盜版、甚至竊取商業機密。這是必須處理的事情 …… 」
里根認為這意味著劉欣承認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其實劉欣接下來的回答是對於里根的詮
釋的一種反駁:「我認為這可能在世界各地都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在美國,有一些公司一
直因侵犯智慧財產權而相互起訴,你不能簡單地說,因為這些案件的發生,美國正在竊取
或中國在偷東西,或者中國人在偷東西。」
從某種角度而言,劉欣與福克斯主播約辯幾乎沒有風險,因為敢於向西方亮劍會使她在國
內立下大功。劉欣當然不是第一個與西方專家就中國問題「抬槓」的中國記者。2015年11
月,CGTN首席記者王冠在俄羅斯國家電視台(RT)的訪談節目中,與美國哈德遜研究所政
治軍事分析中心主任理查德‧韋茨就南海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電視辯論,一夜之間成為
了中國的民族英雄。
香港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中心的中國媒體項目主任大衛‧班杜斯基在接受《美國之音》的
訪問時指出,即使這個約談橋段幾乎沒有實質性內容,它確實是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利器
,讓劉欣在國內社交媒體上被描繪成國家隊冠軍。
無論如何,我認為這種「文明對話」的方式仍然超過中美官方及民間連場的「口水戰」,
更是遠遠勝於近年來某些新聞從業人員以「拳頭」向西方示威而「立功」來得高明,如去
年9月央視女記者孔琳琳在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香港問題會議,喧囂抗議支持香港獨立
的人士參會發言被拒後,在與工作人員發生肢體碰觸後掌摑工作人員,隨後被英國警方正
式控告普通襲擊罪。我認為「雄辯」永遠勝於「動武」。
在里根和劉欣的訪談後,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接受里根的訪問
時指出,他認為劉欣「穩重、非常謹慎、堅持中國政府的路線」,更重要的是,劉欣同意
「最終目標是零關稅」。
整體而言,我認為在美國主流媒體,特別是具有強烈對華偏見的頻道出鏡,具有高度的象
徵意義,甚至超過訪談的實質內容。當一名英語流利、親切可人的中國主播出現在黃金時
段,在基線上可以抵制對於中國妖魔化和沉默化的刻板印象。
然而話說回來,我們幾乎不可能期待這個訪談對於美國的輿論會有什麼實質上的影響。這
是因為西方的媒體對於中國政府的媒體管控有基本性的排斥,它們不會相信在「國家機器
」下的任何個人意志,會習慣性地對於任何來自官方媒體的言論大打折扣。
因此我認為,中美應該有更多公開非官方辯論和對話的機制,但是新聞主播的對談,不能
當成宣傳戰的計畫,也不能蓄意挑事,否則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5月9日加拿大著名芒克時政辯論平台在多倫多舉行了以「中國是否威脅了自由主義國際秩
序」為主題的辯論會。四月初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在其50週年慶高峰會議期間以「中
國是否勢必成為第一經濟體」進行了模擬辯論。
這兩場辯論的結果都顯示,不論辯論團隊的表現如何,辯論所呈現的論點能夠改變在場觀
眾既定成見的程度極為有限,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劉欣和里根對談對於美國老百姓和政界在
短期內不會有具體實質性的影響,同樣的結論也可反推於中國。換言之,當談到中美關係
時,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大多數人已經深深地陷入了他們先入為主的觀點,正驗
證了一句俗話:「人們總是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情。」
要改變這些先入為主的偏見,光是派出「喊話」的國家隊是沒有作用的。我們更需要思考
的問題是:這樣的討論能不能在中國直播?甚至在中國舉行?官媒主播能不能有不同於官
方的意見?這些反而是影響國際看法的關鍵因素。